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司鑒協[2014]04號
關于印發《南京地區人體傷殘程度司法鑒定作業指導書》的通知
各位理事、各會員單位:
為進一步規范南京地區司法鑒定機構對人體傷殘鑒定的適用范圍、實施程序、評定原則、鑒定時機、鑒定標準的適用要求、道路交通事故傷殘評定中對部分損傷評定的特別規定及所引用條款、附則使用的具體要求,確保鑒定意見科學公正。經市司法鑒定協會法醫臨床專業委員會研究討論,集體審議通過,現將《南京地區人體傷殘程度司法鑒定作業指導書》印發你們,望遵照執行。
本通知自發布之日生效。協會以往作出的與本指導書沖突的相關規定,按本指導書執行。
附:《南京地區人體傷殘程度司法鑒定作業指導書》
(此頁無正文)
南京市司法鑒定協會
2014年7月3日
主題詞:法醫臨床傷殘鑒定通知
抄送:省司法廳市司法局市中級人民法院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市法官協會省保險行業協會市律師行業協會市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協會
南京市司法鑒定協會秘書處2014年7月3日
南京地區人體傷殘程度司法鑒定作業指導書
(2014年6月30日法醫臨床專業委員會集體討論通過)
1目的
規范南京地區司法鑒定機構對法醫臨床學傷殘鑒定人身檢查的內容、步驟和方法,確保鑒定意見科學公正。
2適用范圍
適用于道路交通事故、職工工傷與職業病及人體損傷致殘程度鑒定。
3程序
3.1鑒定人
鑒定應由兩名以上鑒定人共同完成,其中體格檢查過程中至少兩名鑒定人應在場,每一個署名鑒定人在鑒定書制作過程中應全程參與。
3.2受理
3.2.1對鑒定/檢驗業務范圍內的鑒定,符合鑒定條件的予以受理;對于不符合鑒定條件的應向委托方說明理由。
3.2.2鑒定人認為案件疑難、復雜,自己的知識和經驗難以勝任鑒定工作的,應及時向技術負責人提出,由技術負責人視情況進行處理。
3.3協議書評審
3.3.1對于業務范圍內的鑒定/檢驗委托要求,應進行協議書評審,填寫相關表單。
3.3.2評審后決定受理的案件,應與委托方簽訂《司法鑒定協議書》。對于函件委托鑒定,簽訂協議書有困難時,應由委托方提供鑒定委托書,鑒定機構應給與書面回函,回函應涵蓋協議的基本條款,委托方無異議,視為協議成立。
3.4人體傷殘檢驗
3.4.1顱腦損傷
3.4.1.1頭皮損傷:檢驗有無毛發缺失,并測量毛發缺失的范圍,根據相關標準要求進行記錄,如:由缺失毛發的面積占整個頭皮面積的百分數或“cm2”記錄。
3.4.1.2顱骨缺損:可通過觸診,并標記出顱骨缺損的位置和范圍,然后計算出缺損的面積;也可以結合X線片或CT片計算缺損面積。對于開顱手術后經原位骨覆蓋或其他代用品修補的,仍按顱骨缺損確定相應的傷殘等級。
3.4.1.3植物狀態:前提應有臨床診斷,傷后至少六個月或診斷后三個月進行評價,法醫體格檢查與臨床診斷相符。
3.4.1.4智力、精神狀態:在本地區,對傷殘鑒定中涉及的智力、精神狀態評價由具有法醫精神病鑒定人資質的專家進行會診的,會診專家應不少于兩人。重新鑒定必須啟動精神病司法鑒定程序。
3.4.1.5失語癥、構音障礙:應有明確的臨床診斷,并與損傷基礎相符,同時需聘請相關專家進行會診。
3.4.1.6外傷性癲癇:鑒定時應詳細地詢問病史,特別是癲癇發作情況和治療情況,要盡量明確癲癇發作的類型(大發作、局限性發作、小發作、精神運動性發作)以及發作的頻率,必要時囑病人住院觀察。
