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權代理和冒名行為有什么不同
第一,概念上,冒名頂替是指冒用他人身份并以他人的名義處分財產或者從事其他民事活動的行為。無權代理是指代理人不具備代理權而實施代理行為。
第二,結構上,冒名頂替所從事的活動自始至終僅存在雙方結構,而無權代理存在的是三方結構,即被代理人、代理人,相對人三方結構。
第三,具體到冒名頂替與無權代理。首先,無權代理的代理人一定程度上是為了被代理人的利益,體現被代理人的意愿,而冒名頂替則完全是違背了被冒名者的意愿其次,無權代理以代理人的身份進行民事活動,而冒名頂替則是自稱本人。再次,無權代理一般不會表現為侵權行為,而冒名頂替的行為是侵權行為。
無權代理的法律效果
(一)因被代理人的追認而產生代理的法律效力
被代理人對無權代理行為有追認權,通過被代理人行使追認權,可使無權代理行為中所欠缺的代理權得到補足,轉化為有權代理,發(fā)生與有權代理同樣的法律效果。我國《民法通則》第66條規(guī)定:“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的行為,只有經過被代理人的追認,被代理人才承擔民事責任。”
被代理人追認權的行使,有明示和默示兩種方式。所謂明示的方式,指被代理人以明確的意思表示對無權代理行為給予承認。所謂默示的方式,是指被代理人雖沒有明確表示承認無權代理行為,但以特定的行為,如實際履行無權代理行為所產生的義務或實際接受享有無權代理所產生的權利,視為默視承認無權代理行為。
(二)因被代理人的拒絕而對被代理人不發(fā)生代理的法律效力
無權代理行為發(fā)生后,被代理人享有追認或拒絕追認的選擇權,代理行為處于效力未定的狀態(tài)。如果被代理人明確表示拒絕追認或在催告期內不作出追認的表示,就可視為被代理人拒絕追認,無權代理行為對被代理人不發(fā)生代理的法律效力。
無權代理不發(fā)生與有權代理同樣的法律效果時,并非不發(fā)生任何法律效果。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66條的規(guī)定:“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的行為,只有經過被代理人的追認,被代理人才承擔民事責任。未經追認的行為,由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可見,在無權代理未獲被代理人追認時,無權代理人應對第三人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如第三人明知代理人屬于無權代理,仍與其實施民事行為的,給他人造成損害的,要與無權代理人一起承擔連帶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沒開庭審理訴訟費可以退嗎
2020-12-25工傷賠償申請仲裁表
2020-12-092020年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標準及賠償是多少
2020-12-02車禍臉上二級傷殘賠多少錢
2020-11-19船舶修理受傷由哪個法院管轄
2021-01-25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繼續(xù)賠償費用問題
2020-12-17懷孕工傷事故怎么賠償
2020-12-19口頭解除合同合法嗎
2020-12-12繼承開始前繼承人死亡怎么辦
2020-11-11高速事故一般處理多久
2021-03-15勞動合同在哪些情形下無效
2021-01-30可變更勞動合同內容的情形有哪些
2021-02-06勞動合同的解除要求需要哪些
2021-01-19崗位調動與集團公司的勞動合同會自動終止嗎
2020-12-29在什么情況下可簽勞務合同
2020-12-27單位口頭通知調崗不降薪,勞動者是否可以去新崗位報到呢
2021-02-02出租人拒絕維修水管,該怎么辦
2020-12-15保險公估人指的是什么
2021-02-10人身保險的受益人是由誰指定的
2021-01-27保險合同何時成立和生效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