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人不履行行政協議怎么辦?
首先涉及的是如何認識行政主體在行政協議中的地位或優益權(特權)。對此,大陸法系國家存在兩種模式:行政自行解決與司法訴訟解決。“法國模式”強調行政主體為實現公共利益而享有優勢地位,“德國模式”則持當事人地位平等觀念。因此,在法國,相對人不履行行政協議時,行政機關基于行政特權可以直接采取諸如金錢制裁、強制執行、單方解除協議等制裁手段,而無需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而且,法國行政法院的判例還認為,行政主體的懲罰措施不以行政協議約定為前提。而德國則認為,一旦行政主體與相對人訂立行政協議,就表示認可并接受其與相對人的平等地位,在協議請求權的實現方面也應如此。因此,行政主體的請求權不能以行政行為的方式加以確認,不得借助行政行為強制執行。除非簽訂合同時與相對人作出接受即時執行的約定,行政主體只能像相對人那樣,向行政法院起訴。
我國在契約式行政管理上的實踐起步較遲,學理上對于行政主體在行政協議中應否享有優益特權尚存爭議。對此在立法上雖然還不夠協調完善,但是基本上還是賦予了行政主體在行政協議中的一定特權。比如,在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中,行政主體就有監督土地的使用、因公共利益需要而提前收回土地等特權。然而,立法對行政協議履行糾紛應走什么救濟路徑則語焉不詳。最為典型的有如《房屋征收與補償》第25條第2款規定:“補償協議訂立后,一方當事人不履行補償協議約定的義務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訴訟。”這里對提起的究竟應該是什么性質的訴訟含糊其辭,引起極大的困惑與爭議。如果結合新行政訴訟法第12條第11項規定,那么應當理解為作為行政主體的征收人不履行補償協議,被征收人可以提起行政訴訟;而被征收人不履行補償協議的,征收人只能提起民事訴訟。這應該是前述走民事訴訟路徑觀點的重要法律依據之一。
然而,既然法律賦予行政主體在行政協議中享有優益特權,那么為何又不去行使這種特權而要走民事訴訟路徑呢?這不導致優益特權的虛置嗎?應該說,我國現行的行政協議制度類似于法國模式而有異于德國模式。因此在相對人不履行行政協議時,就應該像法國那樣由行政主體直接行使其特權,強制相對人正確履行行政協議。這是行政主體肩負實現公共利益的使命之所然,是為保證行政管理目的的順利實現所必需。不過,這里的特權行使不應該是行政主體直接強制執行或者申請法院執行,而應該是先依特權對相對人作出與具體行政協議相適應的行政制裁決定。只有依照法定程序作出行政制裁決定并依法送達決定于相對人,而相對人在法定期限內既不提起行政訴訟又不履行行政制裁決定的,才可以根據新行政訴訟法第97條規定進入非訴執行階段。即視行政主體對該行政制裁決定是否享有強制執行權,而確定是自行強制執行還是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在律霸網上面還有免費的律師在線,如果你有行政協議違約法律問題,想要跟律師一對一的探討,建議可以點擊在線免費咨詢按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安行政處罰公告告知多長時間有效
2021-01-11國家監察委員會主任如何產生的
2020-12-25專利登記簿法律效力是什么
2020-12-19欠條模板是怎樣的
2020-12-11離婚訴訟費用是怎樣計算
2021-03-12家暴怎么處罰
2020-11-07未領結婚證同居 能向法院訴訟離婚嗎
2020-11-19涉外侵權行為的地域管轄如何適用
2021-01-25不知情的輕微碰撞算肇事逃逸嗎
2020-12-11什么情形下訂立的合同屬于效力待定合同
2021-03-08無權代理合同是否可以繼續履行
2021-02-20何時開始喪失繼承權
2020-12-16公司搬遷可以和孕婦解除合同嗎
2021-03-14人壽保險的基本概念和原則是什么
2021-02-202020遼寧企業三險比例
2020-12-11個人人身意外保險的保額有上限規定嗎
2021-01-23意外傷害保險分為哪些種類
2020-11-21車險索賠小技巧
2021-03-10產品責任中警示的內容是什么
2020-12-08出國旅游保險選購要注意的點有哪些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