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借貸6大新亮點
2015年9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在經濟發展新形勢的大背景下,從實際出發,發布并實施了《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明確了早有爭議的若干問題,從主體、利率、擔保等方面完善了裁判方向和尺度。深圳著名經濟糾紛團馬-成律師成功代理民間借貸案件百余例,憑借其多年實踐經驗,現對前述規定作出如下解讀:
一、主體擴大。按照以往的司法解釋規定,民間借貸是指一方為公民的借貸糾紛,如果雙方均為企業法人或其他組織,則不屬于該司法解釋規定的民間借貸。《規定》第一條明確將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均納入到民間借貸的主體范圍。
二、明確保證責任。以上實踐中,只要保證人在借款合同上簽字便可認定其保證責任。現《規定》明確規定,他人在債權憑證或借款合同上簽字、蓋章的同時,亦需要表明保證人身份或承擔保證責任,或通過其他事實推定其為保證人,否則不應承擔保證責任。
三、“買賣合同”也是民間借貸法律關系。實踐中,債權人往往為保證資金借貸安全,在簽訂借款合同的同時還會簽訂買賣合同作為保障。對此,《規定》第二十四條明確規定,該買賣合同的效力須按照民間借貸法律關系審理。
四、高利轉貸合同無效條件。《規定》第十四條將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又高利轉貸行為的無效認定作出了“客觀事實存在,主觀存在認知”兩個條件的限制。
五、明確利息保護標準及范圍。此前,法院以“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四倍”作為保護范圍,而對于已經償還的高額利息,借款人主張返還的,法院不予支持。《規定》第二十六條首次將保護標準設定為固定利率,明確了年利率24%以內為司法保護區,24%-36%為自然約定區,36%以上為無效區,同時,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
六、涉及刑事犯罪不再全部無效。《規定》出臺前,法院更傾向于將涉嫌刑事犯罪的借貸合同判歸無效,同時擔保合同作為附合同,亦歸于無效。但現《規定》第十三條更加強調了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只要雙方當事人在真實意思表示下簽訂,且不涉及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本規定第十四條的無效事由的,則應當從實體和程序兩方面對債權人的權益加以保護。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八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六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一十四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互聯網著作權如何保護
2021-02-16車禍老人因其他病死亡還賠錢嗎
2020-12-19車禍出院了還賠錢嗎
2021-01-29發生交通事故該如何認定責任
2020-12-27公證處公證流程
2020-11-08可以將贈與房產要回嗎
2021-02-14房產繼承公證書有期限嗎
2020-11-26學校承擔校外學生受害責任嗎
2021-02-10房屋中介收費要求有哪些
2021-01-08公司法定代表人有哪些職務
2021-02-18關于終身人壽險的相關知識
2020-11-11建工險延期最長時間是多久
2021-01-15家庭財產保險保險儲金是什么
2021-02-02私家車丟失了能否解除保險合同
2021-01-27傷殘鑒定哪里做保險公司才認可
2020-11-20保險合同的特約條款包括哪些
2021-01-31最新承包合同模板是什么
2021-03-10土地轉讓合同條款變更手續的辦件條件,依據和程序是什么
2020-12-11土地轉讓合同范本
2020-12-11舊城改造項目中拆遷補償是怎樣的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