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51.《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七條規(guī)定: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筑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給予補償。關于該條文,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A.規(guī)定的是責任自負原則的例外情形
B.是關于法律解釋方法位階的規(guī)定
C.規(guī)定的是確定性規(guī)則
D.是體現(xiàn)司法公正原則的規(guī)定
【正確答案】AC
【答案解析】選項A正確。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由于違法行為、違約行為或者由于法律規(guī)定而應承受的某種不利的法律后果。責任自負是現(xiàn)代法律責任制度的基本原則,但也有例外,比如公平責任?!肚謾嘭熑畏ā返诎耸邨l規(guī)定的是為他人的侵害行為承擔補償責任,因此是責任自負原則的例外。
選項B錯誤。法律解釋方法的位階為文義解釋--體系解釋--立法者目的解釋--歷史解釋--比較解釋--客觀目的解釋。題干與法律解釋方法及其位階無關,是關于法律責任的規(guī)定。
選項C正確。按照規(guī)則內容的確定性程度不同,法律規(guī)則可以分為確定性規(guī)則、委任性規(guī)則和準用性規(guī)則。確定性規(guī)則,是指內容本身已明確肯定,無須再援引或參照其他規(guī)則來確定其內容的法律規(guī)則。委任性規(guī)則,是指內容尚未確定,而只規(guī)定某種概括指示,由相應國家機關通過相應途徑或程序加以確定的法律規(guī)則。準用性規(guī)則,是指內容本身沒有規(guī)定人們的具體行為模式,而是可以援引或參照其他相應內容規(guī)定的規(guī)則。《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七條明確規(guī)定了行為模式和法律后果,內容本身已明確肯定,屬于確定性規(guī)則。
選項D錯誤。本法條的公平責任是立法公正的體現(xiàn),不是司法公正。
52.新郎經(jīng)過緊張籌備準備迎娶新娘。婚禮當天迎親車隊到達時,新娘卻已飛往國外,由其家人轉告將另嫁他人,離婚手續(xù)隨后辦理。此事對新郎造成嚴重傷害。法院認為,新娘違背誠實信用和公序良俗原則,侮辱了新郎人格尊嚴,判決新娘賠償新郎財產損失和精神撫慰金。關于本案,下列哪些說法可以成立?()
A.由于缺乏可供適用的法律規(guī)則,法官可依民法基本原則裁判案件
B.本案法官運用了演繹推理
C.確認案件事實是法官進行推理的前提條件
D.只有依據(jù)法律原則裁判的情形,法官才需提供裁判理由
【正確答案】ABC
【答案解析】選項A正確。就適用條件而言,通常情況下,窮盡法律規(guī)則,方得適用法律原則。毀棄婚約的后果在我國民法中并未有明文規(guī)定,但誠實信用和公序良俗原則是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在無法律規(guī)定的情況下,可依基本原則裁判案件。
選項B正確。我國是成文法國家,采用演繹推理的推論方式。演繹推理是從大前提和小前提中必然地推導出結論的推論,成文法國家一般采取演繹推理的方式,大前提是法律,小前提是案件事實,結論是判決。
選項C正確。在三段論式的演繹推理中,法律規(guī)定是推理的大前提,案件事實是推理的小前提。
選項D錯誤。裁判理由是任何裁判都需要提供的。"只有"表述絕對。
53.王某戀愛期間承擔了男友劉某的開銷計20萬元。后劉某提出分手,王某要求劉某返還開銷費用。經(jīng)過協(xié)商,劉某自愿將該費用轉為借款并出具了借條,不久劉某反悔,以不存在真實有效借款關系為由拒絕還款,王某訴至法院。法院認為,"劉某出具該借條系本人自愿,且并未違反法律強制性規(guī)定",遂判決劉某還款。對此,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A."劉某出具該借條系本人自愿,且并未違反法律強制性規(guī)定"是對案件事實的認定
B.出具借條是導致王某與劉某產生借款合同法律關系的法律事實之一
C.因王某起訴產生的民事訴訟法律關系是第二性法律關系
D.本案的裁判是以法律事件的發(fā)生為根據(jù)作出的
【正確答案】ABC
【答案解析】選項A正確。法律關系產生的條件:一是法律規(guī)范,二是法律事實。所謂法律事實,就是法律規(guī)范所規(guī)定的、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客觀情況或現(xiàn)象。法院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jù)標準是法律事實,對"是否自愿"以及"是否違反法律強制規(guī)定"屬于對案件事實的認定。
選項B正確。出具借條的行為直接導致了借款合同法律關系的發(fā)生。
選項C正確?;诓煌姆诸悩藴?,可對法律關系進行不同分類。按照相關的法律關系作用和地位的不同,可分為第一性法律關系和第二性法律關系。第一性法律關系,是人們之間依法建立的不依賴其他法律關系而獨立存在的或在多向法律關系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法律關系。由此產生的、居于從屬地位的法律關系,就是第二性法律關系。在實體和程序法律關系中,實體法律關系是第一性法律關系,由此產生程序法律關系(訴訟法律關系)是第二性法律關系。
選項D錯誤。依是否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作標準,可以將法律事實大體上分為兩類,即法律事件和法律行為。法律事件是法律規(guī)定的、不以當事人的意志為轉移而引起法律關系形成、變更或消滅的客觀事實。法律事件又分為社會事件和自然事件兩種。本案裁判的依據(jù)是當事人之間意志自由且不違背法律強制性規(guī)定的法律行為,而不是法律事件。
54.關于我國司法解釋,下列哪些說法是錯誤的?()
A.林某認為某司法解釋違背相關法律,遂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審查建議,這屬于社會監(jiān)督的一種形式
B.司法解釋的對象是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地方性法規(guī)
C.司法解釋僅指最高法院對審判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法令問題的解釋
D.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和有關專門委員會經(jīng)審查認為司法解釋同法律規(guī)定相抵觸的,可以直接撤銷
【正確答案】BCD
