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年9月1日起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條規定“借貸雙方就合同履行地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事后未達成補充協議,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仍不能確定的,以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
2、什么是“以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杜萬華主編、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著《最高人民法院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一書進一步解釋,民間借貸是一個雙務合同,出借人的義務是將約定借款金額的貨幣交付給借款人,借款人的義務是按照約定還款期限將約定借款金額及其利息以貨幣形勢交付給出借人,因此民間借貸糾紛中“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可能是出借人所在地,也可能是借款人所在地。
結合《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對于民間借貸糾紛案件,原告所在地、被告所在地法院均有管轄權。這較以前規定由債務人住所地法院管轄作出了較大的改變。
二、所在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怎么辦
按照通說理解,合同的履行是指合同的雙方當事人正確、適當地完成合同中規定的雙方因承擔的義務行為,合同的履行地點即為債務人履行債務和債權人接受履行的地方。
在借貸合同中,存在兩個不同的履行行為,一是貸款人按約定向借款人支付貸款的履行行為,二是借款人按約定向貸款人償還借款的履行行為。而這兩個不同的履行行為存在兩個不同的“接受貨幣一方”,支付貸款時,接受貨幣一方為借款人,而償還借款時,接受貨幣一方為貸款人。
從《民訴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和第二十二規定,“下列民事訴訟,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原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可知,根據一般的管轄原則,無論是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還是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當住所地和經常居住地不一致時,均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借貸糾紛案件的地域管轄規定在我國正在發生變化,以2015年9月1日起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為分水嶺。在該司法解釋正式實施之后,一般就民間借貸產生糾紛的,可以去合同履行地所在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無法取得合同履行地的,那么可以以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
以上就是小編收集的關于民間借貸案件如何確定管轄權的法律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想要了解,歡迎來律霸網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申請法律援助的流程
2020-12-10有抵押物還能保全其他財產嗎
2020-11-19如果交通事故肇事逃逸需要拘留嗎
2021-03-26交警穿便衣可以執法嗎
2021-01-14拘傳的程序有哪些
2020-12-11遺囑執行人有哪些職責
2021-02-27如何確定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效力
2021-01-20車子做了抵押貸款還能再次貸款嗎
2020-11-15試用期的時間是多久
2021-03-03私人老板欠工資如何要
2020-12-16公司裁員流程是什么
2020-12-22拖欠農民工工資之后的經濟怎么補償
2020-11-15車上座位責任險案例
2021-02-04精神病人墜入水井溺亡 保險公司須賠錢
2020-12-05哪些情形屬于沒有保險合同受益人
2020-11-20針對高空墜物的保險是怎么規定的
2021-01-06怎樣選擇理想的保險公司?
2021-01-24個人協議出讓國有土地違法嗎
2021-02-05工廠拆遷工人如何賠償
2021-03-19集體土地的房屋拆遷問題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