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權司法解釋是如何規定的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有效時期為2020年12年31日止,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由新頒布的司法解釋替換。
《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第一款“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二條的解釋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
最高人民法院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為使人民法院正確理解和適用法律,請求對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第一款“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和婚姻法第二十二條“子女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的規定作法律解釋,明確公民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選取姓氏如何適用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討論了上述規定的含義,認為:公民依法享有姓名權。公民行使姓名權屬于民事活動,既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第一款和婚姻法第二十二條的規定,還應當遵守民法通則第七條的規定,即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姓名”中的“姓”,即姓氏,體現著血緣傳承、倫理秩序和文化傳統,公民選取姓氏涉及公序良俗。公民原則上隨父姓或者母姓符合中華傳統文化和倫理觀念,符合絕大多數公民的意愿和實際做法。同時,考慮到社會實際情況,公民有正當理由的也可以選取其他姓氏。基于此,對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第一款、婚姻法第二十二條解釋如下:
公民依法享有姓名權。公民行使姓名權,還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公民原則上應當隨父姓或者母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選取姓氏:
(一)選取其他直系長輩血親的姓氏;
(二)因由法定扶養人以外的人扶養而選取扶養人姓氏;
(三)有不違反公序良俗的其他正當理由。
少數民族公民的姓氏可以從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
現予公告。
侵犯姓名權的行為有哪些
姓名權屬于具體人格權,指自然人享有的決定、變更和使用其姓名的權利。姓名包括登記于戶口簿的正式姓名,藝名、筆名等非正式姓名。現實生活中,侵犯姓名權的行為一般有以下幾種,分別是:
1、干涉他人決定、使用、改變姓名。
2、盜用他人姓名。盜用他人姓名指的是未經他人同意或授權,擅自以他人的名義實施某種活動,以抬高自己身價或謀求不正當的利益。
3、冒用他人姓名。指的是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進行活動,以達到某種目的。
盜用和冒用姓名的區別:盜用主要指盜取某人姓名,自己不一定就是姓名者本人。如A盜用B的姓名,向C說自己是B的好友,騙取C的信任從而獲得某種利益。冒用則是冒用某人姓名,自己扮演的就是姓名者本人。如A說自己就是B,進行欺騙從而獲得某種利益。
姓名權侵害主要表現在他人干涉、盜用、假冒,如發現上述情形,權利人可以要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害等。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姓名權司法解釋是如何規定的”問題進行的解答,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公民姓名權作出了相關的司法解釋,規定公民依法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局工傷認定程序
2021-02-17財產保全后賬戶可以有資金往來嗎
2021-02-27免責合同或格式條款是否有效
2020-12-14商業秘密保密協議怎么寫
2020-11-27工作多久勞動合同自然成立
2020-11-26競業限制補償金怎么領取
2021-01-23事實勞動關系屬于勞動關系嗎
2021-03-21試用期想離職公司不肯怎么辦
2021-02-27哪些勞動爭議可由調解委員會調解
2020-12-03團體意外險可以稅前扣除嗎
2020-11-13車輛續保要注意什么
2021-01-18怎樣簽訂房地產保險合同
2021-03-08保險合同生效 意味著保險責任的開始嗎
2020-11-18平安保險車禍理賠手續
2021-01-18本案保險公司應否擔責
2021-03-20保險合同沒有特別約定,可以免責嗎
2021-02-19人身保險合同不適用損失補償原則
2020-11-23國有土地出讓協議范本怎么寫
2021-03-02如何辦理土地轉讓
2021-01-26單位福利房遇到拆遷,職工可以獲得拆遷補償嘛?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