【答案解析】選項A說法正確。法律監(jiān)督體系分為國家法律監(jiān)督體系和社會法律監(jiān)督體系。國家機關的監(jiān)督,包括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的監(jiān)督。社會監(jiān)督,即非國家機關的監(jiān)督,指由各政黨、各社會組織和公民依照憲法和法律,對各種法律活動的合法性所進行的監(jiān)督。
《監(jiān)督法》三十二條第二款規(guī)定,前款規(guī)定以外的其他國家機關和社會團體、企業(yè)事業(yè)組織以及公民認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作出的具體應用法律的解釋同法律規(guī)定相抵觸的,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書面提出進行審查的建議,由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進行研究,必要時,送有關專門委員會進行審查、提出意見。因此,如果認為司法解釋違背法律,公民個人也可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審查建議,該做法屬于社會監(jiān)督形式。
選項B、C說法錯誤。司法解釋包括審判解釋和檢察解釋。審判解釋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對凡屬于法院審判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所作出的解釋;檢察解釋是指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凡屬于檢察院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所作出的解釋。司法解釋的對象不包括行政法規(guī)和地方性法規(guī)。
選項D說法錯誤。《監(jiān)督法》三十三條規(guī)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法律委員會和有關專門委員會經(jīng)審查認為最高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檢察院作出的具體應用法律的解釋同法律規(guī)定相抵觸,而最高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檢察院不予修改或者廢止的,可以提出要求最高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檢察院予以修改、廢止的議案,或者提出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作出法律解釋的議案,由委員長會議決定提請常務委員會審議。據(jù)此可知,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和有關專門委員會經(jīng)審查認為司法解釋同法律規(guī)定相抵觸的,不可以直接撤銷。
55.甲騎車經(jīng)過乙公司在小區(qū)內的某施工場地時,由于施工場地濕滑摔倒致骨折,遂訴至法院請求賠償。由于《民法通則》對"公共場所"沒有界定,審理過程中雙方對施工場地是否屬于《民法通則》中的"公共場所"產生爭議。法官參考《刑法》、《集會游行示威法》等法律和多個地方性法規(guī)對"公共場所"的規(guī)定后,對"公共場所"作出解釋,并據(jù)此判定乙公司承擔賠償責任。關于此案,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A.法官對"公共場所"的具體含義的證成屬于外部證成
B.法官運用了歷史解釋方法
C.法官運用了體系解釋方法
D.該案表明,同一個術語在所有法律條文中的含義均應作相同解釋
【正確答案】AC
【答案解析】選項A正確。法律適用的過程是一個證成過程,法律證成分為內部證成和外部證成,即法律決定必須按照一定的推理規(guī)則從相關前提中邏輯地推導出來,屬于內部證成;對法律決定所依賴的前提的證成屬于外部證成?!睹穹ㄍ▌t》中規(guī)定的"公共場所"是法官審理時進行演繹推理(內部證成)的大前提,對"公共場所"具體含義的證成屬于外部證成。
選項B錯誤,選項C正確。歷史解釋是指依據(jù)正在討論的法律問題的歷史事實對某個法律規(guī)定進行解釋。體系解釋,也稱邏輯解釋、系統(tǒng)解釋。這是指將被解釋的法律條文放在整部法律中乃至整個法律體系中,聯(lián)系此法條與其他法條的相互關系來解釋法律。本案中,法官參考《刑法》、《集會游行示威法》等法律和地方性法規(guī)對"公共場所"的規(guī)定后,對"公共場所"作出解釋,這屬于體系解釋,而未涉及歷史解釋。
選項D錯誤。同一個術語在所有法律條文中的含義均應作相同解釋的說法過于絕對,時差境別可能會導致語義的差別。
(2013年)
51.“近現(xiàn)代法治的實質和精義在于控權,即對權力在形式和實質上的合法性的強調,包括權力制約權力、權利制約權力和法律的制約。法律的制約是一種權限、程序和責任的制約?!标P于這段話的理解,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A.法律既可以強化權力,也可以弱化權力
B.近現(xiàn)代法治只控制公權,而不限制私權
C.在法治國家,權力若不加限制,將失去在形式和實質上的合法性
D.從法理學角度看,權力制約權力、權利制約權力實際上也應當是在法律范圍內的制約和法律程序上的制約
【答案】ACD
【解析】本題考核對法治的理解。
選項B錯誤。在法理學中,各種價值、各種權利都不是絕對的,都可以被限制,其限制由法律規(guī)定。比如自由,法律保護人的自由,但自由也應受到法律的限制。公權私權都是平等對待的。
選項A、C、D正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具有相對平和與相對制約的符合社會主義制度需要的權力運行的法律機制。在公權力運行的同時,必須受到其他公共權力的制約。
52.公元前399年,在古雅典城內,來自社會各階層的501人組成的法庭審理了一起特別案件。被告人是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其因在公共場所喜好與人辯論、傳授哲學而被以“不敬神”和“敗壞青年”的罪名判處死刑。在監(jiān)禁期間,探視友人欲幫其逃亡,但被拒絕。蘇格拉底說,雖然判決不公正,但逃亡是毀壞法律,不能以錯還錯。最后,他服從判決,喝下毒藥而亡。對此,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A.人的良知、道德感與法律之間有時可能發(fā)生抵牾
B.蘇格拉底服從判決的決定表明,一個人可以被不公正地處罰,但不應放棄探究真理的權利
C.就本案的事實看,蘇格拉底承認判決是不公正的,但并未從哲學上明確得出“惡法非法”這一結論
D.從本案的法官、蘇格拉底和他的朋友各自的行為看,不同的人對于“正義”概念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