3.4.2面部損傷
3.4.2.1面部瘢痕及面部色素改變:應明確瘢痕的具體形態(增生性瘢痕、萎縮性瘢痕、細小瘢痕、淺表性瘢痕等),應檢查并記錄瘢痕或色素形成的位置和范圍。
3.4.2.2眼損傷
a)上瞼下垂:囑傷者平視前方,觀察雙側上瞼能否提起,如有上瞼下垂,應測量上瞼下垂的程度。如上瞼下垂掩蓋部分或全部瞳孔,應做相應的記錄和描述。
b)凡上下瞼緣、瞼結膜與球結膜不同程度地脫開或外翻稱瞼外翻。瞼外翻分為三度。Ⅰ°即輕度外翻,表現為瞼結膜與眼球分離,淚點脫離淚阜。Ⅱ°為中度外翻,這時瞼結膜和瞼板結膜外翻。Ⅲ°為重度外翻,瞼結膜嚴重外翻,穹隆部消失。同時應檢查傷者有無溢淚,瞼緣變形,以及睫毛方向的改變。
c)眼瞼缺損:如有眼瞼缺損,應測量缺損的大小和范圍,缺損記錄方法為:缺損超過1/4、1/3或1/2等表示。
d)眼球損傷:檢查傷者有無眼球缺失或畸形(塌陷)。
e)視覺功能檢查:此項檢查如需采用外部信息,需委托相關眼科專家進行會診。
3.4.2.3耳損傷
a)耳廓缺失:采用透明膜平伏在耳廓前外側,描記缺損部位及對側健耳在透明膜上的投影,并計算出缺損面積占全耳面積的百分比。
b)耳廓畸形:檢查耳廓有無瘢痕形成、攣縮,耳緣、耳輪及耳垂形態是否完整,是否可以辨認等。
c)聽力檢查:此項檢查如需采用外部信息,需委托相關專家會診。
3.4.2.4口損傷
a)口腔:如有口腔損傷時應檢查有無牙齒脫落、折斷,并詳細記錄脫落的數量和位置。牙齒松動3度以上、牙齒冠折1/2以上或露髓的,視為脫落。如有舌損傷,應檢查有無舌缺損及缺損的大小(大于1/2,舌尖缺損,舌尖部分缺損)。
b)如有舌下神經損傷,應檢查舌肌有無麻痹。一側周圍性舌下神經損傷,可致同側舌肌癱瘓,伸舌時偏向患側。雙側周圍性舌下神經損傷,舌肌松弛,伸舌受限,舌體后縮,可壓迫會厭,影響呼吸、發音等功能。一側中樞性舌下神經損傷,可致對側舌肌癱瘓,但舌常無萎縮。
3.4.2.5鼻損傷檢查外鼻部有無缺損(洞穿缺損、鼻半側缺損、大部分缺損、全鼻缺損)或畸形(駝峰鼻畸形、鞍鼻畸形、歪鼻畸形、鼻翼塌陷)。
3.4.2.6頜面損傷
a)頜面骨骨折:應通過X攝片或CT掃描,明確有無頜面骨骨折。如有骨缺損應通過觸診或X線攝片確定骨缺損的位置、大小和范圍。
b)頜面部軟組織缺損:可根據瘢痕的面積和凹陷的深度進行估算。
c)當有口腔和顳下頜關節損傷時,應測量張口度。張口度檢查:正常張口度相當于被檢者本人食、中、無名指三指末節橫面的寬度。張口度以上、下中切牙切緣間距離為標準。輕度張口受限:大開口時,上下切牙間距僅可并列垂直置入食指和中指。中度張口受限:大開口時,上下切牙間距僅可垂直置入食指。重度張口受限:大開口時,上下切牙間距不能置入食指橫徑。
3.4.3頸部損傷
3.4.3.1皮膚:若有瘢痕形成,應測量瘢痕的面積,可用瘢痕形成面積占頸前三角區面積的百分數表示,如果面積較小,可用“cm2”表示。
3.4.3.2咽喉部:應檢查有無瘢痕性狹窄,必要時行喉鏡檢查以明確有無聲門狹窄。如有聲音嘶啞,應確定聲音嘶啞的程度,如在安靜條件下與常人語言交流有無困難等。可用能正常語言交流的可懂度表示。如個別字詞發音難懂,在整個語境中不影響正常交流,屬輕度;部分語句發音難懂,在整個語境中可通過上下語句大致推測其內容的,屬中度;無法進行語言交流,屬重度。
3.4.3.3氣管:通過影像學片或氣管鏡檢查氣管有無狹窄,以及狹窄的部位和程度。
