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事故發生后,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應立即采取處置措施,以防止對患者損害后果的擴大,減少給患者造成的損失,同時也有利于醫療事故的及時、妥善處理。處理醫療事故的一般程序主要適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的程序。
同時,處理醫療事故的一般程序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等法律的規定。醫療事故處理的一般程序:
報告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十三條規定:“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發生或者發現醫療事故,可能引起醫療事故的醫療過失行為或者發生醫療事故爭議的,應當立即向所在科室負責人報告,科室負責人應當及時向本醫療機構負責醫療服務質量監控的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報告;負責醫療服務質量監控的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接到報告后,應當立即進行調查、核實,將有關情況如實向本醫療機構的負責人報告,并向患者通報、解釋。”第十四條規定:“發生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發生下列重大醫療過失行為的,醫療機構應當在12小時內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規定報告制度有以下作用:
(1)發生醫療事故或事件后,立即報告上級醫師或行政領導,便于及時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盡最大可能地減輕事故或事件給患者帶來的不良影響。
(2)及時掌握第一手資料和證據,有助于醫療事故或事件的準確鑒定、準確定性和正確處理。因此,發生醫療事故或事件后,只有立即報告,醫療單位才能及時派專門人員保管各種為查明案情所需的材料和封存保留現場,以避免發生某些不利于醫療事故或事件的鑒定和處理的情況。
(3)醫療事故發生以后,醫療機構和患者及其家屬對事故或事件的性質及發生的原因往往發生爭議,難以統一認識,這就要求進行技術鑒定或尸檢。立即報告,醫療單位或衛生行政部門才能及時進行調查、處理,特別是對死亡事件,可以及時進行尸檢,確保尸檢結果的準確性。尸檢應在48小時內組織有資格的機構和人員進行。醫療單位或者病員家屬拒絕進行尸檢,或者拖延尸檢時間超過48& 小時,影響對死因的判定的,由拒絕或拖延的一方負責。
提請地市醫學會進行鑒定,由衛生行政部門處理。對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組所做的結論或者對衛生行政部門所做的處理不服的,病員及其家屬和醫療單位均可在接到結論或者處理通知書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醫療事故技術辦公室共同申請再次鑒定,或者向上一級衛生行政部門申請復議,也可以直接向當地人民法院起訴。
閱讀延伸:
醫療事故罪怎么認定和處罰
我國醫療事故罪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醫療事故鑒定的一般步驟,醫療事故鑒定需要哪些材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是否適用侵權責任法
2021-03-26沒有工傷鑒定怎么辦理,超過一年是否還可以辦
2020-11-27用別人的畫當頭像侵權嗎
2020-11-19專利侵權一般賠償多少
2020-12-23酒駕輕微事故車子要扣多久
2021-03-14效力待定合同標的如何處理
2021-02-05探望權法院的裁判標準是怎樣的
2020-11-13怎么繼承父母的拆遷安置房
2021-02-12商業銀行是企業法人嗎
2021-03-20網上商城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0-12-31一般員工簽競業限制有效嗎
2021-01-10適用期解決勞動關系是否有限制
2021-03-25生產線外包
2020-11-11勞動糾紛調解找誰
2020-12-16人壽保險具體包括哪些類型
2021-01-13人身意外險的賠償項目有哪些
2020-12-19家庭財產保險的除外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03車禍保險公司一年沒賠償怎么辦
2021-01-28保險公司賠付交通費嗎
2020-12-20保險法定受益人具體是指哪些人員
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