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隱私權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一、主觀具有過錯
侵害隱私權因屬于一般侵權行為,要求行為人主觀上須具有過錯才能構成侵權責任,故意、過失在所不問,但過錯形態影響侵權人法律責任輕重的承擔問題。
二、違法行為的存在
侵害他人隱私的行為因直接違反法律規定抑或違反社會公德受到法律的否定評價,使得該行為具有違法性質。隱私權是絕對權,具有普遍的對世效力,要求任何不特定人負有不侵犯他人隱私的義務,違反這種義務進行的行為均被納入侵犯隱私行為之列,除非有正當合法抗辯事由存在,通常這種侵害行為以作為形式表達,并不必以公開他人隱私為要件。結合行為類型的多樣性與隱私內涵的發展性,基本可以概括為兩類:侵擾私人空間的行為與侵害私人信息的行為。
三、損害結果發生
損害是侵權行為的結果,作為一種事實狀態,主要有三種表現形態:財產損失、人格利益受損及精神痛苦。侵害隱私并不直接與財產利益掛鉤,甚至有時根本沒有財產利益受損,受沖擊的往往是人格利益的損害,通常伴有精神痛苦,當然這并不否認隱私權遭受損害所導致的權利人經濟上的損失。一般來講,只要存在侵害法定權利的事實,即使侵害后果難以覺察或證明,即可構成侵權法中的損害。隱私權這種精神性人格權損害后果不易量化,受害人具體人格受損證明困難,但這點并不妨礙認定損害事實的存在。
四、具備因果聯系
侵權法上因果關系在于確定行為人的行為與結果之間的聯系,侵害隱私權的行為和損害事實之間往往具有直接關聯性,侵害隱私權的后果表現為權利人自控信息的“外溢”與私域生活的侵擾,這一事實乃侵害行為所致,換句話來說,權利主體因該不法行為遭受人格利益受損。就非財產性利益受損與行為方面還是比較容易把握的,出問題的地方是財產利益與侵權行為的因果關系認定方面,有沒有直接必然的聯系則須借助一定的方法,通常從以下兩方面把握:時間上有無順序性,侵害行為是否客觀存在。
在看一個具體行為是否構成侵犯隱私權的時候,往往是需要根據侵犯隱私權的構成要件入手進行判斷的。如果一個行為符合了侵犯隱私權構成要件的內容,那我們就可以判斷該行為就是侵犯隱私權的行為。此時就需要行為人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車禍幾年之后死了還用負刑事責任
2020-12-05強迫寫欠條屬于什么罪
2020-11-30離婚時房屋拆遷怎么處理
2020-12-06交通事故怎樣選定管轄法院
2020-11-15轉載侵權責任是什么
2021-02-04工傷官司到最后也無法確立勞動關系怎么辦
2021-01-31工費必須繳納嗎
2021-02-13公益性崗位提前多久提出離職
2021-01-31涉外勞動爭議管轄權歸屬問題解答
2021-01-23被保險人交通肇事逃逸保險公司是否需要賠償
2020-12-25人身保險金額確定方式是如何的
2021-01-09學生 幼兒意外傷害保險合同條款
2020-11-09一起復雜的船舶保險合同糾紛訴訟案
2020-11-26保險理賠沒有工資條怎么辦
2021-01-26交錢不等于保險 “既往病史”成理賠之痛
2020-12-12農房保險理賠多久過期
2021-02-28保險公司遲遲不給處理可以投訴嗎
2021-02-20貨車貨運出險如何理賠
2021-02-08集資房轉讓交土地出讓金嗎
2021-02-23礦業權抵押如何實現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