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介紹
納先生與姚女士多年前相識。2000年納先生曾向姚女士借款,后失去聯系。因納先生一直未還借款,姚女士于2007年12月27日將書面“討債書”張貼在納先生居住的樓道內數十張。內容為:浩然(納先生筆名):你于2000年之前因稱父母病重需籌款回陜西盡孝,騙得人同情,本人當時傾其所有幫你籌款三千余元。事后多年,你忘恩負義,屢屢更換手機,不但沒有一句感謝之言,反而多次拒絕接債主電話,像你這樣的人實在少有!!借據在帳就在,你如果繼續躲避耍無賴,自有辦法解決你的問題,希望見信后主動連本帶息一次償還,期限是2008年元月13日之前。否則,后果自負!!!落款:姚-氏債主。
納先生稱,樓內的熟人親朋都目睹了這些討債書內容,很快就傳開了,人們議論紛紛,特別是他的前妻,看到這情景惱羞成怒,他們夫妻發生矛盾,最終離婚。他作為公司總經理,從此威風名譽一掃而光。姚女士的行為給他造成精神及名譽損失。他要求姚女士賠償名譽及精神損失8萬元;賠償家庭破裂損失3萬元。
判決情況
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根據上述事實和證據認為:原告納先生與姚女士之間存在債權債務關系,姚女士向納先生索要借款并無不當,但應采取合法方式,其在樓道內張貼“討債書”的方式不可取。姚女士書寫的“討債書”中未發現有侮辱、誹謗等有損納先生名譽的內容,故納先生認為姚女士損害其名譽的主張,證據不足,本院不予支持。
判決后雙方均沒有上訴。
分析意見
表面看來,本案是一個簡單的名譽權糾紛案件,但是如果我們只做表面文章,從形式上審查姚*紅的“討債書”是否有侮辱、誹謗等有損納先生名譽的內容而作為最終定案依據的話,那么無論其最后的判決結果如何,都將失去其重要性。在解說部分,我們將試圖從權利沖突的角度切入,抽象出法院審理名譽權案件應當遵循的一般原則,并在這一原則的架構下從另外一個進路論述本案判決結果的正當性。
1、相互沖突的權利應根據在社會生活中值得保護程度受到平衡
人格尊嚴和言論自由是公民享有的兩大基本權利。現實生活中,一方名譽受到貶損總是另一方行使其言論自由“權利”的結果。這意味著,任何名譽權案件都包含了人格尊嚴與言論自由兩種權利之間的沖突。現代社會中,權利沖突現象日益普遍。按照美國法律經濟學家科-斯的理論,我們面臨的其實是一個權利如何配置的問題。一般來講,法律領域內的社會權利配置有立法和司法兩種途徑。更多的時候,即使法律規定得再明確,也無法避免現實生活中無法調和的利益矛盾,也無法厘清不同權利之間明確的界限。這種情況下,法院作為審判機關,根據每一個案件的具體情況對沖突的權利做出處理顯得更實際和重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院泄露個人隱私賠償
2020-11-19法律規定拘役是否是刑罰
2021-01-15共同申請同一商標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6雙倍退回定金合同還需要履行嗎
2020-12-20行政執法行為的分類
2021-03-17關于夫妻債務問題裁判的新思路
2021-01-06政府部門可以做抵押權人嗎
2021-02-07醫療糾紛訴訟的案由包含哪些
2021-01-01簽了就業協議又想解約
2020-12-16發生工傷事故后 應該如何申報工傷事故
2021-02-08實習期自我評價
2021-03-07異議代簽名保險公司是否要賠
2021-01-28保險合同要怎么簽訂
2021-03-01對于被保險人來說在處理三方關系時應注意什么
2021-03-24保險理賠沒有工資條怎么辦
2021-01-26地震死亡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18交通事故認定書可以作為保險理賠的依據嗎
2020-11-29保險利益的含義是什么
2020-12-14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拒賠合法嗎
2021-01-21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的證據有哪些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