3.4.3.4食管:可通過影像學片或食管鏡的方法,檢查食道有無瘢痕形成,狹窄,以及狹窄的部位和程度。
3.4.3.5如有吞咽困難,應對吞咽困難的程度進行分級,分級方法如下:⑴吞咽功能嚴重障礙:只能進食流質,且進食流質時仍感明顯不適。⑵吞咽功能障礙:只能進食流質、半流質,但不能進食軟食。⑶嚴重影響吞咽功能:只能進食流質、半流質、軟食,但不能進食普食。⑷影響吞咽功能:雖能進食普食,但進食的速度緩慢且伴有明顯不適。
3.4.3.6如有呼吸困難,應對呼吸困難的程度進行分級,分級方法如下:⑴呼吸功能嚴重障礙:安靜臥時亦有呼吸困難出現,體力活動完全受限;⑵呼吸功能障礙:室內走動出現呼吸困難,體力活動極度受限;⑶呼吸功能嚴重受影響:一般速度步行有呼吸困難,體力活動大部分受限;⑷呼吸功能受影響:包括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蹬樓梯出現呼吸困難;第二種情況:快步行走出現呼吸困難。
3.4.3.7如因頸部瘢痕形成,影響頸部活動時,應仔細測量頸前屈、后伸、左右側屈、左右旋轉的活動度。
3.4.4胸部損傷
3.4.4.1胸廓:有無瘢痕形成及胸廓畸形。對于瘢痕形成應檢查瘢痕的位置和數量,并測算面積大小(以占體表面積百分數表示)。有骨折者,應進行X線攝片或CT掃描等檢查,確定骨折的部位、數量,有無畸形愈合等。
3.4.4.2有肺、胸膜損傷應進行CT掃描或磁共振檢查,了解肺葉切除多少或胸膜粘連范圍。
3.4.4.3如傷者出現呼吸困難,應對呼吸困難的程度進行分級評定。
3.4.4.4如有心臟損傷時,應仔細檢查有無心功能不全或心律失常。如有心功能不全時應對心功能不全進行分級評定。Ⅰ級:無癥狀,體力活動不受限制;Ⅱ級:較重體力活動則有癥狀,體力活動稍受限制;Ⅲ級:輕微體力活動既有明顯癥狀,休息后稍減輕,體力活動大部分受限;Ⅳ級:即使在安靜休息狀態下亦有明顯癥狀,體力活動完全受限。
3.4.4.5對于女性傷者,如有乳房損傷,應檢查乳房有無缺失或畸形,缺失分為雙側乳房全部缺失、一側乳房全部缺失、一側乳房部分缺失。畸形分為外觀形態嚴重不對稱;或局部組織隆起和凹陷明顯影響外形。
3.4.5腹部損傷
3.4.5.1有無瘢痕形成及瘢痕位置和數量,并測量面積大小(以占體表面積百分數表示)。對胃、腸、消化腺等損傷者,應明確有無行胃、腸或消化腺切除或修補術治療,以及切除或修補的范圍。必要時可行影像學檢查。
3.4.5.2對有胃、腸、消化腺損傷影響消化吸收功能的進行相應器官功能檢查,如:肝功能、胰腺功能等檢查。結合營養狀況和生化檢查進行綜合評價。
3.4.5.3對有腎功能障礙的,應進行腎功能測定,并對腎功能障礙程度進行分級。
3.4.6骨盆部位損傷
3.4.6.1對有卵巢損傷者,應檢查卵巢有無缺失或萎縮(分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必要時可通過B超、腹腔鏡、磁共振檢查及激素水平檢測予以評價。
3.4.6.2對有輸卵管損傷者,應檢查輸卵管是否缺失或閉鎖,必要時可通過子宮輸卵管造影術協助診斷。
3.4.6.3對有子宮損傷者,應檢查子宮是否切除或修補,必要時可通過磁共振或子宮造影檢查以協助診斷。
3.4.6.4對有輸尿管損傷者,應檢查輸尿管是否缺失、狹窄或閉鎖,如有狹窄要檢查其狹窄的部位和程度。必要時可行尿路造影、B超或同位素腎圖檢查以協助診斷。
