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為了避稅,賣房人張女士與買房人李先生簽訂了兩份房屋買賣合同。可合同剛簽完,李先生就將張女士告上了法庭,以重大誤解為由,主張按照備案價格購買房屋。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日前對此案作出判決,駁回了李先生的訴訟請求。
今年10月13日,李先生與張女士簽訂了《北京市存量房屋買賣合同》,約定張女士將其所有的一套房屋轉讓給李先生,成交價格為166萬元??赏瑫r,雙方又簽訂了一份《補充協議》,在補充協議中,房屋的成交價格卻變成了32萬元,同時將該房屋內家具、家電、裝修裝飾及配套設施設備等作價134萬元,總計仍為166萬元。
誰知合同還沒履行,李先生卻以存在重大誤解為由提起訴訟,主張只按照備案合同中的房價32萬元購買,不再購買“作價”134萬元的各類配套設施設備。
法庭上,張女士道出,簽訂補充協議純粹是為了幫助李先生規避房產交易稅,而為買賣雙方提供居間服務的經紀公司也證實了張女士的說法。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經過審理后認定,李先生主張變更的條款為無效條款,駁回了李先生的訴訟請求。
法官說法:
掩蓋非法目的約定無效
對于這起案件,法院認為,涉訴的房屋根據其所在地段和面積計算,市價明顯遠高于32萬元,在正常的市場交易下,理性的房屋出售人不可能在買賣合同中約定房價為166萬元,又簽訂補充協議將房價急劇降低為32萬元。由此可見,補充協議中關于成交價格的約定屬于以合法手段掩蓋避稅的非法目的、造成國家房地產交易稅收減少的無效民事行為。雖然庭審中,李先生對此并不認可,但其拒絕就房屋的市場參考價值進行評估鑒定,且始終沒能就上述情況作出合理的解釋,因此法院對李先生的主張不予支持。
法官提醒,簽訂房屋買賣合同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按照市場交易規則進行,否則不僅會導致有關行為無效,還會承擔相應風險。
相關法律知識:
房屋買賣合同作為一種特殊的買賣合同,它是指出賣人將房屋交付并轉移所有權與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房屋買賣合同的法律特征既有買賣合同的一般特征,也有其自身固有的特征。這主要表現為:(1)出賣人將所出賣的房屋所有權轉移給買受人,買受人支付相應的價款;(2)房屋買賣合同是諾成、雙務、有償合同;(3)房屋買賣合同的標的物為不動產,其所有權轉移必須辦理登記手續;(4)房屋買賣合同屬于法律規定的要式法律行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用人單位遇到勞動爭議怎么辦
2020-11-16網絡名譽侵權怎么處罰
2021-02-15自有房屋出租屬于許可經營范圍嗎
2020-12-17轉賬支票可以開給個人嗎
2021-03-09離婚時能否要求男方歸還婚前借款
2020-11-18治安拘留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0-12-22如何申請交通事故傷殘鑒定
2021-01-31交通賠償訴訟怎樣提交證據?
2021-02-04夫妻協議離婚步驟是怎樣的
2020-11-30夫妻可對財產進行約定嗎
2020-12-31房地產開發貸款利息的計算
2020-11-24交通事故全責無力賠償怎么處理
2020-11-17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 職工可要求經濟賠償金
2021-02-17境外單位是否適用勞動法下的競業限制單位
2021-01-01疫情期間不上班工資如何支付
2020-12-29暫時失去意識致人損害是否應當賠償
2020-11-18員工意外保險合同的相關內容有哪些
2021-01-25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全文內容有哪些
2021-01-10保險公司理賠時會查證件的真假嗎
2021-02-28夫妻共同財產有沒有包括保險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