【答案】ABCD
【解析】本題考核對蘇格拉底審判的理解。
選項A正確。從道德評價的角度看,蘇格拉底是善良的;但法律卻認定其有罪,這直接說明道德與法律之間有時會發(fā)生沖突。
選項B正確。在審判中,蘇格拉底寧死也不承認自己追求真理有什么錯誤,正是對自己探究真理的堅持。
選項C正確。蘇格拉底承認判決不公正,但仍然拒絕逃亡,坦然接受死刑,理由是逃亡就是毀壞法律,說明其主張“惡法亦法”。
選項D正確。蘇格拉底拒絕逃亡,探視他的友人主張其逃亡,雙方都認為自己的做法是正義的。
53.一外國電影故事描寫道:五名探險者受困山洞,水盡糧絕,五人中的摩爾提議抽簽吃掉一人,救活他人,大家同意。在抽簽前摩爾反悔,但其他四人仍執(zhí)意抽簽,恰好抽中摩爾并將其吃掉。獲救后,四人被以殺人罪起訴并被判處絞刑。關于上述故事情節(jié),下列哪些說法是不正確的?()
A.其他四人侵犯了摩爾的生命權
B.按照功利主義“最大多數(shù)人之福祉”的思想,“一命換多命”是符合法理的
C.五人之間不存在利益上的沖突
D.從不同法學派的立場看,此案的判決存在“唯一正確的答案”
【答案】CD
【解析】本題考核價值沖突。
選項A說法正確。本題中的其他四人故意將摩爾殺死并吃掉的行為侵犯了摩爾的生命權。
選項B說法正確。功利主義的中心思想就是多數(shù)人的利益大于少數(shù)人的利益,所以犧牲摩爾一人的生命換取其他四人的生命的做法按照功利主義理論是正確的。
選項C說法錯誤。五人之間很明顯在生命利益上發(fā)生了沖突,并最終以犧牲摩爾的生命利益為代價、維護了其他四人的生命。
選項D說法錯誤。不同法學派對此案件自然有不同的看法,他們之間不存在所謂的“唯一正解”。
54.《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18條第1款規(guī)定:“家庭成員應當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視、冷落老年人。”關于該條款,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A.規(guī)定的是確定性規(guī)則,也是義務性規(guī)則
B.是用“規(guī)范語句”表述的
C.規(guī)定了否定式的法律后果
D.規(guī)定了家庭成員對待老年人之行為的“應為模式”和“勿為模式”
【答案】ABD
【解析】本題考核法律規(guī)則。
選項A正確。確定性規(guī)則是指內容本已明確肯定,無須再援引或參照其他規(guī)則來確定其內容的法律規(guī)則。義務性規(guī)則是指在內容上規(guī)定人們的法律義務,即有關人們應當作出或不作出某種行為的規(guī)則。該法條符合確定性和義務性規(guī)則的描述。
選項B正確。語句分為陳述句和規(guī)范語句,二者區(qū)分的關鍵為是否使用道義助動詞如應當,如果有使用則為規(guī)范語句,該法條使用了“應當”、“不得”,故屬于規(guī)范語句。
選項C錯誤。否定性法律后果,指行為人違反了法律法規(guī)的禁止性規(guī)定或者法律規(guī)定的特定義務,將承擔對自己不利的法律后果。該法條沒有關于法律后果的表述。
選項D正確。該法條中的“應當”體現(xiàn)的是“應為模式”,即指在什么假定條件下,人們“應當或者必須如何行為”的模式;該法條中的“不得”體現(xiàn)的是“勿為模式”,即指在什么假定條件下,人們“禁止或者不得如何行為”的模式。
55.法是以國家強制力為后盾,通過法律程序保證實現(xiàn)的社會規(guī)范。關于法的這一特征,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A.法律具有保證自己得以實現(xiàn)的力量
B.法律具有程序性,這是區(qū)別于其他社會規(guī)范的重要特征
C.按照馬克思主義法學的觀點,法律主要依靠國家暴力作為外在強制的力量
D.自然力本質上屬于法的強制力之組成部分
【答案】ABC
【解析】本題考核法的特征。
選項A、C正確。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法律就一般而言是一種最具有外在強制性的社會規(guī)范。
選項B正確。不按照自然法則辦事,會招致自然界報復。不按照社會規(guī)范行事,也會受到相應的懲罰。故程序性是法的一項重要特征。
選項D錯誤。法的強制屬于人為強制,區(qū)別于自然力。
(2012年)
51.“社會的發(fā)展是法產生的社會根源。社會的發(fā)展,文明的進步,需要新的社會規(guī)范來解決社會資源有限與人的欲求無限之間的矛盾,解決社會沖突,分配社會資源,維持社會秩序。適應這種社會結構和社會需要,國家和法這一新的社會組織和社會規(guī)范就出現(xiàn)了?!标P于這段話的理解,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A.社會不是以法律為基礎,相反,法律應以社會為基礎
B.法律的起源與社會發(fā)展的進程相一致
C.馬克思主義的法律觀認為,法律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社會資源有限與人的欲求無限之間的矛盾
D.解決社會沖突,分配社會資源,維持社會秩序屬于法的規(guī)范作用
【答案】AB
【考點】法的起源
【解析】選項A、B正確。法是社會的產物,社會是法的基礎,即法律應以社會為基礎。法以社會為基礎,不僅指法律的性質與功能決定于社會,而且還指法律變遷與社會的發(fā)展的進程基本一致。
選項CD錯誤。法產生的根源包括:經(jīng)濟根源、階級根源和社會根源。法產生的經(jīng)濟根源是私有制和商品經(jīng)濟的產生;法產生的階級根源是階級的產生;法產生的社會根源是社會的發(fā)展。因此,法產生的根本原因并不是社會資源有限與人的欲求無限之間的矛盾。
社會的發(fā)展是法產生的社會根源,社會資源有限與人的欲求無限之間的矛盾并非法產生的根本原因。選項D錯誤。解決社會沖突,分配社會資源,維持社會秩序屬于法的社會作用,而非規(guī)范作用。
52.《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8條規(guī)定:“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guī)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關于該條文,下列哪些判斷是正確的??()
A.規(guī)定的是法的溯及力
B.規(guī)定的是法對人的效力
C.體現(xiàn)的是保護主義原則
D.體現(xiàn)的是屬人主義原則
【答案】BC
【考點】法的效力
