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修改后的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五條規定:“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二年。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
一、當事人超過2年申請執行,沒有主張執行時效中止、中斷,或者法院對執行時效進行釋明以后,當事人沒有提出執行時效中止、中斷的事實理由的,法院在立案審查時也沒有發現該執行案件存在中止、中斷情形的,法院應當不予受理。
二、當事人超過2年申請執行,但主張或提出了執行時效中止、中斷的情形,這時法院要適用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五條的規定認真審查引起申請執行時效中止、中斷的事實和證據,并據此決定是否立案執行。執行立案階段的審查不必過嚴,提交的證據更不需要達到確實充分的程度,否則違背了民事訴訟法新增中止、中斷規定的立法初衷,不利于對勝訴當事人合法權利的保護。
立案階段的審查與執行過程中認定的結論可能存在一定的出入,為防止今后當事人把法院最終認定已超過執行時效的法律后果推向法院,引起涉訴信訪,因此法院應當向當事人釋明,如果法院最終認定沒有中止、中斷的事由,產生的不利后果將由申請人承擔。實踐中,可以采用執行時效風險告知書或讓當事人作出超過2年時效申請執行風險承諾書等方式進行有效預防。
根據民法通則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引起申請執行時效中止的事由包括不可抗力和其他障礙兩種情形,引起申請執行時效中斷的事由包括債權人向法院申請執行、當事人雙方達成和解協議、當事人一方提出履行要求、債務人同意履行義務等四種情形。其實,當事人雙方達成和解協議已經充分說明一方有提出履行的要求或債務人有同意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理所當然地包括在第三種和第四種情形之內。由此可見,執行時效和訴訟時效的中止、中斷的情形是基本相同的,在具體認定時,還可以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
申請執行一般要在規定期限內進行,當事人超過2年申請執行,沒有主張執行時效中止、中斷,或者法院對執行時效進行釋明以后,沒有提出執行時效中止、中斷理由的,法院應當不予受理。還有其他相關問題想要了解,歡迎咨詢律霸網的免費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村的房子國家怎么征收
2021-03-15涉外婚姻財產分割方式有哪些
2020-12-10小股東如何應對公司不分紅
2021-03-08合伙人對合伙企業財產如何處分
2020-12-15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最高法院將出臺勞動案件司法解釋
2021-01-25法律對失信人員子女有何限制
2021-03-01轉繼承怎么處理
2020-12-21在商場內滑倒受傷后怎么辦
2021-01-11集資房買賣有風險嗎
2020-12-29房地產開發轉讓手續應該如何辦理
2020-11-13勞動合同和勞務協議屬于什么區別
2021-03-02自愿加班有加班工資嗎
2020-12-07合同法定解除,還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021-03-10貿易保險之貨物運輸保險涉及的風險
2020-11-19投保貨物受損后,被保險人應如何辦理索賠手續
2020-11-20妻子代簽的人身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1-02-12人壽保險單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6跳單條款是否一定獲得理賠
2021-03-13投保人應該怎么選擇保險公司
2020-12-23保險公司再保險都有哪些內容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