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經黃某介紹,陳某與張某(某保險支公司法定負責人)、王某(某保險支公司辦公室主任)相識,雙方協商借款事宜。張某開具了一張150萬元的借條給陳某,該借條上加蓋了某保險支公司的印章,王某亦在借條上簽了字。后陳某起訴至法院,請求判令某保險支公司償還借款。公司答辯主張借款直接轉入張某與王某的私人賬戶,也實際為他們個人所用,與公司無關。借條上蓋公司印章,是時任公司總經理張某、公司辦公室主任王某利用職務之便所為,公司不應承擔還款責任。
【分歧】
對于保險支公司是否需要承擔還款責任,有二種不同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保險支公司在借條上蓋章,實際上是一種擔保行為,因未約定擔保方式及范圍,保險支公司應當與債務人承擔連帶責任。
第二種意見認為公司是否承擔責任,取決于陳某是否明知借款實為張某、王某個人所借,如果明知,陳某與張某、王某的行為屬于“惡意串通,損害公司利益”,公司不承擔責任;如果不明知,張某作為法定負責人加蓋公司印章借款的行為構成“表見代理”,公司應當承擔還款責任。
【分析】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
本案關鍵在于借條上加蓋公章的行為如何定性,筆者認為應就具體案件情況進行分析。就本案而言,首先,不能認定為擔保。從物證看,借條上公司蓋章處并未注明擔保人、保證人等字樣,而是直接蓋在張某、王某簽名旁邊;從當事人主張看,原告陳某是將保險公司作為借款人起訴,雙方當事人均未提及擔保事宜;從法律規定看,根據《擔保法》第十條規定:“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職能部門不得為保證人。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有法人書面授權的,可以在授權范圍內提供保證。”本案中,某保險支公司并未取得總公司的書面授權,其不具備擔保的主體資格。因此,本案借條上蓋有支公司印章不能推定為擔保。
其次,根據日常書寫習慣,借條上落款處未注明借款人、保證人的,一般視為借款人。保險支公司法定負責人張某和支公司印章保管人王某擅自對外使用公司印章的行為可以構成“表現代理”,善意第三人可以向公司主張權利,但第三人明知兩人無權處分除外。本案中,如有證據證實陳某明知借款為張某、王某私人所借,其擅自使用公司印章行為屬于越權,則構成雙方惡意串通,損害公司利益,公司不承擔責任;如無證據證實陳某明知,則可構成“表現代理”,公司仍需承擔責任。
綜上,第二種意見符合法律規定和事實認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樓頂物業違建怎么處理
2021-01-05怎樣證明侵權商品來源合法
2020-11-30留置物如何確定價格
2021-03-07辭職了老板拖工資怎么辦
2020-12-01彩禮到底應返還多少
2021-03-04保密協議與競業限制協議的區別
2021-01-30離婚個人財產和共同財產如何區分
2021-03-11用電人不注意安全用電,在合同法上可能面臨什么后果怎么規定
2020-12-10勞動者突然離職,工資還要結算嗎
2020-12-03擴大勞務分包屬于違法分包嗎
2020-12-25勞務外包的好處
2020-11-21買賣投連險有哪些費用需要交納
2021-03-24保險公司是怎么設立的
2021-01-14履約保函有效期是多久,履約保險的風險有哪些
2020-12-12什么是財產保險合同
2020-11-14保險欺詐是什么意思
2021-03-01車子劃痕沒拍照保險公司給修嗎
2021-03-06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禁止哪些行為
2021-01-19無法找到第三者保險公司是否應承擔無責車輛損失賠償責任
2020-11-28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加強保險公估機構管理的通知全文內容有哪些
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