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代理權制度
民法作為一個傳統(tǒng)的法律部門,各項主要制度大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淵源,一般都可追溯到古羅馬時代,始終沒有出現(xiàn)關于代理方面的法律規(guī)定,盡管到后期出現(xiàn)了“海商法”、“企業(yè)訴”、“特有財產(chǎn)所得利益訴”等法律形式但都沒有形成現(xiàn)代意義上的代理制度。究其原因,古羅馬法中未能形成現(xiàn)代意義的代理制度,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古羅馬沒有形成發(fā)達的社會商品經(jīng)濟。到187世紀下半葉到19世紀上半葉,關于隱名代理的法律規(guī)定出現(xiàn)了。在近代民法產(chǎn)生以前,作為中世紀商法重要部分的委托代理制度即已出現(xiàn)。在近代各國民商法中,委托代理較之法定代理占有更為重要的地位,因為前者與商品經(jīng)濟交換關系的相互關系更為密切。
代理權的概念,可以從我國的民法通則規(guī)定的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從代理的內(nèi)部關系來考察,代理權與當事人的行為具有密切的關系,代理的內(nèi)部關系包括委托授以關系和監(jiān)護關系。前者,首先被代理人具有相應的行為能力,才能授予代理人代理權;其次,受委托的代理人,也應當有相當?shù)男袨槟芰?再次,被代理人授出代理權,是充分的利用自己民事行為能力,借助他人的行為,廣泛的參加民事法律關系,以實現(xiàn)一定的權利。可見,就代理的內(nèi)部關系而言,代理權或是使被代理人充分的行使自己的民事行為能力,或是法律用于補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法律觀念;從代理權的外部關系考慮,代理權只是一種資格或地位,這種資格或是地位,是指代理人得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向第三人為意思表示或接受第三人的意思表示的資格或地位。代理權是意味著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與第三人進行民事活動,后辦直接歸被代理人。這是一種資格。在這種資格下代理人為實現(xiàn)被代理人的權利而行為。具有代理權,并不意味著有什么權利和利益,即使在代理中獲得報酬,也不是依據(jù)代理權,而是依據(jù)委托合同而已。
代理權的性質,在法學界眾說紛紜,在此簡列以下兩種:其一,非權利、非義務說。代理權者,代理人得為代理行為之資格也。乃代理人所為法律行為之效力,得直接歸屬于本人之要件。代理人雖有代理權,但對于本人不能取得任何權利,亦不負任何義務,本人與代理人間基于代理權所授予法律顧問關系而發(fā)生權利義務,系另一問題。故學者通說認為代理權為類似行為能力之一種法律上的地位,即非權利,亦非義務;其二,資格說。資格說又稱能力說,此說認為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義為民事法律行為或資格或地位,是代理人實施代理行為的行為能力。臺灣法學者鄭*波也說過:“代理權者乃基于法律規(guī)定或本人授予,而生之一種資格也。代理權雖亦名為權,但與其他權利不同,蓋其他權利皆依利益為依歸而代理權對于代理人并無利益而言,故代理人只是一種資格或地位。”此說內(nèi)容前面代理權概念中已論述過,此不在贅述。筆者認為代理權歸于資格說中的行為能力說較為確切。法律上的資格包括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前者是民事主體取得權利承擔義務的資格,而代理行為引起的權利義務直接歸被代理人。顯然,代理權不屬于權利能力范疇。后者是依自己的行為實施法律行為的資格。代理行為屬于法律行為,代理人依自己的行為實施這種法律行為,說其先進事跡行為能力,邏輯上應該沒有錯。
代理權的發(fā)生:我國民法將代理分為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法定代理權是指定代理人根據(jù)法律直接規(guī)定而進行代理時的代理權,代理人和被代理人間往往有特殊的關系(如血緣、婚姻、隸屬關系)。委托代理的代理權指代理人根據(jù)被代理人的委托而進行代理時的權利。委托可以是口頭委托、書面委托或其他方法委托成立便形成委托代理權。但法律規(guī)定書面的,代理權的發(fā)生應當依書面材料為依據(jù)。指定代理是指人民法院或有關單位的指定而進行的代理。這種代理發(fā)生人民法院或有關單位的指定,但前提是沒有委托代理人或法定代理人。
