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私文物罪的法律性質是什么
所謂走私文物罪,是指單位或個人違反海關法規和文物保護法規,運輸、攜帶、郵寄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出境的行為。其犯罪主體為自然人和單位均可構成。在主觀方面,必須是出于故意。犯罪對象為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表現為違反海關法規,逃避海關監管,非法運輸、攜帶、郵寄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出國邊境的行為是其客觀表現。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條【走私武器、彈藥罪、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幣罪;走私文物罪、走私貴重金屬罪、走私珍貴動物罪、走私珍貴動物制品罪;走私國家禁止進出口的貨物、物品罪】走私武器、彈藥、核材料或者偽造的貨幣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情節特別嚴重的,處無期徒刑,并處沒收財產;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走私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黃金、白銀和其他貴重金屬或者國家禁止進出口的珍貴動物及其制品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沒收財產;情節較輕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走私珍稀植物及其制品等國家禁止進出口的其他貨物、物品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單位犯本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條各款的規定處罰。
區分走私文物罪與非罪,應當從主觀方面與客觀方面兩方面把握。在主觀方面,如果行為人沒有犯罪故意,即行為人不知其攜帶的是文物,或者不知其攜帶的文物是國家禁止出口的,即使其客觀上具有運輸、攜帶或郵寄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過境的行為,也不能認為其構成本罪。
從客觀方面看,主要看行為人走私的文物是否屬于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根據《文物保護法》規定、文物出口或個人攜帶文物出境、都必須先向海關申報、經國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指定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門進行鑒定并發給出口許可憑證才能出境,可見并非所有的文物都禁止出境。如果行為人違反海關、逃避海關監管、運輸、攜帶或郵寄的文物并非國家禁止出口的,只能認為其行為是一般走私行為,而不能認為是走私文物罪。
希望通過上面的內容您能對走私文物罪相關的問題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如果您情況比較復雜,本網站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身財產安全受到侵犯怎么辦
2020-12-21監外執行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0房子抵押給個人了執行局可以執行嗎
2021-01-21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后果如何
2020-12-31離婚后隱藏財產的訴訟時效怎么算
2020-12-29崗前培訓可以約定競業限制嗎
2021-02-02被動物咬了該如何維權
2020-12-10車輛出事故保險什么情況下能拒賠賠償
2021-03-25產品責任險的由來和發展
2020-11-18私家車保全險多少錢
2021-01-23新車投保要注意什么
2021-02-15異議代簽名保險公司是否要賠
2021-01-28應收分保準備金與有關原保險合同能否相互抵消
2020-11-29也談《“拼車”發生交通事故,責任主體如何確定?》
2021-02-06管理瑕疵亦應承擔民事責任
2020-11-10學生校門口被撞傷,保險公司要賠償嗎
2020-12-30土地承包經營權包括哪些
2020-12-31土地承包經營權采取什么方式流轉
2020-11-16農戶以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土地轉讓后征收能享受哪些補償款
2021-03-23農村不同房屋的拆遷補償標準是怎樣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