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形不侵犯肖像權
肖像權也會受到一些限制,存在一些違法阻卻事由,在司法實踐及法學理論上,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為社會公共利益而使用肖像的行為,如公安機關發布通緝令而使用犯罪嫌疑人的肖像,司法人員為司法證據目的而對犯罪嫌疑人進行拍照;參加游行、示威和公開演講的人,因其活動目的具有公共性,而不得反對他人對上述活動的拍照;
2、為公民本人利益而使用肖像的行為,如公民因親人走失對外發布尋人啟事而使用肖像;
3、為社會新聞報道而使用肖像的行為,有特殊新聞價值的人,不得反對記者的善意拍照,如為弘揚社會正氣或揭露社會丑惡現象而使用公民肖像,還有特別幸運者或特別不幸者、重大事件的當事人或者在場人等,均屬于這種情況;
4、善意使用政治家及社會明星肖像的行為,政治家、影視和體育明星以及其他公共人士,在公開露面時,不得反對他人拍照。
如何認定侵犯肖像權的行為
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條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由此可見,構成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通常應具備兩個要件:
一是未經本人同意;
二是以營利為目的。
常見的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主要是未經本人同意、以營利為目的使用他人肖像做商業廣告、商品裝潢、書刊封面及印刷掛歷等。對于侵犯肖像權行為,受害人可自力制止,例如請求交出所拍膠卷,除去公開陳列肖像等,也可以依法請求加害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影響或賠償損失等。賠償損失請求權,不以財產損害為要件。同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39條規定:以贏利為目的,未經公民同意利用其肖像作廣告、商標、裝飾櫥窗等,應當認定為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除此之外,惡意毀損、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肖像進行人身攻擊等,也屬于侵害肖像權的行為。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未經本人同意而使用其肖像的行為都會構成侵權。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因社會公共利益,可未經肖像權人的同意而使用其肖像:
(1)使用社會公眾人物肖像;
(2)為宣傳報道而使用參加游行集會、游園活動的人的肖像;
(3)旨在行使正當的輿論監督而使用公民的肖像;
(4)因通緝犯罪嫌疑人或報道已判決案件而使用罪犯的照片;
(5)為肖像權本人的利益而使用其照片;
(6)國家機關為執行、適用法律而使用公民的肖像;
(7)作為證據而使用公民的肖像;
(8)為了科學研究和文化教育目的而在一定范圍內使用他人肖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致人傷殘如何鑒定
2021-02-19廣州盜竊罪刑事辯護律師
2021-01-07公民殘疾無法恢復自理能力護理期限是多久
2020-12-22涉外離婚爭取撫養權有哪些規定
2021-01-02公司股權轉讓怎么交稅
2020-12-14租房合同和收據都丟了怎么辦押金
2021-01-23父母包辦婚姻合法嗎,包辦婚姻的法律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30學生在學校打架班主任承擔責任嗎
2021-01-10保姆提供勞務致人損害由誰擔責
2020-12-30壽險投保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22什么是保險的保額
2020-12-26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恢復是怎樣的
2020-11-12酒后駕車被撞死 保險公司可拒賠?
2020-12-02八種常見的車險拒賠糾紛
2021-02-17車的保險進項可以抵扣嗎
2021-01-04家屬是否屬被保險人引索賠糾紛
2021-03-19承包合同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1-03-04土地出讓金的計算標準是怎樣的
2020-11-14怎么運用土地管理法的相關規定處理集體土地上的征收問題
2020-11-11房地產公司拆遷補償款多少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