【解析】法的效力可以分為規(guī)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和非規(guī)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規(guī)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狹義的法的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圍或適用范圍,即法律對什么人、什么事、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時間有約束力。本題該條文體現(xiàn)的是法對人的效力,即在滿足何等條件下,可以追究其刑事責任。因為其針對的是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我國公民或國家進行的犯罪,即只要國外的犯罪行為,侵犯了我國國家利益或本我國公民利益的,就適用本國刑法。其實質意義在于,保護本國國家利益與本國公民利益,屬于保護主義原則,而非屬地或屬人原則。
53.張某與王某于2000年3月登記結婚,次年生一女小麗。2004年12月張某去世,小麗隨王某生活。王某不允許小麗與祖父母見面,小麗祖父母向法院起訴,要求行使探望權。法官在審理中認為,我國《婚姻法》雖沒有直接規(guī)定隔代親屬的探望權利,但正確行使隔代探望權有利于兒童健康成長,故依據(jù)《民法通則》第7條有關“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的規(guī)定,判決小麗祖父母可以行使隔代探望權。關于此案,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A.我國《婚姻法》和《民法通則》均屬同一法律部門的規(guī)范性文件,均是“基本法律”
B.“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的規(guī)定屬于命令性規(guī)則
C.法官對判決理由的證成是一種外部證成
D.法官的判決考慮到法的安定性和合目的性要求
【答案】ACD
【考點】法律規(guī)則和法律證成
【解析】選項A正確?!痘橐龇ā泛汀睹穹ㄍ▌t》均屬于民法部門法的規(guī)范性文件,屬于基本法律。
選項B錯誤?!懊袷禄顒討斪鹬厣鐣隆钡囊?guī)定屬于原則,而非命令性規(guī)則。
選項C正確。法律證成可以分為內部證成和外部證成,。即法律決定必須按照一定的推理規(guī)則從相關前提中邏輯地推導出來,屬于內部證成,;對法律決定所依賴的前提的證成屬于外部證成。故本案中,法官對判決理由的證成屬于對法律決定所依賴的前提的證成,屬于外部證成。
選項D正確。法律人適用法律的最直接的目標就是要獲得一個合理的法律決定,故法官如此判決正是出于法的安定性和合目的性要求的考慮。
54.下列有關“國法”的理解,哪些是不正確的??()
A.“國法”是國家法的另一種說法
B.“國法”僅指國家立法機關創(chuàng)制的法律
C.只有“國法”才有強制性
D.無論自然法學派,還是實證主義法學派,都可能把“國法”看作實在法
【答案】ABC
【考點】國法
【解析】選項ABC說法錯誤,。特定國家現(xiàn)行有效的法,籠統(tǒng)地講,乃是指“國法”。其不是國家法的另一種說法。
選項B說法錯誤。“國法”不僅指國家立法機關創(chuàng)制的法律,其外延還包括習慣法、判例法和教會法。
選項C說法錯誤。不僅只有“國法”才有強制性,法律就一般情況而言是一種最具有外在強制性的社會規(guī)范。
選項D說法正確。特定國家現(xiàn)行有效的法,籠統(tǒng)地講,乃是指“國法”。其不是國家法的另一種說法。不僅指國家立法機關創(chuàng)制的法律,其外延還包括習慣法和判例法。不僅只有“國法”才有強制性,法律就一般情況而言是一種最具有外在強制性的社會規(guī)范。無論自然法學派,還是實證主義法學派,都是可能把“國法”看作實在法。
55.楊某與劉某存有積怨,后劉某服毒自殺。楊某因患風濕病全身疼痛,懷疑是劉某陰魂糾纏,遂先后3次到劉某墓地掘墳撬棺,挑出劉某頭骨,并將頭骨和棺材板移埋于自家責任田。事發(fā)后,檢察院對楊某提起公訴。一審法院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02條的規(guī)定,認定楊某的行為構成侮辱尸體罪。楊某不服,認為墳內劉某已成白骨并非尸體,隨后上訴。楊某對“尸體”的解釋,屬于下列哪些解釋??()
A.任意解釋
B.比較解釋
C.文義解釋
D.法定解釋
【答案】AC
【考點】法律解釋
【解析】選項AC正確。文義解釋,是指按照日常的、一般的或法律的語言使用方式清晰地描述制定法的某個條款的內容。任意解釋屬于無權、非正式解釋,是當事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理解進行的任意的解釋。本題案中,楊某“強詞奪理”對“尸體”的解釋就屬于任意解釋和文義解釋。
(2011年)
51.關于法的淵源和法律部門,下列哪些判斷是正確的?()(2011年卷一多選第51題)
A.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是地方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規(guī)范性文件
B.行政法部門就是由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guī)構成的
C.國際公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組成部分
D.劃分法律部門的主要標準是法律規(guī)范所調整的社會關系
【答案】AD
【考點】法的淵源和法律部門
【解析】選項A正確。《立法法》第六十六條第一款規(guī)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shù)孛褡宓恼?、?jīng)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屬于地方權力機關,因此,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是地方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規(guī)范性文件。
選項B錯誤。行政法部門包括調整行政法律關系的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章等。
選項C錯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由國內法組成,不包括國際公法。
選項D正確。法律部門劃分的標準有法律規(guī)范所調整的社會關系和法律規(guī)范的調整方法,其中的主要標準是法律規(guī)范所調整的社會關系。
52.下列哪些選項屬于法律意識的范疇?()(2011年卷一多選第52題)
A.法國大革命后制定的《法國民法典》
B.西周提出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罰”
C.中國傳統(tǒng)的“和為貴”、“少訟”、“厭訟”
D.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答案】BCD
【考點】法律意識的范疇