3.4.6.5對有膀胱損傷者,應檢查膀胱有無被切除(全部或部分)或修補。必要時可行膀胱鏡檢查,以明確膀胱切除的部位、大小,是否進行過修補。
3.4.6.6對有尿道損傷者,應觀察傷者小便情況,有無尿失禁或排尿困難(如尿線變細,排尿時間延長等)。在有尿道狹窄時,可行尿路造影檢查、B超檢查和尿流率檢查。并對尿道狹窄的程度進行分級。分級標準為:狹窄處管徑小于正常1/2者為尿道嚴重狹窄,大于1/2者為尿道狹窄。
3.4.6.7對有結腸、直腸損傷者,應檢查傷者有無永久性乙狀結腸造瘺口,直腸、肛門有無瘢痕形成,有無大便失禁或便秘。
3.4.6.8對有骨盆骨折時,應有影像學檢查,骨盆骨折程度按Tile分型原則進行分型,Tile分型可分為A、B、C型。A型一般不涉及骨盆環結構,為穩定型骨折,常見形式:骨盆撕脫骨折,恥骨支、坐骨支單支骨折以及無移位的同側恥骨上、下支骨折等。B型為旋轉不穩定型,表現為:髖骨內旋損傷、髖骨外旋損傷、骨盆側方擠壓損傷等。C型為旋轉與垂直兩個方向均不穩定型骨折,表現為:骨盆單側不穩定、骨盆雙側不穩定、骨盆環破裂合并髖臼骨折等。
3.4.6.9骨盆骨折畸形的判斷方法,骨盆骨折畸形愈合應從解剖復位的角度來考慮,骨折是一處或多處,骨折部位是前環或后環,雙側髂骨、坐骨高度是否一致,骨盆環是否為對稱圓形,雙側閉孔是否對稱(正位X線片)。骨盆骨折嚴重畸形愈合則應從解剖復位和功能復位兩方面來考慮,若骨盆傾斜,應測量傷者下肢長度。女性傷者應確定有無骨產道破壞,若存在骨性產道狹窄、畸形(包括骶尾骨移位)(上述情況應有婦產科醫生的測量評估意見),即使是穩定型骨折,也可視為骨盆畸形愈合。髖臼骨折是特殊的骨盆骨折,可以單獨出現,也可在TileC型骨折中合并出現。單獨出現時按照下肢功能情況予以考量,合并出現時可分別按照骨盆畸形愈合及下肢功能進行考量。
3.4.7會陰部損傷
3.4.7.1陰莖包皮:對有陰莖包皮損傷者,應檢查陰莖包皮損傷情況,有無瘢痕形成,是否影響排尿與性交功能。
3.4.7.2陰莖:對有陰莖損傷者,應檢查陰莖體有無缺失。如有缺失,應記錄缺失的部位和程度。
3.4.7.3陰囊:對有陰囊損傷者,應檢查陰囊有無瘢痕形成,以及瘢痕的位置和大小,當瘢痕形成面積較大且有可能影響功能的應進行精液常規檢查,以根據精液的質量判斷陰囊的功能情況。
3.4.7.4外陰及陰道:對有外陰及陰道損傷者,應檢查外陰和陰道有無瘢痕形成,有無陰道狹窄,以及狹窄的部位和程度,并判斷其對性功能的影響情況。
3.4.7.5大便失禁:對于有大便失禁者,應進行肛門指檢以明確肛門括約肌收縮力強弱。必要時行直腸內壓測定。采用肛門注水法:<20cmH2O示大便嚴重失禁,在20-30cmH2O之間為輕度失禁。
3.4.7.6小便失禁:可行尿流動力學檢查。當殘余尿≥50mL者為真性重度尿失禁或尿潴留;當殘余尿<50mL者為真性輕度尿失禁。
3.4.7.7陰莖勃起功能檢查:此項檢查采用外部信息,需委托具有性功能司法鑒定資質的專家會診。
3.4.8脊柱與脊髓
3.4.8.1對于脊柱損傷者,應行影像學檢查,是否有畸形愈合(分為側彎畸形、胸椎后凸畸形、腰椎前凸畸形等)影響胸廓形態,對于脊柱畸形愈合影響呼吸功能的,應對呼吸困難程度進行分級評定。
3.4.8.2頸椎損傷影響頸部活動的,應測量頸部前屈、后伸、左右側屈和左右旋轉活動度。
3.4.8.3腰椎損傷影響腰部活動度的,應測量腰部前屈、后伸、左右側屈和左右旋轉活動度。
3.4.8.4對于脊髓損傷者,應進行CT掃描或磁共振檢查,必要時可行脊髓造影檢查,以明確損傷的部位、性質、程度。同時對軀體感覺、溫痛覺和運動功能等進行檢查,以明確脊髓損傷的平面。
