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案情:甲借乙之摩托車去市場買菜,在路上被一貨車主丙撞倒,受傷后被送醫院治療,花去醫藥費12000元,同時支付摩托車修理費500元、折舊損失費300元予乙。在此事故中,丙應負事故全部責任,甲向丙請求未果,逐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在本案中,甲能否以自己名義向丙請求支付醫療費已沒有爭議,有爭議的是甲能否以自己名義向丙請求支付摩托車修理費與折舊損失費,其損害賠償請求權的法律依據是什么?通說認為甲能以自己名義向丙提出修理費、折舊費損害賠償請求,但其理論依據有所區別,主要理論學說有以下三種:1、代位權理論支持者認為,甲之所以能以自己名義就摩托車修理費、折舊費向丙請求損害賠償,是因為甲向權利人摩托車主乙支付修理費和折舊費后,取得一種代位權,代乙之位以自己名義向侵權者請求賠償。否則,乙可獲得雙重賠償,而甲卻要對他人過失行為負責,顯失公平。2、無因管理理論支持者認為,甲系為侵權人丙管理事務(支付修理費與折舊費),侵權人丙對物主乙損害賠償義務因而消滅,甲當然可就為丙管理事務所支出之費用請求丙予以補償。3、不當得利理論支持者認為,一方面甲支付摩托車修理費、折舊費系為侵權人丙之行為所增加之義務,仍屬受損害;另一方面,侵權人丙對乙摩托車之侵害,原應負責賠償,現因甲已盡賠償義務而免給付乙修理費與折舊費。這樣侵權人丙對乙財產損害賠償責任之免除是無法律上之原因受益,依不當得利之法理,就應返還其所受利益于受損害人甲。以上三種學說都肯定了甲能以自己名義向丙請求損害賠償,實現了結果上的公平與正義,但從法律適用上仍有商榷之處。首先,民法中的代位權主要有兩種,其一求償代位權;其二債權保全代位權。前者又可主要分為:1、代位清償,如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法通則司法解釋第161條第二款規定的對十八周歲以上自然人的侵權承擔墊付責任人在承擔清償責任后的代位求償權;2、免責求償之代位,連帶債務人中之一人,因清償行為而使其他債務人免責任者,可就超償部分向其他債務人請求償還其各自負擔之部分;3、保證人之代位;4、第三人物上擔保之代位。可見,民法中代位權,其類型民法設有規定,不宜隨便亂設,上述案件中甲向丙請求損害賠償不符合法定類型代位權之構成要件,也就不宜直接適用代位權理論。其次,甲之所以向乙支付摩托車修理費、折舊費不是沒有原因的,而是甲乙雙方之間存在一個借用合同,甲對其不能按約定返還借用物負有損害賠償責任,可以這樣說甲是為了自己義務而不是為他人丙管理事務,因此也就難以構成無因管理。再次,甲向乙支付修理費、折舊費,系在履行法定義務(借用契約義務),如何得同時使侵權人丙對權利人乙之損害賠償義務發生消滅之法律效果,在理論上仍難以說通,因此適用不當得利仍有疑問。也許還有人認為,甲乙之間實際上存在一個借用合同關系,應依照合同法第121條規定,由甲先向乙承擔違約責任后,再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約定向第三人丙請求損害賠償。從理論上說,合同法第121條對合同相對性的進一步肯定,其出發點就是為了防止違約者推卸責任,其保護的是守約者的利益,仍難以解釋本案中甲就有權對乙的財產之損害向丙請求損害賠償。即使我們承認有爭議的債權侵權理論,即債權可成為侵權的對象。在本案中,甲的權利是對摩托車的使用,返還摩托車是他的義務,從甲應對乙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角度來說,丙直接侵害的是甲的返還借用物的義務與乙的財產所有權利,因此該理論還是難以給甲能以乙之名義向丙請求損害賠償提供充分法理依據。筆者認為,乙既可以直接向丙請求損害賠償,也可以要求甲因違約而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乙具有選擇權,但不可獲得雙重賠償。這樣甲在承擔違約損害賠償責任后,乙應向甲轉讓對丙損害賠償請求權。甲也可在向乙承擔違約損害賠償責任時,請求乙讓于對丙損害賠償請求權。因此,甲之所以能以自己名義向丙請求損害賠償,是因為乙已經把其損害賠償之債權讓于給甲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探望權如何行使
2021-01-01老人財產歸誰就誰贍養嗎
2021-03-09無還款期限的擔保合同糾紛怎么處理
2021-01-19學歷造假用人單位能否解除勞動合同
2020-12-13本人贈與父母房產需配偶簽字嗎
2021-03-03在建工程能為第三方辦抵押嗎
2021-02-28不可抗力給退款合同有效嗎
2021-02-27開庭后讓回家等消息是緩刑嗎
2021-03-222020年公租房申請書范文怎么寫
2020-12-03如何防止二手房中介亂收費
2020-11-30辦理抵押需要扣留房產證嗎
2021-01-14用人單位如何發錄用通知
2021-01-16職業禁忌癥能否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03勞務派遣職業病如何認定
2021-01-25離婚了簽署的借條有效嗎
2020-12-14意外傷害保險制度有什么規定
2021-03-21飛機延誤險怎么賠償
2021-01-16私家車投保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情
2021-02-24保險合同的履行
2021-02-14存錢卻“買”了保險 保費能要回來嗎?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