【解析】法律意識是人們關于法律現(xiàn)象的思想、觀念、知識和心理態(tài)度的總稱,是社會意識的一種特殊形式。法律意識本身在結構上可以分為兩個層次: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體系。法律心理是人們對法律現(xiàn)象表面的、直觀的感性認識和情緒,是法律意識的初級形式和階段。法律思想體系是法律意識的高級階段,它以理性化、理論化、知識化和體系化為特征,是人們對法律現(xiàn)象進行理性認識的產物,也是人們對法律現(xiàn)象的自覺的反映形式。
選項A錯誤?!斗▏穹ǖ洹穼儆诜晌募⒎欠梢庾R。
選項B正確。“以德配天,明德慎罰”是西周時期的法治理念與法律指導思想?!耙缘屡涮臁钡奶欤柑烀?,天道,引伸為自然規(guī)律。在西周統(tǒng)治者看來,上天選擇人間君主的標準,是“為政以德”。人間君主要想獲得上天的支持,首要條件是修養(yǎng)道德,以道德約束統(tǒng)治者的私欲。唯有“敬德”,“明德”的君主,才符合天命與天道的要求,才能獲得上天的保佑,求得王朝統(tǒng)治的長久?!懊鞯律髁P”是在“以德配天”的基本政治觀下提出的法律主張,其具體要求為“實行德教,用刑寬緩”。
選項C正確?!昂蜑橘F”、“少訟”、“厭訟”是一種法律觀念,屬于法律意識的范疇。
選項D正確。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一種法治觀念,屬于理念上的東西,屬于法律意識的范疇。
53.1983年3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商標法》生效;2002年9月15日,國務院制定的《商標法實施條例》生效;2002年10月16日,最高法院制定的《關于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施行。對此,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2011年卷一多選第53題)
A.《商標法實施條例》是部門規(guī)章
B.《關于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是司法解釋
C.《商標法實施條例》的效力要低于《商標法》
D.《商標法實施條例》是《關于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母法
【答案】BC
【考點】法律位階
【解析】選項A錯誤,選項C正確。行政法規(guī)是指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即國務院所制定的規(guī)范性文件,其法律地位和效力僅次于憲法和法律?!渡虡朔▽嵤l例》由國務院制定發(fā)布的,屬于行政法規(guī)。
選項B正確?!蛾P于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由最高人民法院在審判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法令問題所作的解釋,屬于司法解釋。
選項D錯誤。《關于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是對在審判工作中具體應用《商標法》問題所作的說明,其母法為《商標法》。
54.近年來,我國部分地區(qū)基層法院在民事審判中試點“小額速裁”,對法律關系單一、事實清楚、爭議標的額不足1萬元的民事案件,實行一審終審制度。關于該審判方式改革體現(xiàn)出的價值取向,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2011年卷一多選第54題)
A.節(jié)約司法成本
B.促進司法民主
C.提高司法效率
D.推行司法公開
【答案】AC
【考點】嚴格公正司法
【解析】選項A正確。司法成本指的是在整個司法活動中消耗的社會資源,又可稱之為司法資源或司法投入,指司法機關,訴訟參與人在進行具體案件的訴訟過程中所消耗的物質資源和精神要素的總和。實行“小額速裁”,一審終審可促使糾紛得到迅速解決,節(jié)約了司法成本。
選項B錯誤。司法的民主性是指司法應充分體現(xiàn)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審判活動應體現(xiàn)民主性,并應受到人民的有效監(jiān)督。本題涉及到司法成本與司法效率,沒有提及司法民主,故不選。
選項C正確。司法效率,是指司法資源的投入與辦結案件及質量之間的比例關系,是解決司法資源如何配置的問題。司法效率追求的是以盡可能合理、節(jié)約的司法資源,謀取最大限度地對社會公平和正義的保障和對社會成員合法權益的保護。提高司法效率,就要求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履行職責時,在堅持司法公正的前提下,認真、及時、有效地工作,盡可能地縮短訴訟周期,降低訴訟成本,力求在法定期限內盡早結案,取得最大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實行“小額速裁”,一審終審,加快糾紛的解決,提高了司法效率。
選項D錯誤。審判公開,意味著讓特定的人或者不特定的人了解司法活動的內容和過程,了解司法活動中的訴訟文書、證據(jù)材料,從而使司法活動在不同程度上為社會大眾所知曉。本題涉及的是司法成本與司法效率的問題,沒有提及推進審判公開,故不選。
55.下列哪些選項屬于積極義務的范疇?()(2011年卷一多選第55題)
A.子女贍養(yǎng)父母
B.嚴禁刑訊逼供
C.公民依法納稅
D.緊急避險
【答案】AC
【考點】義務的分類
【解析】義務具有強制履行的性質,義務人對于義務的內容不可隨意轉讓或違反。義務在結構上包括兩個部分:第一,義務人必須根據(jù)權利的內容作出一定的行為。在法學上被稱為“作為義務”或“積極義務”,如贍養(yǎng)父母、撫養(yǎng)子女、納稅、服兵役等。第二,義務人不得作出一定行為內容的義務,稱為“不作為義務”或“消極義務”,例如,不得破壞財產,禁止非法拘禁,嚴禁刑訊逼供等。
選項A正確。贍養(yǎng)父母是子女須為一定作為的義務,屬于積極義務。
選項B錯誤。嚴禁刑訊逼供,是禁止人們作出一定的行為,屬于消極義務。
選項C正確。依法納稅,需要公民積極繳納一定稅款,屬于積極義務。
選項D錯誤。緊急避險屬于一項權利,而非義務。
(2010年)
51.關于法律規(guī)則、法律條文與語言的表述,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2010年卷一多選第51題)
A.法律規(guī)則以“規(guī)范語句”的形式表達
B.所有法律規(guī)則都具語言依賴性,在此意義上,法律規(guī)則就是法律條文
C.所有表述法律規(guī)則的語句都可以帶有道義助動詞
D.《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十五條規(guī)定:“公民以他的戶籍所在地的居住地為住所,經(jīng)常居住地與住所不一致的,經(jīng)常居住地視為住所。”從語式上看,該條文表達的并非一個法律規(guī)則
「司法部答案」AC
「網(wǎng)校答案」C
「考點」法律規(guī)則與語言、法律條文
