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5日,被告**亞盟投資有限公司以資金周轉困難為由,向原告**河池市旭日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借款,雙方簽訂了一份《借款協議》,協議中約定:原告出借人民幣150萬元給被告,借款的利息按月息2.5%計付,借款期限至2014年1月31日,到期后一次性歸還借款本金和利息。但借款逾期后,被告沒有歸還本金和利息給原告,原告遂訴至廣西河池市南丹縣人民法院,要求被告歸還借款本金并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一年人民幣流動資金貸款利率計付利息。
被告**亞盟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辯稱:企業之間的借貸違反了有關的法律規定,合同無效,本金應當歸還,但原告要求被告支付利息的訴訟請求不應得到支持。
【爭議】
原、被告之間簽訂的《借款協議》是否有效?被告是否應當支付利息給原告?
【評析】
原告與被告簽訂的《借款協議》雖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但中國人民銀行頒布的《貸款通則》第61條規定:“企業之間不得違反國家規定辦理借貸或變相借貸融資業務。”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對企業借貸合同借款方逾期不歸還借款的應如何處理問題的批復》中明確規定:“企業借貸合同違反有關金融法規,屬無效合同。對于合同期限屆滿后,借款方逾期不歸還本金,當事人起訴到人民法院的,人民法院除應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法(經)發〔1990〕27號《關于審理聯營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四條第二項的有關規定判決外,對自雙方當事人約定的還款期滿之日起,至法院判決確定借款人返還本金期滿期間內的利息,應當收繳,該利息按借貸雙方原約定的利率計算,如果雙方當事人對借款利息未約定,按同期銀行貸款利率計算。借款人未按判決確定的期限歸還本金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利息。”因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一款第(五)項“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無效”的規定,原、被告簽訂的《借款協議》和《借款補充協議》為無效合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八條規定:“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后,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故對原告要求被告歸還借款本金150萬元的訴訟請求,予以支持;對原告要求被告支付借款利息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并收繳從2014年2月1日起至本判決生效之日止的利息(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一年人民幣流動資金貸款利率計算),本判決生效后,被告在未清償債務的,則加倍支付利息給原告(從判決確定的最后履行之日的次日起計算至債務全部清償之日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訴訟起訴書怎么寫
2020-12-09專利復審決定有哪些結果
2021-03-13離婚訴訟書可以寫得詳細點嗎
2021-03-09合同債權的權能與特點有哪些
2020-12-20老婆出軌可以離婚嗎
2021-01-22兒童在商場受傷賠償問題是怎樣的
2021-01-29二手車過戶費怎么樣計算
2020-11-17企業女職工產假可以休多長時間,懷孕期享有哪些待遇
2021-02-02中暑死亡是否屬于意外傷害
2021-01-12國壽鴻盈兩全保險的保險責任包括哪些內容
2020-11-30人身保險的基本范圍包括哪些
2021-01-14廠家倒閉車質保怎么處理
2020-12-13保險合同中出現的哪些條款無效
2020-12-12保監會就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辦法征意見全文內容是什么
2021-03-08論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的解釋原則有什么
2021-02-12開荒地沒有合同政府可以收回嗎
2021-02-12土地轉包協議書怎么寫
2021-01-03怎么判斷鐵路征收的補償是否合理
2021-02-13我國法律對于征地拆遷主體是怎么規定的
2020-12-25拆遷安置房房產證辦理費用是多少
20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