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經過】
5月23日,都昌不少網友通過微信朋友圈轉發一則“都昌縣北山鄉老人因孫子誤食農藥身亡,愧疚自殺”消息。記者經過調查發現,數天前,這則消息曾在江蘇南通、福建莆田等地出現過,南通網警后對外證實為謠言。5月24日下午,記者聯系上都昌縣公安局。“并沒有接到過類似警情。”都昌縣公安局受訪人士表示,對這一謠言還將介入調查。
【法律解讀】
網絡造謠、傳謠可能面臨三重法律責任
據了解,在檢方辦理的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案件中,被告人之所以觸犯法律,被判處刑罰,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為對自己行為的嚴重性認識不足,只想著發泄自己情緒或是為了“好玩”,覺得只是在論壇上發言或者發幾十條短信“無傷大雅”。殊不知其虛構和傳播虛假恐怖信息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會通過網絡等方式的傳播而被放大,已經嚴重擾亂了社會秩序,觸犯了刑法。
隨著網絡移動終端的普及和自媒體等新媒體形式的出現,網絡上造謠、傳謠的情況開始多發。具體原因,主要是網絡時代的信息不對稱性、社會風險的增加與公眾認知水平的欠缺、網絡謠言的行為成本過低和對行為的犯罪性質認識不足,以及法律監管缺位等。網絡謠言的泛濫不僅會給社會秩序帶來極其嚴重的危害,也使公民處于觸犯法律紅線的危險中。
孫*國檢察官介紹,網絡造謠、傳謠可能面臨三重法律責任。
一、民事責任
相關法律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適用前款規定。”一些網絡個人事件謠言的受害者可以據此追究造謠、傳謠者的民事責任。
二、行政責任
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相關的規定,如果故意利用網絡造謠、傳謠擾亂公共秩序,或者公然侮辱、誹謗他人,尚不構成犯罪的,要受到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據悉,前些日子某歌手因在微博發布不實消息,就承擔了行政責任。
三、刑事責任
涉及網絡謠言的刑事犯罪,可能觸犯的罪名有很多,實務多發的罪名主要是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罪、尋釁滋事罪、敲詐勒索罪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有效的刑事辯護
2021-03-24車輛被盜報案有期限嗎
2021-03-22未成年工作須要辦社保嗎
2021-03-15家庭冷暴力離婚賠償
2021-02-07公司注銷后債權債務怎么處理
2020-12-21襲警罪一般判多久
2020-12-09治安拘留會記入戶籍嗎
2021-03-11商業銀行可以自行確定存款利率嗎
2021-03-05離職補償金沒給怎么辦
2020-12-27勞務關系辭退賠償是什么
2021-02-18離職時單位要求簽保密協議合法嗎
2021-03-02購房保險有哪些常見問題
2021-01-16保險免責條款的分類有哪些
2020-12-12責任交叉,保險公司逐鹿定損權
2020-12-30外資保險公司可以依法經營分出保險業務嗎
2021-02-16快速理賠時間的規定是有哪些
2021-01-27女生告倒保險霸王條款
2021-01-10弱體
2021-03-13承包荒山植樹造林政策
2021-01-19農村集體土地流轉是什么意思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