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5日,被告**亞盟投資有限公司以資金周轉困難為由,向原告**河池市旭日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借款,雙方簽訂了一份《借款協議》,協議中約定:原告出借人民幣150萬元給被告,借款的利息按月息2.5%計付,借款期限至2014年1月31日,到期后一次性歸還借款本金和利息。但借款逾期后,被告沒有歸還本金和利息給原告,原告遂訴至廣西河池市南丹縣人民法院,要求被告歸還借款本金并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一年人民幣流動資金貸款利率計付利息。
被告**亞盟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辯稱:企業之間的借貸違反了有關的法律規定,合同無效,本金應當歸還,但原告要求被告支付利息的訴訟請求不應得到支持。
【爭議】
原、被告之間簽訂的《借款協議》是否有效?被告是否應當支付利息給原告?
【評析】
原告與被告簽訂的《借款協議》雖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但中國人民銀行頒布的《貸款通則》第61條規定:“企業之間不得違反國家規定辦理借貸或變相借貸融資業務。”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對企業借貸合同借款方逾期不歸還借款的應如何處理問題的批復》中明確規定:“企業借貸合同違反有關金融法規,屬無效合同。對于合同期限屆滿后,借款方逾期不歸還本金,當事人起訴到人民法院的,人民法院除應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法(經)發〔1990〕27號《關于審理聯營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四條第二項的有關規定判決外,對自雙方當事人約定的還款期滿之日起,至法院判決確定借款人返還本金期滿期間內的利息,應當收繳,該利息按借貸雙方原約定的利率計算,如果雙方當事人對借款利息未約定,按同期銀行貸款利率計算。借款人未按判決確定的期限歸還本金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利息。”因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一款第(五)項“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無效”的規定,原、被告簽訂的《借款協議》和《借款補充協議》為無效合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八條規定:“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后,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故對原告要求被告歸還借款本金150萬元的訴訟請求,予以支持;對原告要求被告支付借款利息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并收繳從2014年2月1日起至本判決生效之日止的利息(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一年人民幣流動資金貸款利率計算),本判決生效后,被告在未清償債務的,則加倍支付利息給原告(從判決確定的最后履行之日的次日起計算至債務全部清償之日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實習生受傷屬于工傷嗎
2021-01-20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非法集資如何處理
2021-01-26涉外婚姻辦理結婚證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2-11案件判決以后還能保全嗎
2020-12-19吃霸王餐怎么處罰
2020-12-02“上班族”千萬要保存好的東西有哪些
2021-02-04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的條件
2020-12-29怎么做才能進行人才保密
2021-02-09哪些合同屬于無效的勞動合同
2021-02-18公司可否不經過員工同意而調動崗位
2021-01-01實習期間受傷,用人單位是否應賠償
2020-12-23發生勞動爭議的公司注銷會造成訴訟變化嗎
2021-03-16北京市勞動合同書示范文本(2008版)北京公司法律顧問律師
2021-01-19這種情況能否獲得人壽保險公司經濟補償
2021-02-02人身事故的保險責任和免除責任分別的概念
2021-01-08保險合同疑難問題集錦
2021-02-06保險合同糾紛適用什么規定
2021-01-10交通意外撞死人保險怎么賠償
2020-11-13快速理賠定損金額不夠怎么辦,流程怎么走
2020-12-01保險受益權基本問題探討
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