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不安抗辯權與預期違約在理論上眾說紛壇,但具體在實踐中如何操作仍然面臨很多問題。筆者試圖從司法實踐的角度來探析兩制度的司法適用,從而發揮其應有的法律功能。【關鍵詞】:不安抗辯權、預期違約、雙務合同、解除權不安抗辯權與預期違約制度是我國《合同法》的兩個重要制度。不安抗辯權是大陸法系一項傳統的制度,而預期違約則起源于英美法系,是由英美法系判例法中逐漸發展起來的特有制度。但在立法目的、制度功能方面兩制度有許多相似之處,因而我國許多學者從理論角度將兩者進行比較,眾說紛壇,莫衷一是。筆者試圖從司法實踐的角度逐一探析這兩個制度的使用條件及具體操作程序,以便能使這兩個制度在司法實踐中正確適用,從而發揮其應有的法律功能。一、不安抗辯權不安抗辯權是指在雙務合同中,應當先履行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喪失或可能喪失履行能力的情形時,有中止履行自己債務的權利①。不安抗辯權使用的條件:1、當事人因雙務合同而互負債務。不安抗辯權、先履行抗辯權和同時履行抗辯權構成我國《合同法》中完整的抗辯權制度,三者都適用于雙務合同而不能適用于單務合同。這也是由抗辯權的性質決定的。2、雙方當事人債務履行有先后順序且履行期限已到。一個正常的雙務合同,履行期限屆滿后,由先履行合同一方履行合同,如果先履行合同方到期未履行合同,后履行義務方可依法要求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不安抗辯權制度就是為了保護先履行一方的利益而設立,因為在正常的市場交易情況下,幾乎很少存在即時履行,合同生效與合同履行必然存在時差,那么在這段時差中,后履行一方由于各種情況,導致其不能或不可能在先履一方履行后,而無能力按照合同履行,這時先履行方就可以適用不安抗辯權制度來保護自己的利益。當然要運用不安抗辯權制度就必然要提供證據證明后履行方有《合同法》第六十八條規定的情形之一,如果未能提供證據證明而給后履行方造成損失時,先履行方應當承擔違約責任。由此可見,不安抗辯權制度是為了貫徹公平原則,保護正常的市場交易秩序,而給先履行方阻止自己違約的權利。3、后履行義務方有不能對待給付的現實危險。何種現實危險才能構成不安抗辯權的行使條件?我國《合同法》第六十八條分別采用列舉式和概括式明文規定了以下情形出現時,可以證明后履行方有不能對待給付的危險:(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三)喪失商業信譽;(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不安抗辯權條件具備后,先履行義務方就可以行使不安抗辯權。但行使了不安抗辯權并不意味著不安抗辯權帶來的法律后果都解決了。如果對方提供了相應的擔保,預見方就應繼續履行合同,抗辯權就此消滅。如果對方未提供相應擔保,也未恢復履行能力,預見方這時是否享有合同解除權?關于這一點,大陸法系各國對此也未能達成統一,我國許多學者認為:即使對方未提供擔保也未恢復履行能力,預見方也不應享有合同解除權。我國《合同法》第六十九條規定:當事人依照本法第六十八條的規定中止履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對方提供適當擔保時,應當恢復履行。中止履行后,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適當擔保,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合同法》賦予預見方合同解除權雖然喪失了不安抗辯權在大陸法系本身具有防御性這一特征,但這是符合我國具體司法實踐的,是司法實踐的需要,這樣的規定具有操作性,值得肯定。二、預期違約預期違約,也叫期前違約②,是指合同履行期到來之前,一方明確表示其在履行期到來之后將不履行合同或對方提供相關證據,證明對方在履行期到來后將不可能履行合同。我國有學者把預期違約分為明示預期違約和默示預期違約兩種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家暴起訴離婚程序
2021-01-27律師事務所可以代理哪些案件
2021-01-28打印的遺囑有沒有法律效力
2021-02-02認定違建的主體是誰
2021-01-25現金支票收款人能否是個人
2021-02-13關于減刑的條件有哪些
2021-02-26婚外生子需承擔的法律責任是什么
2021-01-30辦結婚證的時候能查到對方婚史嗎
2020-12-20佛山市住房公積金提取的前提有什么
2020-12-12公益性崗位提前多久提出離職
2021-01-31長時間拖欠工資可否追償利息
2021-02-192020疫情期間允許公司辭退員工嗎
2020-11-15意外保險一年多少錢
2021-01-01員工意外保險合同的相關內容有哪些
2021-01-25怎么避免保險合同糾紛
2021-02-01保險合同變更風險是如何的
2021-03-10什么是保險合同主體變更
2021-03-08保險理賠程序常識
2021-02-11什么是保全
2021-03-03保險合同理賠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