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譽損害賠償數額標準
侵犯公民名譽權,造成嚴重后果的,可以要求精神損害賠償,而賠償的數額依據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后果等因素確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八條 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但未造成嚴重后果,受害人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形判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
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造成嚴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外,可以根據受害人一方的請求判令其賠償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
第十條 精神損害的賠償數額根據以下因素確定:
(一)侵權人的過錯程度,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
(三)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后果;
(四)侵權人的獲利情況;
(五)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
(六)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法律、行政法規對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等有明確規定的,適用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二、名譽侵權抗辯事由有哪些
1、正當評論:為了社會公共利益,對可以受到公眾評價的事情進行正當的評論,而涉及到對特定人言行的批評,不構成名譽侵權。這是基于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的原則。如媒體對違法犯罪和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進行批評;對他人的智力作品進行評價;選民對被選舉人發表評論;公民檢舉、控告他人的違法亂紀行為等。
2、合法行為:主要包括各級人民代表、政協委員在各種會議上的發言,即使其在會議上的陳述會損害議政范圍內他人的名譽,也不能構成侵害名譽權。黨政機關依據職權對自己管理的干部、職工依據一定的事實做出涉及個人品德的評價履行法律和道德上的義務。
3、受害人同意:公民有權在法律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所以,如果受害人在能夠預見行為后果的情況下事先同意他人為某行為,結果名譽受到損害,受害人不得請求名譽權保護。當然,受害人的同意必須是真實的、自愿的、明示的。并且,行為人的行為應在受害人事先同意的范圍。否則,行為就具有違法性,造成名譽損害的,構成名譽侵權。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侵犯公民名譽權,造成嚴重后果的,可以要求精神損害賠償,而賠償的數額依據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后果等因素確定。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讀者可以到律霸網進行咨詢,律霸網有專業的律師為你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消費民事公益訴訟責任承擔方式如何規定
2021-02-19詐騙中初始獲利的投資者是否應返還
2021-02-26攝影照片被侵權如何提起賠償
2020-12-12交通事故受傷人員何時開始傷殘鑒定,傷殘鑒定前應做好哪些工作
2021-01-02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補辦出讓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0-12-13簽訂合同包括哪些條款
2021-01-16對仲裁裁決書不服怎么辦
2020-11-11離婚證據如何收集
2020-12-02可撤銷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2醫療費中醫保部分能否提起訴訟
2020-11-09法院判贈與房產無效契稅可以退嗎
2021-01-29違反競業限制會坐牢嗎
2020-11-10公司合并員工有賠償嗎
2021-02-21試用期離職脫著不辦理怎么辦
2021-02-23懷孕被辭退應該怎么辦
2020-12-03八種常見的車險拒賠糾紛
2021-02-17公共航空運輸企業需要投什么保險
2021-01-20保險公司墊付方式是什么
2021-03-23土地承包合同是不是要式合同
2021-01-17國有土地出讓必須凈地嗎
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