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修改后的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五條規定:“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二年。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
一、當事人超過2年申請執行,沒有主張執行時效中止、中斷,或者法院對執行時效進行釋明以后,當事人沒有提出執行時效中止、中斷的事實理由的,法院在立案審查時也沒有發現該執行案件存在中止、中斷情形的,法院應當不予受理。
二、當事人超過2年申請執行,但主張或提出了執行時效中止、中斷的情形,這時法院要適用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五條的規定認真審查引起申請執行時效中止、中斷的事實和證據,并據此決定是否立案執行。執行立案階段的審查不必過嚴,提交的證據更不需要達到確實充分的程度,否則違背了民事訴訟法新增中止、中斷規定的立法初衷,不利于對勝訴當事人合法權利的保護。
立案階段的審查與執行過程中認定的結論可能存在一定的出入,為防止今后當事人把法院最終認定已超過執行時效的法律后果推向法院,引起涉訴信訪,因此法院應當向當事人釋明,如果法院最終認定沒有中止、中斷的事由,產生的不利后果將由申請人承擔。實踐中,可以采用執行時效風險告知書或讓當事人作出超過2年時效申請執行風險承諾書等方式進行有效預防。
根據民法通則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引起申請執行時效中止的事由包括不可抗力和其他障礙兩種情形,引起申請執行時效中斷的事由包括債權人向法院申請執行、當事人雙方達成和解協議、當事人一方提出履行要求、債務人同意履行義務等四種情形。其實,當事人雙方達成和解協議已經充分說明一方有提出履行的要求或債務人有同意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理所當然地包括在第三種和第四種情形之內。由此可見,執行時效和訴訟時效的中止、中斷的情形是基本相同的,在具體認定時,還可以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
申請執行一般要在規定期限內進行,當事人超過2年申請執行,沒有主張執行時效中止、中斷,或者法院對執行時效進行釋明以后,沒有提出執行時效中止、中斷理由的,法院應當不予受理。還有其他相關問題想要了解,歡迎咨詢律霸網的免費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不服勞動仲裁什么時候可以起訴
2021-02-16環境侵權案件中的關聯性如何證明
2020-12-11近似商標駁回復審能成功嗎
2021-01-27房子交了定金事后漲價算誰的
2021-03-14脅迫婚姻起訴法院是否支持
2020-12-15工傷有工資嗎,工傷工資怎么規定的
2020-11-28離職時扣除工裝折舊費合法嗎
2020-12-05c1駕駛證實習期飲酒駕車扣12分怎么處理
2021-01-12意外傷害保險范圍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2021-02-13上班路上被車撞傷屬于意外傷害保險理賠范圍嗎
2021-03-24短期團體健康保險產品可以調整產品參數嗎
2020-11-22不經被保險人同意能否解除合同?
2021-02-04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適用什么程序
2020-11-12修建機場拆遷房屋由哪級政府審批
2020-12-31國有土地上的房屋拆遷補償方案有幾種
2021-01-19公司拆遷補償款用現金行嗎
2020-12-27公租房拆遷補償款如何分配
2021-03-14農村拆遷戶口遷出還有補償款嗎
2021-02-12北京市東城區宅基地拆遷應怎樣補償
2021-02-27在拆遷補償安置階段中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