3.4.9肢體缺失與功能障礙
3.4.9.1對于肢體缺失者,應測量肢體缺失平面,必要時進行X線攝片,以骨性標志記錄殘端長度或截斷水平。
3.4.9.2對于骨關節損傷伴有肢體功能障礙者,應測量關節運動活動度和肌力水平(具體見附錄A;其中肩關節、肘關節、踝關節關節運動活動度測量要求見附錄B)。
3.4.9.3對于骨折畸形愈合后,應測量肢體的長度。
3.4.9.4對于上肢骨折者應檢查前臂旋轉功能,并記錄旋轉受限的程度。
3.4.10輔助檢查
3.4.10.1肌電圖檢查:有周圍神經損傷時應進行肌電圖檢查,并獲取肌電報告原件。肌電圖檢查可對神經損傷的部位、神經損傷的程度等作出初步診斷。
3.4.10.2神經誘發電位:有神經系統損傷時,應進行神經誘發電位檢查,包括軀體感覺神經、軀體運動神經和自主神經誘發電位檢查。神經誘發電位檢查可對神經損傷的部位、神經損傷的程度等作出初步診斷。
4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部分傷殘評定操作指南
4.1骨盆骨折評殘
骨盆骨折評殘時應先按照Tile分型進行分類后評殘。A型一般不評傷殘等級;B型手術與否一般可評為十級傷殘;C型經手術治療后,骨折復位好,骨盆穩定可定十級傷殘;骨盆環至少3處以上骨折,經手術或保守治療后,骨折對位、對線仍較差,骨盆環欠對稱(前后徑或左右徑顯著短縮,呈畸形愈合),出現髂骨、坐骨高度不一,或雙側閉孔大小不一,致使骨盆環狀結構的完整性和對稱性遭到破壞,可評為九級傷殘。
4.2脊柱損傷
4.2.1椎體粉碎性骨折的評定
爆裂性骨折等同于粉碎性骨折,評定為九級傷殘。
4.2.2胸椎或腰椎壓縮性骨折評定
脊柱損傷致胸椎或腰椎一椎體三分之一以上壓縮性骨折(以本椎體的前后緣為測量基準進行比對),評定為十級傷殘,側方壓縮等特殊情況以壓縮程度最重處為基準;出現椎體整體壓縮性改變時,以該椎體緊鄰上下兩個椎體的前后緣平均值為基準進行比對。
脊柱損傷致胸椎或腰椎二椎體以上新鮮壓縮性骨折定八級傷殘。
4.3關于鎖骨骨折的評定
單純性鎖骨骨折,尤其是鎖骨中段以內的骨折,理論上對肩關節活動影響很小,原則上不評定傷殘。
4.4足弓結構破壞評定
應有明確的原發損傷,以同樣的拍攝標準攝雙足X光片,并以統一的影像學測量方法評估足弓破壞程度,具體測量雙側內弓角、外弓角的數值并進行比對。
4.5足趾功能評定
各足趾功能的比例分配分別為:拇趾占40%,其余4趾各占15%。
5傷殘鑒定時機
5.1損傷1個月后進行鑒定
包括以原發性損傷后果為依據評殘的肢體、臟器缺失;內臟部分切除、修補;顱骨和頜骨缺損、腦脊液漏;肋骨骨折、肋骨缺損及牙齒脫落等。
5.2損傷3個月后進行鑒定
包括脊柱、骨盆骨折、椎體壓縮性或爆裂性骨折(不含脊髓損傷)、心肺挫傷、肋骨骨折致胸膜粘連的、未行手術的肢體骨折(未并發骨不連、骨髓炎等并發癥的)、肢體骨折有內固定在位且未構成傷殘等級的。
5.3損傷6個月后進行鑒定
包括以損傷并發癥或后遺癥鑒(評)定的顏面部明顯瘢痕(體表嚴重燒傷者建議一年以后再行鑒定),眼外傷影響視力者,聽力障礙,男性性功能障礙,肢體關節面有骨折的,肢體軟組織損傷影響肢體功能的,臟器損傷影響功能的。
以中樞神經及周圍神經損傷后遺癥鑒(評)定的顱腦損傷后致智力缺損、精神障礙、語言功能障礙、大小便失禁,彌漫性軸索損傷,腦、脊髓損傷導致四肢癱、截癱、偏癱、非肢體癱等功能障礙者,周圍神經損傷導致功能障礙等。
