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債務人相關責任人應對破產欺詐行為承擔民事損害賠償責任
其一,債務人進行破產欺詐行為,必然減損債務人的整體責任財產和財產性權利,損害債權人的共同清償利益,使債權人遭受經濟損失,如不追究行為人的民事賠償責任,就無法真正維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和社會經濟秩序。但是,由于債務人已進入破產程序,喪失了債務清償能力,其民事主體也將被注銷,要求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猶如水中撈月、畫餅充饑,已經沒有任何實際意義。所以,有必要將對債務人的民事賠償責任的追究,延伸到違法行為的直接責任人,即破產企業的原法定代表人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讓他們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填補債權人遭受的損害,同時制裁其違法行為。
其二,企業法定代表人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作為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是企業權力決策機關、執行機關或監督機關的決策人或重要組成人員,他們對債務人實施有關破產欺詐行為負有直接責任,具有主觀惡意或者重大過失,故應由其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
其三,從立法宗旨和目的看,除了制裁責任人和填補債權人損害外,民事損害賠償責任還將對企業有關管理層人員形成強大的責任機制,促使其依法誠信經營管理企業,減少各種欺詐行為或不當行為,從而促進企業和社會的健康發展。
因此,企業破產法特別規定破產欺詐的行為主體雖然是債務人,但責任主體是債務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如董事、經理、監事、財務主管人員和執行業務的主要管理人員。
二、破產欺詐民事損害賠償責任的認定標準
1.責任人承擔責任的法律性質
債務人實施破產欺詐行為,其目的在于逃避債務和社會責任,具有主觀惡意,直接或間接地損害了多數債權人的債權清償利益。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二款“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規定,破產欺詐行為給債權人造成損害,行為人應當承擔民事損害賠償責任。故企業破產法第一百二十八條規定破產欺詐責任人承擔的賠償責任的性質,屬于侵害債權人財產權所產生的侵權損害賠償責任;承擔責任的具體形式是賠償損失,即由破產欺詐責任人以其自身的財產賠償債權人所受到的財產損失。這是企業法人應以企業所有的財產承擔民事責任的例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訴訟管轄法院
2021-01-27法律對非法移民有何處罰
2021-01-27遺囑公證去哪里辦
2020-11-09老公失業而離婚可以離嗎
2020-12-24投靠哪些親屬可以落戶
2020-11-28國家賠償的種類有哪些
2021-01-27交通事故死亡索賠訴訟要什么時候起訴
2021-01-14終審判決維持原判怎么執行
2020-12-01怎樣變更監護人具備的條件
2020-12-19干涉老年人婚姻是否承擔責任
2021-01-20交通事故訴訟律師費是多少
2020-12-28雇傭關系能認工傷嗎
2021-03-21租房如何挑選中介公司
2020-12-28中外投資類保險產品的區別有哪些
2021-02-08壽險索賠需要哪些材料,壽險索賠應注意什么
2020-11-24農村小額人身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0-11-21汽車的平安保險快速理賠流程
2021-02-13車輛刮擦到別人的車保險理賠流程
2021-01-01一起交通事故案件引發的思考
2021-02-18車禍保險理賠具體費用是多少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