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當得利的民法總則規定是怎樣的
我國民事立法關于不當得利有三個條文,《民法總則》第一百二十二條:“因他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受損失的人有權請求其返還不當利益”。《民法通則》第92條:“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最高人民法院關予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31條規定:“返還的不當利益,應當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利用不當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勞務管理費用后,應當予以收繳。”
二、不當得利的特征
具體特征根據有三:
①雙方當事人必須一方為受益人,他方為受害人。
②受益人取得利益與受害人遭受損害之間必須有因果關系。
③受益人取得利益沒有合法根據。即:既沒有法律上、也沒有合同上的根據,或曾有合法根據,但后來喪失了這一合法根據。
受益人在得知自己的受益沒有合法根據或得知合法根據已經喪失后,有義務將已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害人。
三、不當得利的返還方式
①原物返還,即當原物尚存時,應返還原物。
②作價返還,即如果原物已不存在,則可作價償還。
關于價額的計算方法,通說認為,當受益人所受利益為勞務時,其價額為勞務的通常報酬;當原物因附合而喪失所有權時,應以因附合對于受益人所生的利益即物的升值為標準;當原物因他人侵權而滅失時,應以受益人所得賠償額為限;當原物被消耗時,應以消耗時的市場價格為準。
財產受損失的叫受害人,是不當得利之債的債權人,享有請求受益人返還不當利益的債權。不當得利是引起債權債務關系發生的一種法律事實,因其引起此債完全是基于法律的規定,而不是基于當事人的意思表示,所以不當得利作為債的發生根據之一只能是事件而不是民事法律行為。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與不當得利相關的資料。綜上,不當得利由兩方當事人構成,受有利益一方當事人和遭受損失一方當事人。根據法規定不當得利的事實發生后,受有利益一方應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給受損失的人。如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解除:解除合同的途徑包括哪些?解除的生效日期是什么時候
2021-01-04認繳期限未屆至股東是否承擔連帶責任
2021-02-19交通事故保險理賠可否不鑒定
2021-01-08什么是商業匯票轉貼現?
2020-12-10離婚可以通過法院訴訟離婚嗎
2021-02-17無性婚姻訴訟時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1-02-13和家里斷絕關系能拿到斷絕費嗎
2021-02-18學生周六溺水身亡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20房產贈與給未成年子女如何征稅
2021-01-01勞動合同訂立的程序規定
2021-03-23主張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有時效嗎
2021-03-04施工未設置安全措施應否承擔侵權責任
2021-01-29解讀《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新亮點
2021-03-17人壽保險索賠需要提供什么資料,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0-11-20保險公司車險理賠程序
2021-03-03進出口貨運保險怎樣安全省費
2020-11-22中國保監會關于2005年下半年保險代理從業人員資格考試有關事項的
2020-12-21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合同怎么簽訂
2021-02-02有限合伙人可以土地作價入股嗎
2020-12-29無證房屋拆遷應有什么程序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