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持械聚眾斗毆的定罪:聚眾斗毆罪,是指為了報復他人、爭霸一方或者其他不正當目的,糾集眾人成幫結伙地互相進行毆斗,破壞公共秩序的行為。刑法第292條規定,犯聚眾斗毆罪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多次聚眾斗毆的;
(二)聚眾斗毆人數多,規模大,社會影響惡劣的;
(三)在公共場所或者交通要道聚眾斗毆,造成社會秩序嚴重混亂的;
(四)持械聚眾斗毆的。聚眾斗毆,致人重傷死亡的,依照刑法第234條、第232條故意傷害、殺人罪的規定定罪處罰。因此,聚眾斗毆致人死亡的,按故意殺人罪處理,此處是注意規定。持械行為,是一種犯罪手段,不再按照聚眾斗毆罪的法定加重情節處理。
二、持械聚眾斗毆致人死亡的處罰:刑法第234條規定,犯故意傷害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手段特別殘忍,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刑法第232條規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是從犯。
對于從犯,應當(比照主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1.聚眾斗毆一方參加者中的部分人致人重傷、死亡的,而首要分子和積極參加者并不知情,應由直接致害人以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承擔刑事責任。如果首要分子或積極參加者對局面能制止而未予制止持放任態度,則不屬于共同犯罪實行過限,也應以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承擔刑事責任。如果無法查明實行過限者為何人的,則屬于事實不清,應根據疑罪從輕、疑罪從無的原則全案認定為聚眾斗毆罪。這種處理結果雖然放縱了實行過限者,但這在更大程度上保障了司法公正,也符合刑法謙抑性原則。
2.聚眾斗毆一方均對可能造成對方重傷、死亡后果有充分認識,如事先均明知持械并有相關共謀,則對首要分子及其他積極參加者全部認定為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因為,此時聚眾斗毆一方形成概括共同犯罪故意,故意傷害、故意殺人均在其故意范圍之內,但量刑時應根據各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的不同作用進行裁量。3.聚眾斗毆中自己的一方成員被對方致重傷、死亡后果的,而沒有造成對方重傷、死亡后果的,有學者認為,這種情形應對直接造成重傷、死亡的斗毆者和雙方首要分子認定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筆者認為,這種觀點不能成立。任何犯罪侵犯的客體都要通過對一定的物或人即犯罪對象體現出來,但不包括行為人在實施犯罪過程中自身遭到損害所反映的客體和對象。因此,聚眾斗毆中本方成員被對方致重傷、死亡的,本方的首要分子和積極參加者對此后果不應以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承擔刑事責任,這也符合一事不重復評價原理。持械聚眾斗毆致死,按照故意殺人罪處理,持械行為只是作為一種犯罪手段。關于主、從犯的認定,參照刑法有關規定。聚眾斗毆是一種嚴重的犯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數罪并罰最高多少年
2021-02-24家屬不配合治療導致病員死亡該怎么處理
2020-12-23調整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的程序
2021-01-13“撤銷三年不使用待審中”什么意思
2020-11-20交通事故復核失敗怎么辦
2020-12-07經濟犯會判死刑嗎
2021-03-06違法取得贈與物贈與合同有效嗎
2021-02-09偽造印章被判刑所簽擔保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08合同生效的要求需要哪些
2021-03-04建筑工程補充合同與主合同結算單價不一致怎么辦
2021-03-11家庭財產保險在運作中出現的問題有哪些
2021-01-28什么叫做保費墊付
2021-01-21保險合同是附條件的民事行為嗎
2021-01-10兼業保險代理人必須符合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7理財專家支招"低息時代" 五種渠道"規避"利息稅
2020-12-10免責期
2020-11-16房屋贈與要交土地出讓金嗎
2021-01-04集體土地流轉用于非農建設的條件有哪些
2021-02-05拆遷安置補償沒有談攏,拆遷方可以強制拆房嗎
2021-02-04征收土地房屋拆遷委托書的格式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