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得利的原告主體
不當得利,是指沒有合法依據,有損于他人而取得利益。原告主體為受損方。
不當得利作為債權發生的重要根據之一,在民事訴訟中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我國法律關于不當得利的規定相當簡略,只有兩個條文:
(1)《民法通則》第九十二條規定,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
(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31條規定,返還的不當利益,應當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利用不當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勞務管理費用后,應當予以收繳。而實踐中不當得利訴訟的問題之復雜,則遠非該兩個條文可以解決。與發達國家和地區對不當得利的研究相比,國內關于不當得利的研究較為薄弱。實體法上對不當得利的研究并未形成有系統的理論,對司法實踐中的不當得利訴訟也未進行類型化。甚至對在實踐中極為重要的基礎性的不當得利的證明責任問題,理論及實務界亦無深入研究。
在不當得利訴訟中,不當得利請求權的請求權基礎是《民法通則》第92條。依該條之邏輯結構,可以將不當得利請求權的請求權基礎分解如下:沒有合法根據(構成要件1),取得不當利益(構成要件2),造成他人損失(構成要件3)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法律后果,亦即不當得利的返還請求權)。原告若欲通過訴訟實現不當得利的返還請求權,則不當得利的返還請求權的前提條件必須得到滿足:即沒有合法根據(構成要件1),取得不當利益(構成要件2),造成他人損失(構成要件3)均需得到證明。如果待證的構成要件事實陷于真偽不明狀態,此時法官必須依證明責任的分配規則做出證明責任判決——即因不能證明待證事實而做出讓負有證明責任一方敗訴的判決。
在處理任何按鍵的時候我們的主體都要明確,明確主體之后才能夠進行案件的審理,以及責任的追究以及分配,但是不同的情況下主體也是不同的,所以需要大家仔細的了解以律霸網小編為大家在網上找到的消息!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歡迎在本網進行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擔保期限的起算
2021-03-15之前工傷鑒定十級現在公司破產怎么辦
2021-02-24各類商標侵權行為如何認定
2021-01-17保全房屋抵押房照不是原告的可以嗎
2021-01-07有營業執照無食品流通許可證如何處罰
2021-02-05監護人被指定后能否變更
2021-03-21撫恤金的發放標準是什么
2020-12-02對公賬戶變更法人流程有哪些
2021-01-25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監事會對什么事項進行監督
2021-01-19脅迫協議無效怎么取證
2020-12-30空白擔保合同有效嗎
2021-02-23合同保全有哪些措施
2021-01-30買小產權房要走什么程序
2021-03-23房地產估價機構管理辦法
2020-11-30什么樣的公司不簽勞務合同
2021-03-13企業試用期如何解聘員工
2020-12-24云南省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1-26勞動糾紛處理程序怎么進行
2021-01-08投資理財保險的注意事項
2021-02-06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貨損賠償糾紛案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