「解析」選項A表述不嚴謹。法律規(guī)則是通過特定語句表達的。表達法律規(guī)則的特定語句往往是一種規(guī)范語句。但是,并不意味著所有法律規(guī)則的表達都是以規(guī)范語句的形式表達,而是可以用陳述語氣或陳述句表達。
選項B錯誤。法律規(guī)則和法律條文是有區(qū)別的,法律規(guī)則是法律條文的內容,法律條文是法律規(guī)則的表現(xiàn)形式。
選項C正確。道義表示說話人對事件的社會價值觀,有三種道義語義:義務、允許、禁止。常用的道義詞主要由助動詞來表現(xiàn):必須、應該、應當、該、可以、禁止等。規(guī)范語句中不管是命令句還是允許句,都可以帶有道義助動詞。
選項D錯誤。法律條文可以分為規(guī)范性條文和非規(guī)范性條文。該條規(guī)定表達的是法律規(guī)則。
52.司法審判中,當處于同一位階的規(guī)范性法律文件在某個問題上有不同規(guī)定時,法官可以依據(jù)下列哪些法的適用原則進行審判?()(2010年卷一多選第52題)
A.特別法優(yōu)于一般法
B.上位法優(yōu)于下位法
C.新法優(yōu)于舊法
D.法溯及既往
「司法部答案」ABC
「網(wǎng)校答案」AC
「考點」同一位階的法的淵源之間的沖突原則
「解析」
選項A、C正確。同一位階的法的淵源之間的沖突原則,主要包括:(1)全國性法律優(yōu)先原則;(2)特別法優(yōu)先原則;(3)后法優(yōu)先或新法優(yōu)先原則;(4)實體法優(yōu)先原則;(5)國際法優(yōu)先原則;(6)省、自治區(qū)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guī)章效力高于本行政區(qū)域內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guī)章。
選項B是不同位階法的適用原則。選項D講的是法的時間效力問題。
53.2007年,張某請風水先生選了塊墓地安葬亡父,下葬時卻挖到十年前安葬的劉某父親的棺木,張某將該棺木鋸下一角,緊貼著安葬了自己父親。后劉某發(fā)覺,以故意損害他人財物為由起訴張某,要求賠償損失以及精神損害賠償。對于此案,合議庭意見不一。法官甲認為,下葬棺木不屬于民法上的物,本案不存在精神損害。法官乙認為,張某不僅要承擔損毀他人財物的侵權責任,還要因其行為違背公序良俗而向劉某支付精神損害賠償金。對此,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2010年卷一多選第53題)
A.下葬棺木是否屬于民法上的物,可以通過“解釋學循環(huán)”進行判斷
B.“入土為安,死者不受打擾”是中國大部分地區(qū)的傳統(tǒng),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為法律推理的前提之一
C.“公序良俗”屬倫理范疇,非法律規(guī)范,故法官乙推理不成立
D.當?shù)厝罕妼υ撌录囊话憧捶ǎ沙蔀榕袛鄤⒛呈欠袷艿骄駬p害的因素之一
「答案」ABD
「考點」法律解釋、法律推理
「解析」
選項A正確。法律解釋受解釋學循環(huán)的制約。
選項B正確?!叭胪翞榘?,死者不受打擾”是中國大部分地區(qū)的傳統(tǒng),屬于一種風俗習慣,屬于法的非正式淵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為法律推理的前提。
選項C錯誤?!肮蛄妓住痹瓌t在《民法通則》中有明確的規(guī)定,已經(jīng)從倫理規(guī)范上升到法律規(guī)范。
選項D正確?!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3條第(三)項規(guī)定,非法利用、損害遺體、遺骨,或者以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遺體、遺骨的,其近親屬遭受精神痛苦,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本題中,張某將劉某父親的棺木鋸下一角,如果當?shù)厝罕妼⒋耸录醋魇恰耙云渌`反道德的方式侵害侵害遺體、遺骨的情況”,且劉某也因群眾的流言蜚語遭受了巨大的精神痛苦,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精神損害賠償訴訟,法院應該依法受理。
54.關于法律論證中外部證成的說法,下列哪些選項是錯誤的?()(2010年卷一多選第54題)
A.外部證成是對內部證成中所使用的前提本身之合理性的證成
B.外部證成是法官在審判中根據(jù)法條直接推導出判決結論的過程
C.外部證成與案件事實的法律認定無關
D.外部證成本身也是一個推理過程
「答案」BC
「考點」外部證成
「解析」選項A正確。外部證成關涉的是對內部證成中所使用的前提本身的合理性,即對前提的證成。
選項B錯誤。法官在審判中根據(jù)法條直接推導出判決結論的過程是內部證成,不是外部證成。
選項C錯誤。外部證成就是對法律決定所依賴的前提即案件事實進行法律認定,因此,外部證成與案件事實的法律認定是有關的。
選項D正確。外部證成過程中也必然涉及內部證成,也就是說對法律決定所依賴的前提的證成本身也是一個推理過程。
55.賈律師在一起未成年人盜竊案件辯護意見中寫到:“首先,被告人劉某只是為了滿足其上網(wǎng)玩耍的欲望,實施了秘密竊取少量財物的行為,主觀惡性不大;其次,本省盜竊罪的追訴限額為800元,而被告所竊財產評估價值僅為1,050元,社會危害性較??;再次,被告人劉某僅從這次盜竊中分得200元,收益較少。故被告人劉某的犯罪情節(jié)輕微,社會危害性不大,主觀惡性小,依法應當減輕或免除處罰。”關于該意見,下列哪些選項是不正確的?()(2010年卷一多選第55題)
A.辯護意見既運用了價值判斷,也運用了事實判斷
B.“被告人劉某的犯罪情節(jié)輕微,社會危害性不大,主觀惡性小,依法應當減輕或免除處罰”,屬于事實判斷
C.“本省盜竊罪的追訴限額為800元,而被告人所竊取財產評估價值僅為1050元”,屬于價值判斷
D.辯護意見中的“只是”、“僅為”、“僅從”這類詞匯,屬于法律概念
「答案」BCD
「考點」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
「解析」選項B屬于價值判斷,選項C屬于事實判斷。首先要區(qū)分這組概念。價值判斷是對法律所擬定的原則、規(guī)則、制度等客觀存在(客體),人們必須從它們能否體現(xiàn)和滿足人們的需要,能否有更為理想的原則、規(guī)則、制度存在等角度來予以分析法律,從而涉及法律的應然狀態(tài)和理想追求問題。事實判斷是對客觀存在的法律原則、規(guī)則、制度等所進行的客觀分析與判斷。主要解決客觀存在的法律究竟是怎樣的這一問題,它并不主張或者說根本抵制從“應然”的角度追問法律應當怎樣的問題。
選項D錯誤。法律概念是對各種法律現(xiàn)象或者法律事實加以描述、概括的概念。辯護意見中的“只是”、“僅為”、“僅從”這類詞匯,不屬于法律概念。
