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絡詐騙定義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66條,凡一謀求個人利益為目的,通過不良手段,詐取公民錢財的均為詐騙罪。
二網絡詐騙的處罰
網絡詐騙超過3000元以上就涉嫌詐騙罪,應當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規定: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和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與“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三、網絡詐騙罪的構成要件
(一)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所有權。有些犯罪活動,雖然也使用某些欺騙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經濟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體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財產所有權。所以,不構成詐騙罪。例如:拐賣婦女、兒童的,屬于侵犯人身權利罪。
詐騙罪侵犯的對象,僅限于國家、集體或個人的財物,而不是騙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對象,也應排除金融機構的貸款。因本法已于第193條特別規定了貸款詐騙罪。
(二)客觀要件
本罪往客觀上表現為使用欺詐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首先,行為人實施了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從形式上說包括兩類,一是虛構事實,二是隱瞞真相;從實質上說是使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的行為。欺詐行為的內容是,在具體狀況下,便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并作出行為人所希望的財產處分,因此,不管是虛構、隱瞞事實,只要具有上述內容的,就是一種欺詐行為。如果欺詐內容不是使他們作出財產處分的,則不是詐騙罪的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必須達到使一般人能夠產生錯誤認識的程度,對自己出賣的商品進行夸張,沒有超出社會容忍范圍的,不是欺詐行為。
(三)主體要件
本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
(四)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在和他人交流是特別是通過網絡媒體,和不太熟悉的人甚至是陌生人一定要時刻保持一顆警惕之心,每當涉及資金方面的支出時一定要再三確認,不給不法分子鉆空子的機會。如果你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頁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對交通行政處罰不服的怎么做?
2021-02-09酒后襲警罪會加重量刑嗎
2021-02-09個人簽的借款協議有效嗎
2021-01-30合同糾紛管轄法院約定不明確怎么辦
2021-01-07訴前調解的效力怎么樣
2020-12-16法人在公司賬戶銀行開戶就可以直接取錢嗎
2021-02-16離婚可以要求對方不泄露隱私嗎
2021-02-02陷入套路貸房產被騙過戶怎么辦
2021-03-11勞務外包哪個單位繳納全部保險嗎
2021-03-23不帶薪年休假屬于勞動糾紛嗎
2020-12-17人身意外險的除外責任有哪些
2020-11-26保險合同糾紛的訴訟時效是什么
2020-12-26商業車險保單系數是什么
2020-11-26人身保險重復保險的賠償原則有哪些
2021-03-18事故中被保車無責任,保險公司是否需要理賠
2020-12-28如何正確理解保險公司之間的連帶責任問題
2021-01-10化名保單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22保險合同權利轉讓書怎么寫
2020-11-11土地流轉時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優先權是指什么意思
2020-12-23政府拆遷文件時效多久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