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年9月1日起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條規定“借貸雙方就合同履行地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事后未達成補充協議,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仍不能確定的,以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
2、什么是“以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杜萬華主編、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著《最高人民法院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一書進一步解釋,民間借貸是一個雙務合同,出借人的義務是將約定借款金額的貨幣交付給借款人,借款人的義務是按照約定還款期限將約定借款金額及其利息以貨幣形勢交付給出借人,因此民間借貸糾紛中“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可能是出借人所在地,也可能是借款人所在地。
結合《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對于民間借貸糾紛案件,原告所在地、被告所在地法院均有管轄權。這較以前規定由債務人住所地法院管轄作出了較大的改變。
二、所在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怎么辦
按照通說理解,合同的履行是指合同的雙方當事人正確、適當地完成合同中規定的雙方因承擔的義務行為,合同的履行地點即為債務人履行債務和債權人接受履行的地方。
在借貸合同中,存在兩個不同的履行行為,一是貸款人按約定向借款人支付貸款的履行行為,二是借款人按約定向貸款人償還借款的履行行為。而這兩個不同的履行行為存在兩個不同的“接受貨幣一方”,支付貸款時,接受貨幣一方為借款人,而償還借款時,接受貨幣一方為貸款人。
從《民訴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和第二十二規定,“下列民事訴訟,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原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可知,根據一般的管轄原則,無論是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還是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當住所地和經常居住地不一致時,均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借貸糾紛案件的地域管轄規定在我國正在發生變化,以2015年9月1日起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為分水嶺。在該司法解釋正式實施之后,一般就民間借貸產生糾紛的,可以去合同履行地所在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無法取得合同履行地的,那么可以以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
以上就是小編收集的關于民間借貸案件如何確定管轄權的法律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想要了解,歡迎來律霸網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訴訟案件的案由有哪些
2021-01-07二十年的訴訟時效有變動可能嗎
2020-12-02員工股權激勵解禁后多久能賣
2021-01-12侵權方能否繼續使用商標
2020-11-29域名轉讓以后的法律責任由誰承擔
2020-12-15炒股盈利怎么算
2021-03-07區別夫妻共同債務以及個人債務應該怎么舉證證明
2020-11-29法院如何認定受脅迫的婚姻
2021-02-11股權激勵中競業限制條款的效力
2021-03-26被小區門禁夾斷腿,應由誰負責
2020-12-10如何理解免責條款
2021-01-15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合同
2020-12-19什么是家務勞動的補償請求權?
2020-12-23勞務分包無資質的協議是否有效
2020-11-18以房養老政策如何且行且完善
2020-11-21商務旅行人身意外傷害險是否屬于稅前扣除的范圍
2020-11-23旅游意外傷害險定義
2020-11-21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中的風險和損失
2021-02-26投保財產險怎么收費
2021-02-27簽訂保險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