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的規定有哪些?
根據《物權法》規定,業主的建筑物區分所有權,包括了三個方面的基本內容:一是對專有部分的所有權。即業主對建筑物內屬于自己所有的住宅、經營性用房等專有部門可以直接占有、使用,實現居住或者經營的目的;也可以依法出租、出借,獲取收益和增進與他人感情;還可以用來抵押貸款或出售給他人。二是對建筑區劃內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權。即每個業主在法律對所有權未作特殊規定的情形下,對專有部分以外的走廊、樓梯、過道、電梯、外墻面、水箱、水電氣管線等共有部分,對小區內道路、綠地、公用設施、物業管理用房以及其他公共場所等共有部分享有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對建筑區劃內,規劃用于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有優先購買的權利。三是對共有部分享有共同管理的權利,即有權對共用部位與公共設備設施的使用、收益、維護等事項通過參加和組織業主大會進行管理。業主的建筑物區分所有權三個方面的內容是一個不可分離的整體。在這三個方面的權利中,專有部分的所有權占主導地位,是業主對共有部分享有共有權以及對共有部分享有共同管理權的基礎。如果業主轉讓建筑物內的住宅、經營性用房,其對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權利則也一并轉讓。業主享有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的同時,也必須履行相應的義務。如行使專有部分所有權時,不得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不得損害其他業主的合法權益,像裝修房子時不能破壞建筑物的整體結構;在住宅里面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對公共部分行使共有權時,要遵守法律的規定和業主委員會的約定;認繳建筑物共有部分的維護資金等。
建筑物區分所有權制度在調整建筑物區分所有關系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現代社會,隨著工商業的發展和經濟的繁榮,但我國民法通則中并無相關規定,從而法官在解決糾紛時只能借鑒國外法律的相關規定。在我國制定物權法之際,因此筆者在此對建筑物區分所有權進行必要的分析,并對各建議稿中的相關條文進行評析,以期望對在物權法中更完善的規定建筑物區分所有權有所幫助。
1、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的歷史發展在原始社會,由于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只能穴居巢洞,故不可能形成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的觀念。通說認為,建筑物區分所有權觀念的萌芽,濫觴于人類文明之始的奴隸社會。在奴隸社會,由于生產和交換的發展,人口大量集聚于城市,城市得以形成。為滿足城市人口居住和經營的需要,公元前兩千年的古巴倫王國,產生了類似于現代區分所有建筑物的建筑物形態,標志著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的正式萌芽。在羅馬法中,由于貫徹了“一物一權”主義的原則,所以并不存在建筑物的區分所有權問題。其后的日耳曼法,曾經形成所謂的“階層所有權”,在某種程度上承認了建筑物區分所有權,但并不完整。自十九世紀上半葉開始,英、法、德、意、瑞(士)等國先后進行了工業革命,加速了城市和工業中心的急劇發展。隨著建筑材料和建筑技術的發展,高屋建筑拔地而起,多個業主或承租人共同使用同一樓宇的現象出現,但與此相關的樓宇管理問題日顯突出,要求建立建筑物區分所有權法律制度的呼聲高漲。1804年,《法國民法典》第644條的規定。
2、建筑物區分所有權概念的界定關于什么是建筑物區分所有權。
建筑物區分所有權是指由區分所有建筑物的專有權,共有權以及基于共同關系而產生的成員權所構成的特別所有權。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業主是對專有部門享有所有權和對共有部分有所有權和管理權。如果業主需要轉讓自己的專有部分的話,那么業主也需要把自己共有的哪一部門給專業出去。這是根據相關法律所規定的也必須要遵守的。
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的司法解釋有哪些內容?
建筑物區分所有權共有部分
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的內容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合同不給員工可否視同未簽
2020-12-18老公出軌離婚孩子歸誰
2021-01-12建筑工人意外身亡要不要保險公司賠償
2020-12-21住房公積金是不是共同財產
2020-11-30哪些婚姻關系視為無效婚姻
2021-02-21單位駕駛員發生交通事故受傷、死亡的,應當由誰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2020-12-13人死了租地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14承包屬于雇傭關系嗎
2020-12-14停薪留職員工還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2-19保密協議是否屬于勞動合同糾紛
2020-11-30終止勞動合同補償金的支付標準是什么
2020-11-15對于未約定補償金的競業禁止協議有效嗎
2021-03-23用人單位違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相關法條
2020-12-27單位終止勞動合同如何支付補償金
2020-12-20休了半年產假的怎么算離職補償金
2020-12-31公司拖欠半年的工資可以補償嗎
2021-03-01發生勞動爭議應該怎么辦
2020-12-01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的處理
2021-03-11保險標的轉讓未通知保險公司的理賠
2021-01-04頂包事故保險不賠怎么辦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