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
受讓人需為善意。即受讓人在與無權處分人就某物發生法律行為時,不知道無權處分人對該物沒有處分權。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不知情是指法律行為發生時的不知情,事后知情與否并不影響善意取得的構成。實踐中,判定受讓人在法律行為發生時是否不知情要結合轉讓時的價格及交易的場所、環境等因素綜合考慮。
行為具有有償性。受讓人取得財產的法律行為應該具有財產交易的性質,受讓人應該支付一定的對價。實踐中,對于動產,善意取得的適用應以動產以合理的價格轉讓為前提;對于不動產,由于其公示的方式為登記,而登記在我國具有很強的公信力,受讓人因信賴登記所記載的權利人有處分權利而與其發生了法律行為,即使不動產轉讓的價格較低,也不應影響善意取得的構成。
依法進行了公示。即動產依照規定進行了交付,其中現實交付、簡易交付及指示交付等均可構成善意取得;對于占有改定,由于標的物仍然由出讓人繼續占有,部分學者認為不宜適用善意取得。筆者認為占有改定下的受讓人亦取得了對標的物的占有,只要受讓人是基于對無權出讓人占有的信賴而進行交易,其支付了合理的對價,就應肯定其善意取得所有權,不應因占有移轉的方式不同而有差異。而不動產則依照法律規定進行了登記。
善意取得的法律后果
受讓人取得物權。善意第三人依照善意取得制度取得了受讓物的物權,原權利人對該物所享有的相關權利消滅,原權利人不得要求善意第三人返還該物。
原權利人得以向無權處分人主張侵權責任、違約責任以及不當得利請求權。原權利人的物權因無處分權人的處分行為而消滅,其可以基于侵權行為的規定向無權處分人主張損害賠償請求權;如果原所有權人與無權處分人存在合同關系,如借貸關系、租賃關系等,則原所有權人依債務不履行制度向無權處分人主張違約賠償請求權;無權處分人因其無權處分行為獲得的利益并致原權利人利益受損,損益結果的變動沒有法律依據,原權利人得以向無權處分人主張不當得利請求權,要求其返還所受利益。
在善意取得中,受讓人取得物權。善意第三人依照善意取得制度取得了受讓物的物權,原權利人對該物所享有的相關權利消滅,原權利人不得要求善意第三人返還該物。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地役權和租賃權沖突
2021-01-13公司社保變更需要帶什么手續
2021-01-09女職工月經期應當調整休息幾天
2021-03-26贍養協議和經濟協議能合起來寫嗎
2021-03-20交強險對死亡事故是否應該追加責任險
2020-12-15連帶責任征信多久能消除
2020-12-31終止合同需要約定還款期限嗎
2021-02-12合同變更的原因包括什么方面
2020-12-23辦理房產贈與公證錄音錄像嗎
2020-12-26房產中介欺詐行為如何應對
2021-03-17經濟性裁員定義
2020-12-07人壽保險的理賠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1購車險小心“高投低賠”
2020-12-17保險合同的條款形式有哪些
2021-02-13新《保險法》的溯及力問題
2021-01-12車在收費停車場被劃怎么索賠呢
2020-12-22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責任保險規定具體是什么
2020-12-31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草案)
2021-01-01代理人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仍然以被代理人名義實施的行為是否有效
2021-03-25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耕地保護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