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原告陳某(夫)與被告許某(妻)于2001年經法院調解離婚,雙方所生之子陳*奇隨被告共同生活。2003年2月,被告獨自將陳*奇的名字更改為“張-杰”。陳某得知后,以被告侵犯其對孩子的命名權為由,請求法院責令被告恢復孩子的原姓名。案件審理中,原、被告均請求法院征求孩子意見。孩子在法院詢問時表示,“張-杰”是他愿意用的名字。原告認為被告左右了孩子的真實意愿,請求法院依法判決。
[判決]法院認為:父母離異后,仍然是其子女的法定監護人。關于姓名權問題,我國婚姻法規定:子女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一般而言,子女出生后,其姓名是經父母雙方協商一致后確定的,因此孩子姓名的變更,同樣應由雙方協商一致。父母離異后,任何一方都不得擅自更改子女的姓名。當然,作為子女,對自己姓名的命名享有自主權,但如欲更改父母已確定的姓名,應當在成年以后。未成年人尚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對其姓名的命名,應當尊重父母雙方的共同意見。特別是父母離異后,為了使未成年人順利健康地成長,父或母以及孩子,任何一方不得擅自更改未成年人的姓名。被告未征得原告同意,擅自變更孩子的姓名,其行為是錯誤的,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因此原告要求恢復孩子原姓名的訴訟請求,本院予以支持。法院依法判令被告許某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將原、被告所生之子的姓名由“張-杰”恢復為“陳*奇”。
[評析]本案關于姓名權的焦點之一是:夫妻離異后,單方是否可以更改孩子的姓名。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中規定,父或母一方擅自將子女姓氏改為繼母或繼父姓氏而引起糾紛的,應責令恢復原姓氏。我國婚姻法規定,父母均享有子女隨其姓的權利,子女出生后,父母經協商后,一旦確定子女隨一方姓,該方就實際取得了子女隨其姓的權利。本案被告雖未再婚,但擅自單方更改孩子的姓與名,從而引發了糾紛,故依據上述法律和司法解釋的精神,應當責令被告恢復孩子的原姓名。焦點之二是:10周歲以上具有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是否可以決定自己的姓名。我國民法通則第99條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由此可見,所謂姓名權,即是自然人依法享有的決定、變更和使用自己姓名并得排除他人干涉和非法使用的權利。作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毋庸置疑,對自己的姓名享有決定、變更、使用的權利,但是未成年人是否可以決定和變更自己的姓名。對于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學理界和實務界認識一致,均認為此時未成年人不具有表達自己真實意愿的意思能力,因此其姓名權應當由監護人行使或征得監護人同意后自己行使。但對于具有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則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觀點一認為:一旦未成年人具有表達自己意愿的意思能力,則其監護人即不能妨礙本人行使姓名的決定及變更權。征求具有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對自己姓氏的意見,是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重要內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5條規定:“父母雙方對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子女隨父或隨母生活發生爭執的,應考慮該子女的意見。”就是維護青少年權益的具體體現,因此應當依照孩子的決定進行判決。觀點二認為:未成年人姓名的決定和變更權由其父母行使,是父母親權的一種表現。公民成年后,完全可以通過正當的程序變更自己的姓名。具有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確具備了一定表達自己意愿的意思能力,但不能以此認定其已可以行使自己姓名的決定和變更權。未成年人對哪些事物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職業病賠償程序是什么
2020-11-11貧困戶子女贍養的義務能否免除
2020-12-26法律對訂婚后的退婚是否有保護
2020-12-30單方終止合作合同怎么賠償呢
2021-01-13口頭解除合同合法嗎
2020-12-12交通事故如何快速理賠
2021-03-15雇傭關系下的猝死賠償嗎
2020-12-14員工不辭而別多久才可以解除勞動關系
2021-03-20拼裝的汽車發生交通事故由誰賠償
2021-02-07關于投保新型人身保險產品風險提示的公告
2020-12-18財產保險中出現施救費用怎么賠
2020-11-24汽車浸水保險如何賠?
2021-01-10土地出讓房子就可以轉戶嗎
2021-03-15拆遷補償只能要錢嗎
2021-03-07公租房能購買嗎,遇到拆遷應該如何補償
2020-12-10一書四方案什么時候公布,在哪里看
2020-12-30職工公有住房拆遷如何補償
2020-11-30拆遷補償能否按照遺囑進行分割
2021-02-01購買拆遷安置房需要注意的有哪些事項
2020-11-13拆遷房有房產證嗎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