代理權的行使:代理權的實質是代理人為實現(xiàn)被代理人的利益而行為。因此,代理制度關于代理權行使的最基本準則就是保證被代理人利益最大化。代理權的行使,是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進行民事法律行為,是一行為法律事實的發(fā)生過程。因此代理權的行使不僅要遵守代理制制度的規(guī)定,而且還要遵守民事法律行為制度的規(guī)定。要正確行使代理權就需要遵循以下幾點原則:首先,必須在代理的權限內(nèi)行使代理權。代理人只有在這個限度內(nèi)實施代理行為方可產(chǎn)生代理的后果,如果超這個限度,就形成了超權代理。其次,應當維護被代理人的利益,認真負責地履行代理職責。再次,委托代理人應當親自履行職責,不得擅自轉托他人.最后,應當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nèi)行使代理權,不得進行違法行為。
代理權的消滅:代理權的消滅,一些國家的民法中規(guī)定為兩種情形,即基于基礎關系和撤回。我國民法中將其分為三種情形,委托代理權消滅、法定代理權消滅和指定代理權消滅,分法雖然各異,但是實質大致相同。我國民法在委托代理中,“代理期間屆滿或者代理事務完成”、“代理人死亡”、“代理人喪失民事行為能力”及“作為被代理人或代理人的法人終止”與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權消滅中的“被代理人取得或恢復民事行為能力”、“代理人喪失民事行為能力”都應該歸置于基礎關系的消滅;“被代理人取消委托或者代理人辭去委托”和“指定代理的取消”應該歸置于撤回。
代理權的消滅的后果:代理權隨代理關系的消滅而消滅,代理人不得再以代理人的身份進行活動,否則即為無權代理;代理權消滅后,代理人在必要和可能的情況下,應向被代理人或其繼承人、遺囑執(zhí)行人、清算人、新代理人等,就其代理事務及有關財產(chǎn)事宜何等出報告和移交的義務;委托代理人應向被代理人交回代理證書及其他證明代理權的憑證。代理人不得留置,以防止出現(xiàn)無權代理或表見代理,給社會造成不必要的糾紛。
代理權的權限:如果說對代理權概念的提示,解決的是其質的方面的規(guī)定,那么代理權限則是說明其量的規(guī)定性。代理人應如何及在何種程度內(nèi)進行代理活動其依據(jù)就是代理權限。我國民法規(guī)定;授權代理就應當載明代理權限,超越代理權限的代理行為,被代理人追認后方可發(fā)生效力,否則,后果自己承擔。代理權可分為全權代理和非全權代理。代理人在為被代理人利益著想的情況下,能夠獨立自主的進行代理活動,且無須向被代理人匯報請示,此咱代理權為全權代理,如法定代理就屬此類;如果代理人不能自主解雇問題,對一些事務的處理須向被代理人匯報請示作出決定,此種代理為非全權代理,委托代理大部分屬于此類。全權代理權的范圍和被代理人的權利無所差別,而非全權代理的范圍就被限定在一定的權限內(nèi)。
代理權是代理人在本身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基礎上,由于法律規(guī)定或者本人的授權而獲得的通過從事一定民事活動改變本人與第三人之間權利義務關系,以實現(xiàn)本人民事權利的資格。資格說能夠更好地體現(xiàn)民法中設立代理制度的初衷,揭示出代理人與被代理人之間的本質關系。其他學說在理論上無法自圓其說,更為重要的是偏離了代理制度確立的根本目的,無法對代理權性質做出正確判斷。故資格說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從代理制度發(fā)展事實過程來看,都更具合理性。了解更多法律知識請上律霸網(wǎng)進行專業(yè)咨詢。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外離婚孩子撫養(yǎng)權
2020-12-15對廣播電視組織權的限制有哪些
2020-12-02連帶責任中沒有約定保證期間的,保證期間如何計算
2021-01-06搶黃燈出現(xiàn)交通事故是全責嗎
2021-01-16車被扣了怎么辦罰完款才能拿車嗎
2021-03-23級別管轄可以提異議嗎
2021-03-20第二次離婚訴狀范本
2020-11-18父母去世之前能繼承房產(chǎn)嗎
2020-11-24無效擔保合同如何賠償呢
2021-02-07保管人擅自處分保管物能要求賠償嗎
2020-12-27簽訂的就業(yè)協(xié)議可以約定違約金嗎
2021-03-26怎樣才能守法跳槽
2020-11-26退休人員漲工資新政策
2021-02-18涉外勞動爭議管轄
2021-03-16違反壽險免責條款會有什么后果
2020-12-31抵押房的保險和購買人壽保險
2021-03-11人身保險可以有多個受益人嗎
2021-01-27車被石頭剮蹭能保險理賠嗎
2021-01-08工費車保險賠償?shù)姆梢罁?jù),索賠需要什么材料
2021-02-21交強險是什么,它與第三者責任保險的區(qū)別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