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破產所欠高利貸需要還嗎
公司破產后所欠下的高利貸超出法規規定的利息是不需要償還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的保護。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二十六條?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二十九條?借貸雙方對逾期利率有約定的,從其約定,但以不超過年利率24%為限。
未約定逾期利率或者約定不明的,人民法院可以區分不同情況處理:
(一)既未約定借期內的利率,也未約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張借款人自逾期還款之日起按照年利率6%支付資金占用期間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二)約定了借期內的利率但未約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張借款人自逾期還款之日起按照借期內的利率支付資金占用期間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三十條?出借人與借款人既約定了逾期利率,又約定了違約金或者其他費用,出借人可以選擇主張逾期利息、違約金或者其他費用,也可以一并主張,但總計超過年利率24%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借高利貸的風險有哪些
1、剝削重,高利貸的利息來源于奴隸和小生產者的剩余勞動及一部分必要勞動。小生產者借用高利貸所支付的利息,是他們直接以自己的剩余勞動或必要勞動產品支付的。奴隸主和封建主借用高利貸所支付的利息,同樣是奴隸和小生產者的剩余勞動或必要勞動產品。
因為奴隸主和封建主不勞動,他們所支付的利息,歸根到底是對奴隸和小生產者的壓榨和剝削。由于高利貸利息來源不僅要包括勞動者所創造的全部剩余勞動,還包括一部分必要勞動。這與利息只是剩余價值的一部分的資本主義利息比較,其剝削程度更重。
2、非生產性。前面已經提到,高利貸的借者,無論是統治者還是小生產者,他們借用高利貸主要用于非生產支出。統治者借高利貸主要是為了維持其奢侈的生活,小生產者借高利貸是為了其基本的生活需要。這與資本主義借貸資本的用途以及社會主義信用資金的用途有著明顯的區別。
公司破產的條件
同時滿足以上兩個條件才可申請企業破產:
1、關于不能清償的界定
不能清償,是指債務人對請求償還的到期債務,因喪失清償能力而無法償還的客觀財產狀況,也稱不能支付或支付不能。不能清償的要件為:
第一,債務人喪失清償能力。認定債務人是否具有清償能力,一般根據債務人的財產、信用、勞務等因素綜合構成的。當債務人以所有方式均不能清償債務時,即構成喪失清償能力。缺乏清償能力的認定應以客觀狀態作為標準,即缺乏清償能力并非債務人主觀上不愿或出于惡意而拒絕支付,而是不能支付的客觀情況。
第二,債務人不能清償的是已到償還期限,提出清償要求的、無爭議或者已有確定名義的債務。
第三、債務不限于以貨幣支付為標的,但必須是能夠以貨幣評價的債務,否則因其債務形式在破產程序中無法得到償還,宣告債務人破產沒有實際意義。
第四、不能清償是債務人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或者可預見的相當時期內持續不能清償,而不是一時的資金周轉困難等問題暫時停止支付。
第五、不能清償指債務人的客觀財產狀況,不依其主觀認識或表示確定,應由法院根據法律和事實裁定。
2、關于資不抵債或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的界定
所謂資不抵債,是指債務人的負債超過實有資產。即資產債務的比例關系,考察債務人的償還能力僅以實有資產為限,不考慮信用、能力等可能的償還因素,計算數額時,不考慮是否到期均納入總額之內。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公司破產所欠高利貸需要還嗎”問題進行的解答,公司破產后所欠下的高利貸超出法規規定的利息是不需要償還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的保護。讀者如果需要找律師咨詢法律方面的問題,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民工工傷的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20勞動者申請司法援助的條件
2021-01-05小企業怎樣增加注冊資本
2021-01-27父親去世了債務怎么辦
2021-01-21公交車下客時人被撞責任認定標準
2021-02-25裁定管轄包括哪三種管轄
2021-01-01政府回購房買賣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02員工自動離職是否支付經濟補償金
2021-03-11勞動法規定試用期一般是幾個月
2021-01-30人壽保險的理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14城鄉居民自愿參保的應該怎么做
2020-12-11再保險合同業務有哪些
2020-12-13近因原則在保險糾紛中如何適用
2021-01-07什么是人身保險
2021-02-07我國保險理賠低效率是否低
2021-03-14突破“慘淡”局面:家庭財產險要隨著變化變
2021-02-02委托代理
2020-12-10農村機動地最長承包期限是多久
2020-11-22商業用地要拆遷補償多少合理
2020-12-09男方把戶口遷到女方家拆遷所得的人頭錢可不可以要回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