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實際的生活中,很多人為了減少房租負擔,沒有經過房東的同意就找人一起合租,或者說就擅自把房屋轉租給他人,這種自行房屋轉租的行為是需要承擔法律后果的,那么自行房屋轉租的法律后果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自行房屋轉租的法律后果:
根據我國《合同法》第224條第2款的規定,發生自行轉租時,出租人可能解除合同,也可能不解除合同。出租人不解除合同時,轉租關系仍然存續,不致受到影響;而當出租人解除合同時,轉租合同是否亦因此而同時終止呢?答案應當是肯定的。由于次承租人與出租人并無直接的租賃關系,次承租人自然無權要求出租人承擔違約責任。至于次承租人是否可向承租人提出請求,則應視次承租人是否為善意而定。次承租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承租人未取得出租人的同意而仍與之訂立轉租合同的,應無權要求承租人承擔違約責任。只有在次承租人不知或不應當知道承租人未取得出租人的同意,即誤信承租人的轉租為同意轉租的,承租人才應對次承租人負違約責任。并且,自次承租人一旦知道轉租為非同意的轉租時起,即應賦予承租人的轉租合同解除權。
另一個問題是承租人與出租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問題。承租人自行轉租,本質上為違約行為,此時,采限制主義和區別主義立法模式的國家或地區均允許出租人解除租賃合同。若依嚴格主義解釋,只要承租人有自行轉租的行為存在,出租人即有權解除合同。如此,對出租人利益的保護的確十分有利。
再者,承租人自行轉租,是否構成侵權行為,亦值得探討。當出租人為租賃物的所有權人時,承租人的轉租構成對出租人所有權的侵權行為。上述觀點值得商榷。因為出租是物之所有權人(僅討論所有人以自有物出租這種情形)通過合同將租賃物的占有、使用、收益權能移轉給承租人,而其自己僅保留處分權能并收取租金以為其他權能移轉之代價,當承租人自行轉租時,盡管出租人與承租人之間的誠信程度受到動搖,租賃物的占有層次增加、受損可能性加大,但承租人應就租賃物的損害向出租人負賠償責任。因此,出租人的所有權難說受到了侵害。因此,對于出租人的此種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不宜支持。
另外,承租人自行轉租時,其收取的租金是否為不當得利。出租人通過租賃合同收取租金而使承租人對租賃物為占有、使用、收益,承租人的自行轉租,其租金的收取,是其使用、收益的變相形式而已,出租人的租金并不因此而受損害。可見,承租人取得的租金并非毫無法律依據,同時又不損害他人利益(尤其是次承租人的利益),與不當得利的構成相去甚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以租代征違法了哪條法律條款
2021-03-04高樓墜物把人砸傷物業是否需要承擔責任
2021-01-12交通事故肇事者應采取哪些措施
2020-11-12外嫁女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哪些問題
2020-12-14離婚時的小孩撫養權怎么判
2020-12-26民法總則對保護民事主體的財產權利是怎樣規定的
2021-03-24什么條件下房產證過戶無效
2021-03-17承諾書是否為合同性質
2021-03-14涉及房產確權的離婚案件訴訟費用法律有沒有統一的標準
2021-01-16如何書寫開發房地產協議書呢
2020-11-25疫情期間工資怎么發
2021-03-11離婚訴訟中人壽保險的價值怎樣確定
2021-02-06意外傷害保險的賠償范圍規定是什么
2021-01-31產品責任的成立要具備哪些要件
2021-02-12應該加入產品責任強制保險條款
2020-12-12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在出險后出單賠償案
2021-01-12保險違約責任條款有哪些
2021-03-16什么是保險經紀人與代理人
2021-01-29含死亡責任的保險合同必須經被保險人書面同意嗎
2021-01-09保險合同糾紛管轄法院如何確定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