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譽權和榮譽權有哪些不同
第一,保護客體具有內在的相通性。
名譽權和榮譽權保護的客體分別是民事主體的名譽、榮譽。名譽是指社會公眾對自然人、法人的品德、才干、生活作風、信譽等方面的一般的、總體性的評價。榮譽則是因特定主體的突出貢獻或特殊勞動成果而由政府、社會組織授予的一種贊美稱號,如某人被評為最佳男主角,以及某人的長篇小說獲茅-盾文學獎等。可見,榮譽和名譽有著密切的聯系,可以把榮譽視為名譽的一種特殊形式。
第二,不是財產權但都與財產權相關。
名譽權和榮譽權屬于人身權中的人格權,它們都與特定的人身不可分離而且沒有直接的財產內容。但是,它們又可以與一定的財產權發生關聯。如果公民的名譽權和榮譽權受到侵害,他可以要求賠償由此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以及一定的精神損害金。
但是,名譽權與榮譽權畢竟是有本質區別的。二者之間存在明顯的區別:
第一,權利主體不同。
名譽權的權利主體是所有的民事主體,任何自然人、法人都享有名譽權,具有普遍性。而榮譽權的主體則不是所有的民事主體,而是依據是否獲得榮譽的事實而定,因而有的民事主體享有榮譽權,有的則不享有,它具有專屬性。
第二,取得和喪失權利的方式不同。
公民自從出生時起、法人自其成立時起就開始對自己的名譽依法享有不受侵犯的權利,而榮譽權并不是公民一出生便能享有的權利,而必須是有了突出貢獻被有關組織授予某種稱號以后才能產生的一項權利。如果公民的榮譽稱號被合法取消或剝奪,其榮譽權也就喪失了,但名譽權不會喪失。需要說明的是,公民的名譽權和榮譽權并不一定隨著公民的死亡而必然喪失。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死者名譽權是可以得到保護的。
第三,侵權方式不同。
侵害名譽權是以侮辱、誹謗、報道失實、公布他人隱私等行為損害他人名譽,侵害榮譽權的主要方式是非法剝奪他人的榮譽稱號。具體而言,結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侵害名譽權的主要方式主要體現為誹謗、侮辱、新聞報道失實。如果批評文章反映的問題雖然基本屬實,但有侮辱他人人格的,或者基本內容失實的,都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文學作品使用素材不當也有可能構成此類侵權。創作文學作品時,故意用小說等文學作品侵害他人名譽權的,為誹謗。作者使用素材不當,損害生活原型人的名譽權的,構成侵害名譽權。
在實踐中,因名譽權糾紛產生的案件眾多,而榮譽權的訴訟相當少見,原因就是名譽權具有普遍性,侵權方式具有多樣性,而榮譽權具有專屬性,法律明文規定的侵權方式只有剝奪他人榮譽稱號這一種。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出租必須到公安局備案嗎
2020-11-14事故傷殘評定賠償證據
2020-11-14限制妻子婚姻自由的協議無效
2021-02-20存單質押貸款轉讓可以嗎
2020-12-08適用免責事由的法律效果是什么
2021-01-14二次入職離職補償金怎么結算
2021-03-12勞動合同未到期補償金多少
2021-02-06違反保密協議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09放棄競業限制補償金有效嗎
2020-11-19什么是保險近因原則
2021-02-25如何理解保險合同解除的溯及力
2020-11-23死亡保險金如何分配
2020-12-14倉儲物的保險賠償金及保險代位求償權的案例分析
2021-01-17全車盜搶險與車上人員責任險
2020-12-23什么是保險合同的復效
2020-11-18騙保之后如何處罰
2021-02-11保險利益的確立條件有哪些
2020-11-09保險合同違約的利息怎么計算
2020-12-04投保時需要哪些手續?
2021-01-12承包合同工人受傷有沒有責任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