5.4損傷后12個月以上進行鑒定
外傷性癲癇經系統治療一年后。
肢體長骨骨折并發骨髓炎、骨不連者視臨床治療情況和委托方要求把握鑒定時機。
5.5標準有特殊規定的從其規定。
5.6肢體存在內固定狀態傷殘鑒定時機
肢體骨折有內固定在位可能構成或影響傷殘等級的,需取出內固定后再行評定。
對有醫院證明(醫院病歷、診斷證明、經治醫生的意見)傷者肢體存在的內固定不必取出,并經被鑒定人書面申請,可以進行傷殘評定。
對傷者具有賠償責任的主體,如保險公司、事故責任自行賠償當事人,經賠償責任人書面申請,司法鑒定機構可以接受委托進行傷殘評定。
部分損傷事由本身內固定在位,符合相應技術規范或標準中條款規定的情形(如職工工傷)者,可以進行傷殘評定。
6《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鑒定標準》附則、附錄使用要求
6.1一般要求
鑒定機構應確保所用標準、規范是現行有效版本。引用標準條款時,具體傷殘等級應引用具體條款,“附則”應理解為具體條款的補充或例外規定,“附錄”應理解為具體條款的高度概括性解釋;確無具體對應條款時,可按照“附則”規定,選擇相類似或相近的具體條款,但需履行“6.2.1例外情況的處置”所規定的程序,以防不當使用“附則”;禁止單獨引用“附錄”的概括性條款進行傷殘評定。
6.2具體情況的處置
a)遇到無具體條款而必須使用附則、附錄才能解決相關專門技術問題案件時,案件承辦人需有2名高級職稱者,且應當組織3名以上鑒定人進行討論,做好記錄并簽字。
b)損傷(疾病)的特殊性應聘請相關專業的專家進行會診予以界定或明確,應有書面會診意見。
c)須將本案有關資料包括病歷、摘要、影像片、本次鑒定查體所見(包括視頻、照相)、案例討論記錄及相關專業專家書面會診意見、擬比照最相似標準條款一并提交司法鑒定協會秘書處,由秘書處在3個工作日內召集法醫臨床專業委員會專家(3名以上)進行討論,并形成書面意見。
7道路交通事故傷殘評定中,按照“附則”及“附錄”對部分損傷評定的特別規定及所引用條款
7.1可引用4.10.10.i)條款評定為X(十)級的四肢及復合體損傷
7.1.1四肢六大關節內骨折,經保守治療,遺留部分關節功能障礙者(其中腕關節或踝關節功能喪失程度應≥50%);膝關節屈曲位大于10°的。
7.1.2四肢長骨粉碎性或兩根以上骨折(腓骨、尺骨粉碎性骨折除外)。
7.1.3肘關節骨折經內固定治療醫療終結后,肘關節屈曲不能達到功能位(80度),或者在功能位屈伸活動度小于40度的。
7.1.4鎖骨中外1/3以遠骨折、肩胛骨骨折,行內固定術治療的;鎖骨骨折伴有同側高位(第6肋以上)3根肋骨骨折的。
7.1.5髕骨粉碎性骨折,行手術治療后遺留膝關節活動部分受限;一側髕骨切除。
7.1.6膝關節韌帶損傷經手術治療的。
7.1.7一側半月板切除的。
7.2可引用4.9.9.i)條款評定為IX(九)級的四肢及復合體損傷
7.2.1四肢大關節一關節行人工關節置換術后。
7.2.2四肢長骨骨折并發慢性骨髓炎的。
7.2.3四肢六大關節骨折后出現壞死的。
7.2.4肩、髖關節內粉碎性骨折,行手術治療的。
7.3可引用4.10.3.a)條款評定為X(十)級的椎體附件損傷
7.3.1胸、腰椎四處橫突或棘突骨折。
7.3.2下胸椎(T11、T12)、腰椎三處以上橫突或棘突骨折,畸形愈合,遺留腰部活動度喪失10%以上的。
