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某服裝廠與某商場簽訂了一份買賣合同,雙方約定服裝廠于2006年5月1日前交付西裝1000套,商場在收到西裝2個月內,支付貨款50萬元。合同訂立后,服裝廠即著手進行生產,至2006年3月底生產西裝800套。此時,服裝廠得到消息,商場經營出現危機,為避債,將現有資金進行了轉移。服裝廠于2006年4月訴至法院,要求解除與商場的買賣合同。
分歧:
對此案,有兩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某商場抽逃轉移資金的行為使其喪失了履行能力,此行為明確表示其不向服裝廠履行合同,構成預期違約,服裝廠要求解除合同應予支持。
第二種意見認為:某服裝廠應依法行使不安抗辯權,不應要求解除合同。
評析: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本案中,正確認識某商場的行為是否構成預期違約是關鍵所在。依據《合同法》第108條的規定: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本條的規定是預期違約的法律依據。從本條規定看,未限定當事人履行合同的先后順序,即同時履行和有先后履行順序的合同均適用本條。依據《合同法》第68、69條規定,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1)經營狀況嚴重惡化;(2)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3)喪失商業信譽;(4)有喪失或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當事人依法中止履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對方提供適當擔保時,應當恢復履行。中止履行后,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從法律規定看,適用不安抗辯權須是合同雙方有先后履行順序,且只能由先履行一方行使。
本案中,某商場非為明確表示不履行合同,而是以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是直接適用預期違約請求權,還是適用不安抗辯權呢?筆者認為,此時產生了預期違約請求權和不安抗辯權的竟合,應區分不同情況。當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是必然的,不可挽救的情形時,應適用預期違約請求權。比如,出賣方將一件不可替代的古董在交付前又轉售給第三人,導致履行不能,其對買受方的違約是必然的,不可挽救的,此時應適用預期違約請求權,即由非違約方的買受方主張解除合同,請求損害賠償。當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是相對的,如轉移財產、抽逃資金等,因其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如借貸、融資等方式得以補救,在這種情況下,應適用不安抗辯權。本案中,依據雙方簽訂的買賣合同,服裝廠負有先履行合同的義務,在其發現某商場存在轉移財產、抽逃資金的情況下,可中止履行,并通知對方在一定期限內提供擔保,若某商場未能在合理期限內恢復履行能力或提供擔保,則可行使合同解除權,解除合同并可主張違約賠償。因此,服裝廠不能直接要求解除合同,對此請求法院不應予以支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父子不用兒子扶養可以斷絕關系嗎
2020-11-29夫妻抵押離婚后擔保失效嗎
2021-02-02男方外遇離婚財產如何分割
2020-12-19男方出軌女方提出離婚,能否要求賠償
2020-12-09如何申請傷殘鑒定?
2020-12-13交通事故打官司流程
2021-03-21是否在保密或競業限制協議執行期
2021-02-06房產抵押貸款只能5年嗎
2021-03-18檢察院受理土地糾紛嗎
2021-01-12房地產估價機構管理辦法
2020-11-30鋪乳期間可以中止合同嗎
2021-01-20轉正后辭退員工是否給賠償
2020-12-16企業退休養老金相關規定是什么
2020-11-09經營人身保險業務的外資保險公司設立形式如何確定
2021-03-12如何終止保險合同
2020-11-11學生意外保險理賠流程
2021-03-11人身保險重復保險的分攤方式是什么
2021-01-26保險合同多久沒有交保費合同會終止
2021-01-28公司拖欠工人保險如何維權
2020-12-11保險法對維護保險標的安全基本規則有哪些規定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