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因惡意提起知識產權訴訟損害責任糾紛是指因惡意提起知識產權訴訟而引起的損害責任糾紛。所謂惡意訴訟,目前尚無明確的法律界定,但學界一般認為,當事人以獲取非法或不正當利益為目的而故意提起一個在事實上和法律上無根據之訴的行為即構成惡意訴訟。
【管轄】
因惡意提起知識產權訴訟損害責任糾紛本質上屬于侵權糾紛。對于侵權糾紛案件的地域管轄,根據《民事訴訟法》第29條的規定,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上述侵權行為地,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8條的規定,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和侵權結果發生地。應當說,惡意訴訟的受理地都屬于侵權行為地。
因惡意提起知識產權訴訟損害責任糾紛的級別管轄,雖然尚無法律或者司法解釋的明確規定,但應當符合知識產權案件的一般管轄規則。對于涉及專利等特殊類型知識產權問題的案件,為確保案件審理的順利進行,一般宜由具有特殊知識產權案件管轄權的法院管轄。
【法律適用】
我國口前對惡意訴訟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但并非完全沒有法律依據。規范惡意訴訟的基本民事法律規范是《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關于侵權的一般性規定。此外,《專利法》第47條第2款對于專利權人惡意行使權利做出了原則性規定。
【確定該案由應當注意的問題】
因惡意提起知識產權訴訟損害責任糾紛是本次修改案由中新增加的一種案由類型。惡意訴訟屬于濫用訴權的一種主要表現,在現實生活中屢見不鮮。理論上,惡意訴訟不僅會發生在知識產權訴訟領域,在其他民事訴訟甚至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也會發生。但是,由于知識產權的無形性和作為競爭手段的工具性,實踐中容易以所謂行使知識產權的名義惡意提起訴訟,越來越多的人呼吁要對此現象加以規制。在2008年第三次修改《專利法》時,就曾經試圖把惡意訴訟的構成要件單獨寫一條,但因為難以從文字上準確界定,最終未能如愿,而是留給司法實踐中去根據個案來判斷,不斷積累經驗。本次增加此種案由類型,既是指引地方法院可以受理此類訴求,也是希望能夠通過知識產權審判來總結相關司法經驗。
《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是關于侵權的一般性規定,具體到個案中如何界定惡意訴訟,需要十分謹慎。但作為案件受理環節,不宜對此審查過度,關鍵是看是否符合《民事訴訟法》第108條的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如何遏制私營企業倒閉潮
2020-12-05試用算雇傭關系嗎
2021-02-10地役權與其他用益物權一并轉讓是如何的
2021-02-18怎樣判斷既定事實婚姻
2020-12-08什么是圖形商標
2021-03-13銀行按揭貸款需要繳評估費用嗎
2020-12-20怎樣查老公有沒有出軌,如何找出軌證據
2021-03-25交通肇事可能受到哪些如何處罰
2021-01-18法庭辯論結束大約多少天審判有結果
2020-11-12交通事故訴訟請求怎么寫
2021-01-16房產他項怎么解除
2020-12-17無競業限制但有保密條款是否應該補償
2020-11-08死亡法定遺產繼承范圍
2021-01-23擔保合同期限有多久
2021-02-24房屋不動產到期可以延期嗎
2021-01-13簽訂勞動合同訴訟時效怎么算
2021-03-19為什么要簽訂勞動合同?
2020-11-24競業限制的期限最長是多少?
2021-01-07職工因工致殘如何調崗
2020-11-16用人單位有權擅自變更勞動者工作崗位嗎
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