(說明:第7條所涉及的損傷在伴有內固定存在時,除了以活動功能為結果進行評殘的外,其鑒定時機不受“5.6”所規定的內固定是否取出的影響。)
8重新鑒定案件中專業委員會意見的運用及要求
南京地區不同鑒定機構對同一鑒定案件鑒定意見不一致的,經法醫臨床專業委員會集體討論,形成專業委員會書面意見。
對此案進行重新鑒定的機構,可按專業委員會意見由鑒定人出具鑒定報告;如鑒定人堅持自己的鑒定意見的,可以按照自己的鑒定意見出具鑒定報告,但必須在《司法鑒定意見書》中以附件的形式注明專業委員會的意見。
鑒定機構應將專業委員會意見歸入鑒定卷宗,以備查。
附錄(規范性附錄)
頸部、腰部、四肢關節活動度檢測方法按照《法醫臨床檢驗規范》(SF/ZJD0103003一2011)所規定的方法進行。
(特別說明:頸部、腰部活動度的喪失程度以正常統計數據的平均值為基準進行對比,四肢部位的損傷按照對側關節的活動數據為基準進行對比,當對側伴有損傷或其它原因導致功能障礙時,以正常統計數據的平均值為基準。)
肩關節、肘關節、踝關節測量方法的規定與示例:
1肩關節活動度
對傷側和健側檢查肩關節進行前屈上舉、后伸、外展上舉、內收、水平位外旋、水平位內旋(當患側肩關節外展上舉達不到90°時,不再測量水平位內、外旋,而改由測量貼壁位外旋、貼壁位內旋代替水平位內旋、水平位外旋)6個方向的測量。
示例:某傷者因交通事故致左肩關節活動功能障礙(外展上舉未達90°)
第一步:
分別測量傷側(左側)肩關節前屈上舉65°、后伸30°、外展上舉60°、內收25°、貼臂位外旋20°、貼臂位內旋55°;健側(右側)肩關節前屈上舉165°、后伸50°、外展上舉160°、內收30°、貼臂位外旋45°、貼臂位內旋70°。
第二步:
分別計算傷側(左側)肩關節的前屈上舉、后伸、外展上舉、內收、水平位外旋、水平位內旋(或貼臂位外旋、貼臂位內旋)活動度喪失程度;即前屈上舉活動度喪失程度=(165-65)/165=60.60%、后伸活動度喪失程度=(50-30)/50=40.00%、外展上舉活動反喪失程度=(160-60)/160=62.50%、內收活動度喪失程度=(30-25)/30=16.67%、貼臂位外旋活動度喪失程度=(45-20)/45=55.56%、貼臂位內旋活動度喪失程度=(70-55)/70=21.43%。
第三步:
計算傷側(左側)肩關節的前屈上舉、后伸、外展上舉、內收、水平位外旋、水平位內旋(或貼臂位外旋、貼臂位內旋)各方向活動度喪失程度總和,即60.60%+40.00%+62.50%+16.67%+55.56%+21.43%=256.76%。
第四步:
計算傷側(左側)肩關節的前屈上舉、后伸、外展上舉、內收、水平位外旋、水平位內旋(或貼臂位外旋、貼臂位內旋)活動度喪失程度的平均值,即256.76%/6=42.79%。
第五步:
傷側(左側)肩關節活動度喪失程度的平均值×標準規定的肩關節比例系數(0.7),得出傷側一上肢功能喪失的程度,即42.79%×0.7=29.95%。
按最終數據對照條款,評定為九級傷殘。
2肘關節
對肘關節進行屈曲、伸展2個方向的測量,屈曲數值標為正值,伸展數值標為負值,但過伸標為正值。
示例:某傷者因交通事故致左肘關節活動功能障礙
第一步:
測量傷側肘關節(左側)活動度:伸展-10°、屈曲50°;測量健側(右側)肘關節活動度:伸展0°、屈曲140°。
第二步:
計算傷側(左側)肘關節的活動度:屈曲度+伸展度,即50°+(-10°)=40°;右肘關節活動度:屈曲度+伸展度,即140°+0°=140°。
