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籌操作處于灰色地帶
1、眾籌平臺的法律地位不明
究竟眾籌平臺什么功能,對其是否需要設置法律上的特殊條件,目前這些問題甚少被提及,對其法律屬性的研究更是缺位,而這是眾籌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本文認為眾籌乃是融資行為,涉及的融資憑證乃是證券,故眾籌平臺即是融資行為的特定場所,可視為縮小版的“證券交易所”。從國內國外證券監管制度來看,證券業務主體都應置于證券監管部門的監管之下,得到監管部門的批準或注冊方可開展業務。而現在國內的眾籌平臺并不具備開展證券業務的資格,監管部門亦未制定相關法規,這種“先天不足”不得不說是法律上的缺陷。
2、無法回避“公開發行”限制
上述關于公開發行的三個標準也是眾籌業務面臨的三大難題,所謂的“規避措施”未必能達到效果。比如面對不特定對象和公開勸誘問題,有人提出采用會員制,必須是網站注冊會員才能看到宣傳信息,對信息受眾作出一定限制。所謂不特定,乃是指發行人面對投資者的不特定,在項目發布前發行人與潛在投資者之間并無特別之關系,不管是注冊會員還是限定信息瀏覽人數,都只是受眾的篩選條件,并非是特定對象的構成要件。事實上這與參加投資推廣會需要邀請函類似,并不能必然說明對象為特定。
3、尋找“非公開發行”面臨障礙
非公開發行亦稱私募,這在國外成熟的資本市場中是非常重要的證券發行方式。由于私募不涉及社會公眾利益故而受到的法律監管與約束較公募為少,所以在國內有人提出把眾籌做成私募,以避免法律過多的監管。然而以目前情況來看,國內并未對私募進行全面立法。《證券法》只規定了證券公開發行,對非公開發行沒有規定;《證券投資基金法》有相關私募的規定,但該法規制對象是證券投資基金并非證券法理論上的“證券”。而且事實上,現有的眾籌操作模式帶有明顯的公開發行特征,在此法律框架下很難找到將眾籌操作成私募的法律依據。
上述就是小編對相關內容的整理,目前我國對眾籌的法律法規還不完善,造籌眾籌平臺的法律地位不明,所以眾籌還處于監管的灰色地帶。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非法行醫罪的構成特征有哪些
2021-02-03工傷賠償可以申請保全嗎
2021-01-24個體戶因故停業后該履行哪些手續
2021-01-19小公司股權分配有什么規定是什么
2021-03-02公司章程能否對股東會的表決方式進行規定
2020-12-21從法律效力來看保險合同中默示保證與明示保證的關系表現
2021-03-132020刑事拘留的期限是多久
2021-03-052020年新三板上市條件與標準是什么
2020-11-19人身侵權按城鎮賠償有什么
2021-02-19進行虛假出資補足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021-03-23交通違法打單要人證合一
2021-01-30自愿放棄房產聲明書具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22股權質押擔保合同要交印花稅嗎
2021-03-18二手房中介常見騙術,買二手房防止上當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1勞動合同無效怎么辦
2020-12-11企業必須有工會嗎
2020-11-12年輕人如何買保險,買保險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1-12集裝箱保險的性質及保險價值是什么
2021-01-19未及時變更保險合同會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2-10車輛修復理賠 保險公司應謹慎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