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定侵犯商業秘密罪要注意三個問題
一、商業秘密不包括利用商業秘密制造的商品
正確認定侵犯商業秘密罪的關鍵,是正確把握侵犯商業秘密罪的保護對象。在司法實踐中,對該罪保護對象的把握有廣、狹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該罪保護的對象僅是商業秘密,另一種觀點認為該罪的保護對象不但包括商業秘密,還包括使用該商業秘密制造的商品。根據我國《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條規定,侵犯商業秘密罪中的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顯然,該定義并未將利用商業秘密而制造的商品列為侵犯商業秘密罪的保護對象。而且,根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于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若干規定》,上述信息只包括“設計、程序、產品配方、制作工藝、制作方法、管理訣竅、客戶名單、資源情報、產銷策略、招投標中的標的及標書內容等”,具體表現為圖片、軟件及其他有關資料。由此可見,將使用商業秘密制造的商品的人列入刑事追究的范圍是沒有法律依據的。對于使用侵犯商業秘密的商品的消費者,不管此商品是否屬于侵權產品,只要其不具體了解商品內所包括的技術信息、經營信息,并且沒有直接利用這種信息牟利,就不構成犯罪。在這個問題上,必須認真區分消費者是利用侵權產品牟利還是直接利用制造侵權產品所用的技術信息、經營信息牟利,否則,就會擴大刑事追究的范圍。鑒于我國刑法規定的侵犯商業秘密罪的保護對象僅限于《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條所規定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故該罪所涉及的范圍僅限于以下四種行為:(1)用不正當手段獲取他人商業秘密的行為;(2)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用不正當手段所獲取的他人的商業秘密的行為;(3)違反約定或違反權利人保守商業秘密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的行為;(4)明知或應知前三種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而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商業秘密的行為。
二、侵犯商業秘密的損失范圍
正確理解我國《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條所規定的“給商業秘密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是正確適用侵犯商業秘密罪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從承擔刑事責任的因果范圍上看,在一般情況下刑法是在直接因果關系范圍內確定刑事責任,只有在法律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間接因果關系才是承擔刑事責任的客觀基礎。換句話說,在法律沒有明確規定行為人對間接后果負刑事責任的情況下,就只限于在直接因果關系范圍內追究刑事責任。正因為這樣,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經濟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第六十五條明確規定“給商業秘密權利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應予以追訴。在這里,如何理解“直接經濟損失”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冷靜期是否限制了婚姻自由
2021-03-16征地合同協議書怎樣寫
2021-03-14涉外婚姻形式要件的沖突類型具體是怎樣的
2021-01-17董事可以兼任總經理嗎
2021-01-11債的保全是指什么,債的擔保指什么
2021-01-05家暴打青紫是輕傷嗎
2021-02-20家有“悍妻”施家暴,該怎么辦
2021-02-22商業銀行貸款應遵循的規定是什么
2021-03-17用人單位怎么舉證
2020-11-27觀察期間有工資嗎
2021-01-05貿易合同中對保險的約定是怎樣的
2021-02-14人身保險的作用是什么
2020-12-23如何確定建筑工程保險的保險期限
2020-12-24解釋保險合同條款應當遵循的原則有哪些
2020-11-20購買財產保險后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呢
2021-02-10人身保險的代位求償權是如何體現的
2021-03-06投保人死亡后怎樣變更投保人
2020-12-18人身保險
2021-01-02土地承包經營權包含什么
2020-12-17樓市火爆使財政收入增加
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