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私文物罪的法律性質是什么
所謂走私文物罪,是指單位或個人違反海關法規和文物保護法規,運輸、攜帶、郵寄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出境的行為。其犯罪主體為自然人和單位均可構成。在主觀方面,必須是出于故意。犯罪對象為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表現為違反海關法規,逃避海關監管,非法運輸、攜帶、郵寄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出國邊境的行為是其客觀表現。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條【走私武器、彈藥罪、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幣罪;走私文物罪、走私貴重金屬罪、走私珍貴動物罪、走私珍貴動物制品罪;走私國家禁止進出口的貨物、物品罪】走私武器、彈藥、核材料或者偽造的貨幣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情節特別嚴重的,處無期徒刑,并處沒收財產;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走私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黃金、白銀和其他貴重金屬或者國家禁止進出口的珍貴動物及其制品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沒收財產;情節較輕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走私珍稀植物及其制品等國家禁止進出口的其他貨物、物品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單位犯本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條各款的規定處罰。
區分走私文物罪與非罪,應當從主觀方面與客觀方面兩方面把握。在主觀方面,如果行為人沒有犯罪故意,即行為人不知其攜帶的是文物,或者不知其攜帶的文物是國家禁止出口的,即使其客觀上具有運輸、攜帶或郵寄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過境的行為,也不能認為其構成本罪。
從客觀方面看,主要看行為人走私的文物是否屬于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根據《文物保護法》規定、文物出口或個人攜帶文物出境、都必須先向海關申報、經國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指定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門進行鑒定并發給出口許可憑證才能出境,可見并非所有的文物都禁止出境。如果行為人違反海關、逃避海關監管、運輸、攜帶或郵寄的文物并非國家禁止出口的,只能認為其行為是一般走私行為,而不能認為是走私文物罪。
希望通過上面的內容您能對走私文物罪相關的問題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如果您情況比較復雜,本網站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轉包和轉讓的不同
2021-01-11對舉報的答復能否復議
2020-11-30產品本身是否屬于商業秘密
2021-03-25花錢保外就醫容易嗎
2021-03-19案件到檢察院多久會傳喚
2021-01-24財產繼承遺囑模板
2020-11-18武漢首發反家暴人身保護令
2021-03-04哪些人需要自行回避,應該提供什么材料
2021-01-03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多久可以量刑
2021-03-22撫恤金的發放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01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不受限制的特殊情況
2021-03-02自愿放棄社保提出離職有補償金嗎
2021-02-25領導暗示辭退一定要辭職嗎
2020-12-31產品責任中警示的內容是什么
2020-12-08飛機航空管制延誤賠償
2020-11-20保險合同的法律特征有哪些
2020-12-31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的訴訟費由誰負擔
2021-01-05買夠十五年的職工養老保險,年齡不夠,還要補交嗎
2021-01-28保險公司的押金會退還嗎
2021-01-14再保險公司可以經營的業務有哪些
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