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借貸糾紛如何舉證
一般遵循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
民間借貸案件中舉證責任分配的基本規則。
舉證責任的分配取決于實體法規范,即主張權利的原告應當對權利發生的法律要件事實承擔舉證責任,而被告則對妨礙權利發生以及權利消滅的法律要件事實承擔舉證責任。鑒于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條將民間借貸合同規定為實踐性合同,應立足該實體法規范,原告基于借貸關系主張返還借款的,不僅對雙方形成借貸合意承擔舉證責任,還應對款項交付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被告抗辯借款本金、利息等已經全部償還或部分償還的,應當對償還借款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在舉證責任的分配上,需要注意結果上舉證責任和行為上舉證責任的區別。
結果上的舉證責任是在案件事實處于真偽不明情況下的裁判規則,其必須自始至終由一方當事人來承擔,而不是由雙方當事人同時承擔;行為上的舉證責任,實質是指證明的必要性,即當一方當事人的證明活動即將成功時,對于對方當事人而言,就產生了打破法官這種心證的必要性。例如,在請求返還借款訴訟中,如果原告關于存在借貸合意的證明活動即將成功,被告就必須對“不存在借貸合意”的事實展開證明活動。在整個訴訟過程中,負有這種行為上舉證責任即證明的必要性的當事人是隨著法官心證的游移而時時刻刻都有可能發生變化的。因此,在庭審中,法官應當根據結果上舉證責任的分配以及當事人的舉證情況,精準地判斷此時哪一方當事人負有證明的必要,并及時作出“若不提出反證,審理將就此告終”的釋明,進而督促其舉證。就這個意義而言,結果上的舉證責任也可以說是法官指揮訴訟的指向標,決定了行為上舉證責任的走向。實踐中,我們發現很多法官往往忽視了這個指向標的作用,不能及時提示當事人就某個相關事實負有證明的必要,而簡單籠統地以雙方都有“行為上的舉證責任”為由,聽任當事人進行雜亂無章的證明活動,使庭審調查活動無法有序展開,這是造成很多案件事實審查不清的主要原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村委會有權利截留征地補償款嗎
2020-12-10盜竊罪量刑標準數額
2020-11-24法院起訴前調解流程
2021-03-01加工承攬合同免責協議有效嗎
2021-01-11配偶成為法定繼承人需滿足什么
2020-12-21拆遷安置協議書怎么寫
2020-11-16房地產中介有哪些法律責任
2020-12-09勞務合同為什么不屬于勞動關系
2020-12-02已懷孕的女職工,自行離開有毒工作崗位被解聘,怎么辦?
2020-11-11勞動爭議仲裁調解程序的三個階段
2020-12-14勞務派遣糾紛哪個地方仲裁管轄
2020-12-03勞動糾紛處理的相關程序有哪些
2020-11-18人壽保險理賠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03理財保險的種類
2021-01-14索要嫖資被殺,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0-11-27申請人身保險理賠所需資料有哪些
2020-11-27什么是保險人?
2020-12-23交通肇事罪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17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有哪些監督管理要求
2021-02-08投保人的定義,投保人在投保后應該承擔哪些義務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