第三步:
計算傷側(左側)肘關節活動度喪失程度:健側(右側)肘關節活動度-傷側(左側)肘關節活動度/健側(右側)肘關節活動度,即[140°-40°]/140°=71.43%。
第四步:
傷側(左側)肘關節活動度喪失程度×標準規定的肘關節比例系數(0.12),得出傷側(左側)一上肢功能喪失的程度,即71.43%×0.12=7.57%。
按最終數據對照條款,傷側(左側)肘關節功能喪失未達傷殘等級。
3踝關節
對傷側和健側踝關節活動度進行背屈、跖屈2個方向的測量,以踝關節為交叉支點與小腿中軸線相垂直的直線作為0°基準,數值均標為正值;背屈或跖屈測量時,相應方向活動度未達0°基準線時,該方向活動度記為0°,另一方向按照實際活動度計算。
示例:某傷者因交通事故致左踝關節活動功能障礙
第一步:
測量傷側(左側)踝關節背屈10°、跖屈20°;健側(右側)踝關節背屈20°、跖屈50°。
第二步:
分別計算傷側(左側)踝關節的背屈、跖屈兩個方向活動度喪失程度;具體計算為:傷側(左側)背屈活動度喪失程度=(健側背屈活動度-傷側背屈活動度)/健側背屈活動度,即(20°-10°)/20°=50.00%,相應的跖屈活動度喪失程度為:(50°-20°)/50°=60.00%。
第三步:
計算傷側(左側)踝關節的背屈、跖屈活動度喪失程度總和;即50.00%+60.00%=110.00%。然后計算傷側(左側)踝關節的背屈、跖屈活動度喪失程度的平均值,具體為:傷側踝關節各方向活動度喪失程度總和/2;即110.00%/2=55.00%。
第四步
傷側(左側)踝關節活動度喪失程度的平均值×標準規定的踝關節比例系數(0.12),得出傷側一下肢功能喪失的程度,即55.00%×12%=6.60%。
按最終數據對照條款,左踝關節(傷側)功能喪失未達傷殘等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學生在校自殺學校需擔責嗎
2021-03-14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年檢手續是什么
2021-03-05共同過失犯罪的范圍與要件
2021-01-17精神暴力犯罪嗎
2021-01-16宅基地侵權糾紛答辯狀如何寫
2020-11-14賠償協議未按時間打款怎么辦
2021-02-25一般用人單位是怎么舉證
2020-11-26恢復勞動關系裁決書什么時候生效
2021-01-14意外險車禍賠付多少錢
2020-11-15保險居間合約的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25房屋財產保險費計算方式
2020-11-22保險經紀人和代理人有什么區別
2020-11-09什么情形保險公司不予理賠
2021-03-06免賠額與不計免賠是什么意思
2021-03-21保險公估人業務有哪些
2020-12-18荒山承包年限
2020-11-07城中村改造中,有哪些房屋拆遷法律政策及常見法律問題
2020-12-03拆遷房辦房產證能改名字嗎
2020-12-26公攤面積算不算房屋的拆遷面積
2020-12-16上海市城市居住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有哪些內容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