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
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是指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達5萬元以上的行為。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的犯罪行為是生產、銷售行為。
如何認定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
1、劃清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與非罪行為的界限
關鍵是從行為人主觀上是否故意和客觀方面的結果來考慮。當行為人故意制造、銷售偽劣產品,銷售金額達到法律規定的5萬元以上時,即成立犯罪;銷售金額不滿5萬元的制售偽劣產品的行為一般屬違法行為,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罰。對于實踐中發生的僅僅查處到偽劣產品本身,而難以甚至根本無法查清偽劣產品的銷售金額的案件,根據2001年4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解釋,“偽劣產品尚未銷售,貨值金額達到刑法規定的銷售金額3倍以上的,以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未遂)定罪處罰”。
2、劃清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與其他犯罪的界限
這主要是指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與生產、銷售假藥、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或有毒、有害、不符合標準的醫療器材、不符合衛生標準的化妝品等生產、銷售特定的偽劣商品犯罪的界限,它們的區別主要是犯罪對象,即偽劣產品種類的不同。如前所述,本罪生產、銷售的是普通物品,生產、銷售假藥罪等犯罪生產、銷售的是特定物品。根據《刑法》第140條、第149條的規定,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與生產、銷售假藥罪等第141條、148條規定的犯罪之間存在法條競合關系,即第140條屬于普通法,第141條至第148條屬于特別法。在法條競合的情況下,特別法應當優于普通法適用,這是處理特別法與普通法關系的基本原則,也是《刑法》第149條第1款規定之基本精神。但第149條第2款同時又規定,生產、銷售本節第141條至第148條所列產品,構成各該條規定的犯罪,同時又構成本節第140條規定的犯罪的,依照處刑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這一規定體現了擇重而處的精神,應屬特別法優于普通法適用原則的例外規定。
生產、銷售偽劣產品不僅危害他人生命財產安全,更嚴重違法,如果想通過生產、銷售偽劣產品賺取暴利,必將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相信通過以上介紹,對于生產、銷售偽劣產品會有什么后果,會受到什么樣的懲罰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如果你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請咨詢為律霸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等級與對應的殘疾賠償比例
2020-12-19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行為有哪些
2020-12-21國有資產房屋允許對外出租嗎
2020-12-04調整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的程序
2021-01-13什么是圖形商標
2021-03-13行政處罰信息公開多長時間
2021-01-152020年有前科幾年可以消除
2020-11-12國有土地出讓金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11只有買房協議無房產證如何過戶
2021-01-20商標委托代理合同要約定期限嗎
2021-03-11餐飲業給員工簽合同包含哪些保險費用
2020-12-28未簽訂勞動合同雙方合同關系是否繼續存在
2020-12-28勞務合同適用什么法律
2020-12-11對方不履行勞動仲裁裁定該怎么辦
2020-12-24勞動糾紛法官會受賄嗎
2021-01-04交通意外傷害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27婚嫁保險有什么用
2021-02-15產品責任的損害賠償有哪些
2021-01-17家庭財產保險索賠的注意事項
2021-03-02兩種引發保險糾紛的情形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