56.《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禽遺傳資源進出境和對外合作研究利用審批辦法》第三條規(guī)定:“本辦法所稱畜禽,是指列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第十一條規(guī)定公布的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畜禽。本辦法所稱畜禽遺傳資源,是指畜禽及其卵子(蛋)、胚胎、精液、基因物質等遺傳材料。”對此,下列哪些表述是錯誤的?()(2010年卷一多選第56題)
A.《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禽遺傳資源進出境和對外合作研究利用審批辦法》的上位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禽遺傳資源進出境和對外合作研究利用審批辦法》均屬于行政法規(guī)
C.該條款內容屬于技術規(guī)范
D.該條款規(guī)定屬于任意性規(guī)則
「答案」BCD
「考點」法律規(guī)范、技術規(guī)范
「解析」
選項A正確,選項B錯誤。《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因此屬于“法律”范疇,《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禽遺傳資源進出境和對外合作研究利用審批辦法》是由國務院制定的,屬于“行政法規(guī)”范疇,法律效力高于行政法規(guī),所以,前者是后者的上位法。
選項C錯誤。法的技術性規(guī)范指規(guī)定包括法的解釋權、法的生效時間、法的修正程序、法公布的文字形式等內容的條文。技術規(guī)范的調整對象是人與自然的關系,是規(guī)定人們如何使用自然的力量和生產工具以有效地利用自然的行為準則。所以,這個條文屬于法的技術性規(guī)范,而不是技術規(guī)范。
選項D錯誤。強行性規(guī)則和任意性規(guī)則,是按照規(guī)則對人們行為規(guī)定和限定的范圍或程度不同對法律規(guī)則進行的分類。該條規(guī)定不是法律規(guī)則,也不是任意性規(guī)則。
(2009年)
51.2004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有關信用卡規(guī)定的解釋》規(guī)定:“刑法規(guī)定的‘信用卡’,是指由商業(yè)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發(fā)行的具有消費支付、信用貸款、轉賬結算、存取現(xiàn)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電子支付卡?!睂Υ?,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A.該解釋是學理解釋
B.該解釋屬于有權解釋
C.該解釋和刑法本身具有同等效力
D.該解釋所采用的是文理解釋
答案:BCD
解析:本題考核法律解釋的種類和效力。
選項A錯誤,選項B正確。法律解釋分為正式解釋和非正式解釋(學理解釋)。正式解釋,通常也叫法定解釋,是指由特定的國家機關、官員或其他有解釋權的人對法律作出的具有法律上約束力的解釋。正式解釋有時也稱有權解釋。非正式解釋,通常也叫學理解釋,一般是指由學者或其他個人及組織對法律規(guī)定所作的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解釋。這種解釋是學術性或常識性的,不被作為執(zhí)行法律的依據(jù)。本題中的解釋是正式解釋、有權解釋,不是學理解釋。
選項C正確?!读⒎ǚā芬?guī)定,法律解釋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選項D正確。文義解釋,也稱語法解釋、文法解釋、文理解釋。這是指按照日常的、一般的或法律的語言使用方式清晰地描述制定法的某個條款的內容。該解釋只是對“信用卡”下了定義,故是“文理解釋”(文義解釋)。
52.“法的繼承體現(xiàn)時間上的先后關系,法的移植則反映一個國家對同時代其他國家法律制度的吸收和借鑒,法的移植的范圍除了外國的法律外,還包括國際法律和慣例?!睋?jù)此,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A.1804年《法國民法典》是對羅馬法制度、原則的繼承
B.國內法不可以繼承國際法
C.法的移植不反映時間關系,僅體現(xiàn)空間關系
D.法的移植的范圍除了制定法,還包括習慣法
答案:ABD
解析:本題考核法的繼承與法的移植。
選項A正確。法的繼承是不同歷史類型的法律制度之間的延續(xù)和繼受,一般表現(xiàn)為舊法對新法的影響和新法對舊法的承接和繼受。法國資產階級以奴隸制時代的羅馬法為基礎制定的《法國民法典》體現(xiàn)了法的繼承性。
選項B正確。法的繼承是不同歷史類型的法律制度之間的延續(xù)和繼受,一般表現(xiàn)為舊法對新法的影響和新法對舊法的承接和繼受。從定義中可以知看出,法的繼承是舊的法律制度的延續(xù),而國際法不存在法律制度延續(xù)的問題,另外,“歷史類型”與“法律制度”也是從國內法的角度說的。因此,法的繼承本身就不包含國內法對國際法的繼承。
選項C錯誤。法的移植是指在鑒別、認同、調適、整合的基礎上,引進、吸收、采納、攝取、同化外國法,使之成為本國法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為本國所用。體現(xiàn)了空間關系,也體現(xiàn)了時間關系。
選項D正確。法的移植的范圍除了外國的法律外,還包括國際法律和慣例。
53.2007年,某國政府批準在實驗室培育人獸混合胚胎,以用于攻克帕金森癥等疑難疾病的醫(yī)學研究。該決定引發(fā)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激烈爭議。對此,下列哪些評論是正確的?()
A.目前人獸混合胚胎研究在法律上尚未有規(guī)定,這是成文法律局限性的具體體現(xiàn)
B.人獸混合胚胎研究有可能引發(fā)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需要及時立法給予規(guī)范和調整
C.如因該研究成果發(fā)生了民事糾紛而法律對此沒有規(guī)定,則法院可以依據(jù)道德、習慣或正義標準等非正式法律淵源進行審理
D.如該國立法機關為此制定法律,則制定出的法律必然是該國全體公民意志的體現(xiàn)
答案:ABC
解析:本題考核法與科學技術的關系。
選項A正確。法律具有一定的滯后性,是成文法律的局限性的體現(xiàn)。
選項BC正確。法律對科技具有規(guī)制作用,但是由于法律的滯后性,對科技等問題沒有規(guī)定,則可以根據(jù)道德、習慣或正義標準等非正式法律淵源進行審理。
選項D錯誤。法律是統(tǒng)治階級意志的體現(xiàn),因此,只有社會主義國家才是全體公民意志的體現(xiàn)。
54.2007年8月30日,我國制定了《反壟斷法》,下列說法哪些可以成立?()
A.《反壟斷法》的制定是以我國當前的市場經(jīng)濟為基礎的,沒有市場經(jīng)濟,就不會出現(xiàn)市場壟斷,也就不需要《反壟斷法》,因此可以說,社會是法律的母體,法律是社會的產物
