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埋藏物據為己有與不當得利的區別是什么
不當得利,指無法律上的原因,使他人受損而自己獲益的事實,要求他人致損和自己獲益是有因果關系的。發現埋藏物是指發現埋藏物的所在并予以占有的事實行為。因拾得遺失物,不符合不當得利的構成要件,所以說拾得遺失物不是不當得利。
事實行為,也叫非表示行為:指非經行為者意思表示而是基于某種事實狀態即產生法律效果的行為,如拾得遺失物、發現埋藏物等,也就是事實行為。
在我國民法通則中也曾規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隱藏物歸國家所有。接收單位應當對上繳的單位或者個人,給予表揚或者物質獎勵。拾得遺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飼養動物,應當歸還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費用由失主償還。
國家對走私文物罪的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進出境物品表》的規定,國家館藏的一、二、三級文物,即珍貴文物,禁止出口;此外,對于其它因出口會有損于國家榮譽,有礙于民族團結,或者在政治上有不良影響的文物,也禁止出口。刑法第151條規定的“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就是指國家館藏的一、二、三級珍貴文物和其他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對于除珍貴文物和其他國家規定禁止出口的文物以外的一般文物,即指公元1795年、乾隆六十年以后的,可以在文物商店出售的文物以及民間個人收藏的文物,則不屬于走私文物犯罪的對象。
1、走私國家三級文物之外的少量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的,或者是不以營利為目的而攜帶少量三級文物之外的屬于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的,可以根據刑法第13條中的“但書”規定,認為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以犯罪論處。
2、為收藏或個人欣賞而將自己所有的文物攜帶、夾帶出境的,可不以犯罪論處,但文物應依法收歸國家所有;如果有證據證明是帶出國外營利的,則應以走私文物罪論處。
我們作為國家的一員,有責任和義務保護好文物,不能將其私藏甚至是變賣,近來國家對這種行為進行了嚴懲,小編也在此提醒大家積極舉報偷藏文物古董的行為,不能讓這種不正之風繼續蔓延下去,這樣只會讓越來越多的文物受到破壞,如果您有任何法律問題,歡迎到律霸網進行免費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晚上擾民該向哪里投訴
2020-11-16村干部賄選如何處罰
2021-01-11抵押權是擔保權嗎
2020-12-21合伙人撤資能返本金嗎
2020-12-03減刑的限制條件有哪些
2020-11-18專有技術侵權糾紛是否適用專屬管轄
2020-11-24遺產20年后歸使用者嗎
2021-02-13合同訂立的形式有哪些,簽訂擔保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1-01-23把房產贈與給孩子算財產轉移嗎
2021-01-01員工年底前被離職,還能拿到年終獎嗎
2021-03-03公司拖欠生育津貼是否屬于違法行為
2021-03-15建立和完善工程保險的必要性具體是怎樣的
2020-12-21跳槽去另一個公司保險基數怎么算
2020-12-20被自己的汽車撞傷能否獲得保險理賠
2020-12-21法律是如何規定保險條款的
2021-02-06購買保險時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0-12-08超載多少保險拒賠
2021-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司法解釋二有什么具體內容
2021-03-25第三者責任保險的賠付數額是多少
2021-01-08解除承包合同樣本是怎樣的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