甲于2006年10月潛入乙家,盜得一臺筆記本電腦并拿走一張借條。該借條上詳細記載了丙借甲10萬元,并約定借款半年后還款的事實。甲根據借條上的記載,于還款期限前找到丙,與丙商定,以3萬元的價格將借條轉讓于丙。丙得借條后將借條銷毀。甲因為借條的丟失,丙拒不歸還,沒有收回借款。
[分歧]
在本案中,對于丙利用甲盜竊借條所形成的條件,收買并毀棄借條,逃避債權的行為符合何種,有不同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丙通過收買借條的行為,拒絕歸還由自己事實占有的本應歸還的借款,構成。第二種意見認為丙利用甲盜竊形成的條件逃避債務,構成共同犯罪,應認定為。
[評析]
小編贊同第一種意見,丙不構成盜竊罪,構成侵占罪。
一、丙不構成盜竊罪
僅從行為的外在表現看,侵占行為也可以在被害人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非典型的盜竊案件也可以是半公開甚至公開進行的。二者的主要區別在于對象的不同。盜竊罪的對象處于被害人的排他性控制之下,通過偷竊排除被害人的排他性控制;侵占罪是不轉移占有的犯罪,對象是代為保管物、遺忘物、埋藏物,被害人都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排他性控制。作為證明借貸關系唯一憑證的借條被竊后,借條上記載的債權能否實現已經不確定,乙對債權已經喪失了排他性控制,不符合盜竊罪的對象。
二、丙構成侵占罪
對于侵占罪對象之一的表述是“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有兩種理解,一是狹義的,從被害人行為的角度來理解,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理解為基于被害人委托,產生占有狀態的財物,“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以被害人委托為限。第二種是廣義的,從行為人的法律義務理解,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理解為,基于一定事實,行為人負有代物主行使管理義務的財物,而所依據的事實不一定是物主的委托,也可能是其他是行為人負有保管義務的原因。“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不以被害人的委托保管為限。采用廣義的理解更具有合理性,理由如下。
第一,立法規定的不同罪名,其行為特征有根本的不同。同樣是,侵占罪與盜竊罪、、的一個重大區別在于,侵占罪是一種不轉移占有的犯罪。也就是說,侵占的具體犯罪行為發生前,行為人已經對犯罪對象有平穩地占有。法律在乎的是這種占有狀態的存在,至于這種占有是基于何種行為發生,并不是立法本意所關心的事情。行為人無論是通過委托、借用、租賃、擔保還是無因管理而獲得對財物的控制,都能夠形成對財物的占有狀態,在占有事實產生這一點上,是沒有根本區別的。在這里,法律評價的對象,是屬于法律規范內的占有狀態,而不是法律規范外的這種占有狀態形成的原因。因此,無論是基于被害人的委托,還是基于借用、租賃等行為產生的占有,都能使行為人負有保管義務,使該財物成為行為人“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
第二,考察立法的意圖,侵占罪的目的是通過立法的禁止性規定,維護正常的財產秩序,使不在物主占有下的財產不至于淪為他人所有。前文所述他人代為占有狀態形成的原因,對于被害人的財產權益的效力沒有影響。同等效力的權益,法律應該一視同仁地予以保護。對被害人委托保管的財產,刑法要給予保護。對被害人因為租賃關系、擔保關系、借用關系等交由他人占有的財物,刑法也應給予保護。法律規定了遺忘物是侵占罪的對象。遺忘財物的情況,從被害人方面講,其對于財物轉由他人占有是有主觀過錯的。而通過租賃關系、擔保關系、借用關系轉由他人占有的情況,被害人沒有過錯。刑法對有過錯的當事人尚且給予保護,對于完全無辜的被害人當然也要給予保護,甚至給予更大力度的保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務公司怎么注冊
2020-12-23口頭承諾贈與合同是否成立
2020-11-25房屋征收補償決定送達后會發生什么
2021-01-14小產權房產可以做保全使用嗎
2021-02-03公司執行董事要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0-12-13勞務外包員工離職補償
2021-02-26勞動爭議調解不成的情形應該怎么解決
2021-03-24申請仲裁解除合同可以不去上班嗎
2021-03-10人壽保險合同的法律適用范圍
2020-11-29人壽保險索賠要有哪些材料及理賠標準是什么
2021-03-09意外險國家規定最高賠付多少
2021-01-01海洋貨物運輸保險索賠期限
2021-01-18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貨損賠償糾紛案
2021-01-30如何計算長期人身保險業務的最低償付
2021-03-14人身保險的保險利益應該如何獲取
2021-02-25重復保險分攤原則
2021-03-18保險代理人在其業務中欺騙被保險人應當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020-11-21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的,該土地上的建筑物等是否一并處分
2020-12-14城市土地可以轉讓嗎
2021-03-09修建高速鐵路,拆遷紅線是多少米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