B.法對經(jīng)濟有積極的反作用,《反壟斷法》的出臺及實施將會對我國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產生重要影響
C.我國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客觀上需要《反壟斷法》的出臺,這個事實說明,唯有經(jīng)濟才是法律產生和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除經(jīng)濟之外法律不受其他社會因素的影響
D.為了有效地管理社會,法律還需要和其他社會規(guī)范(道德、政策等)積極配合,《反壟斷法》在管理市場經(jīng)濟時也是如此
答案:ABD
解析:本題考核法與社會、法與經(jīng)濟的關系問題。
選項A正確。是從“法以社會為基礎”這個角度講的。
選項B正確。法對于經(jīng)濟基礎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選項C錯誤。法律不僅受經(jīng)濟因素影響,還受文化、歷史條件等影響。
選項D正確。法律需要和其他社會規(guī)范(道德、政策等)積極配合。
55.關于法與道德的論述,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A.法律規(guī)范與道德規(guī)范的區(qū)別之一就在于道德規(guī)范不具有國家強制性
B.按照分析實證主義法學的觀點,法與道德在概念上沒有必然聯(lián)系
C.法和道德都是程序選擇的產物,均具有建構性
D.違反法律程序的行為并不一定違反道德
答案:ABD
解析:本題考核法與道德的關系。
選項A正確。法與有組織的國家強制相關,通過程序進行,針對外在行為,表現(xiàn)為一定的物質結果。專門機構、暴力后盾、程序設置、行為針對性和物質結果構成法的外在強制標志。道德在本質上是良心和信念的自由,因而強制是內在的,主要憑靠內在良知認同或責難,即便是輿論壓力和譴責也只能在主體對譴責所依據(jù)的道德準則認同的前提下發(fā)揮作用。
選項B正確。分析實證主義法學派否定法與道德存在本質上的必然聯(lián)系,認為不存在適用于一切時代、民族的永恒不變的正義或道德準則。
選項C錯誤。法在生成上往往與有組織的國家活動相關,由權威主體經(jīng)程序主動制定認可,具有形式上的建構性。盡管從進化理性主義上說,法在根本上也是長成的,是累積方式進化來的,非人類智慧預先設計的產物,但在形式上卻不能不承認法的建構性。道德在社會生產生活中自然演進生成,不是自覺制定和程序選擇的產物,自發(fā)而非建構是其本質屬性。
選項D正確。法律和道德并不是一致的,因此,違反法律程序的行為不一定違法道德。
56.關于法的適用與法律論證,下列哪些說法是錯誤的?()
A.法的適用所處理的問題,既包括法律事實問題也包括法律規(guī)范問題,還包括法律語言問題
B.法的適用通常采用邏輯中的三段論推理
C.法的適用只要有外部證成即可,毋需內部證成
D.法律論證是一個獨立的過程,與法律推理、法律解釋沒有關系
答案:CD
解析:本題考核法適用的一般原理。
選項A、B說法正確。整體上來說,法律人適用有效的法律規(guī)范解決具體個案糾紛的過程在形式上是邏輯中的三段論推理過程即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具體來說,法律人適用法律解決個案糾紛的過程,首先要查明和確認案件事實,作為小前提;其次要選擇和確定與上述案件事實相符合的法律規(guī)范,作為大前提;最后以整個法律體系的目的為標準,從兩個前提中推導出法律決定或法律裁決。這個過程實質上也是法律人在其業(yè)務操作中的思維或推理過程。
選項C說法錯誤。在法律適用中,內部證成和外部證成是相互關聯(lián)的。
選項D說法錯誤。法律推理不能完全獨立于法律解釋。法律推理是為了得出法律判決的結論,找出確定的答案是法律推理的主要目的,而法律解釋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明確法律的意義。法律解釋只是為法律論證提供了命題,命題本身的正確與否不是靠解釋來完成的,它只能通過法律論證的方法來加以解決。法律推理也不能完全獨立于法律論證。通過法律論證,法官們可以進行比較與鑒別,從各種解釋結果中找出最好的答案。
(2008年)
51.關于法律原則的適用,下列哪些選項是錯誤的?
A.案件審判中,先適用法律原則,后適用法律規(guī)則
B.案件審判中,法律原則都必須無條件地適用
C.法律原則的適用可以彌補法律規(guī)則的漏洞
D.法律原則的適用采取“全有或全無”的方式
答案:ABD
解析:現(xiàn)代法理學一般都認為法律原則可以克服法律規(guī)則的僵硬性缺陷,彌補法律漏洞,保證個案正義,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規(guī)范與事實之間的縫隙,從而能夠使法律更好地與社會相協(xié)調一致。但由于法律原則內涵高度抽象,外延寬泛,不像法律規(guī)則那樣對假定條件和行為模式有具體明確的規(guī)定,所以當法律原則直接作為裁判案件的標準發(fā)揮作用時,會賦予法官較大的自由裁量權,從而不能完全保證法律的確定性和可預測性。為了將法律原則的不確定性減小在一定程度之內,需要對法律原則的適用設定嚴格的條件:
1.窮盡法律規(guī)則,方得適用法律原則。
這個條件要求,在有具體的法律規(guī)則可供適用時,不得直接適用法律原則。即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征地補償款發(fā)放流程是怎么樣的
2021-03-11夫妻假離婚買的第二套房是否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2021-01-20原產地標記和地理標志是一樣的嗎
2021-03-26如何解除訴訟保全擔保申請
2021-01-16刑法對減刑的規(guī)定
2020-11-27監(jiān)外執(zhí)行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0非直系親屬之間可以贈予嗎
2021-02-21被關在豬圈里與豬爭食 女子精神失常
2021-03-12同一當事人的兩種違法行為,可以分別立案嗎
2021-01-11交通事故認定書期限
2021-01-16車禍是否可以要求精神損失賠償
2021-03-11夫妻間冷暴力違背婚姻法嗎
2021-02-09存款證明有效期是多長時間
2020-11-19效力待定合同是否履行
2020-12-21房屋中介交易流程是什么
2020-12-27變更勞動合同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1-01-2860歲員工為什么要簽勞務合同
2021-01-04員工自動離職是否支付經(jīng)濟補償金
2021-03-11勞動爭議有些類型
2020-12-31航班延誤保險賠償問題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