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玩弄校花双胞胎,日本人真人姓交大视频,成 人 免费 黄 色 视频,欧美熟妇无码成a人片

人民檢察院民事訴訟監督規則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5-05-08 · 814人看過

(2013年9月23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二屆檢察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管轄

第三章回避

第四章受理

第五章審查

第一節一般規定

第二節聽證

第三節調查核實

第四節中止審查和終結審查

第六章對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的監督

第一節一般規定

第二節再審檢察建議和提請抗訴

第三節抗訴

第四節出庭

第七章對審判程序中審判人員違法行為的監督

第八章對執行活動的監督

第九章案件管理

第十章其他規定

第十一章附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保障和規范人民檢察院依法履行民事檢察職責,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和其他有關規定,結合人民檢察院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則。

第二條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通過辦理民事訴訟監督案件,維護司法公正和司法權威,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維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保障國家法律的統一正確實施。

第三條人民檢察院通過抗訴、檢察建議等方式,對民事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

第四條人民檢察院辦理民事訴訟監督案件,應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和誠實信用原則,尊重和保障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監督和支持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審判權和執行權。

第五條民事訴訟監督案件的受理、辦理、管理工作分別由控告檢察部門、民事檢察部門、案件管理部門負責,各部門互相配合,互相制約。

第六條人民檢察院辦理民事訴訟監督案件,實行檢察官辦案責任制。

第七條最高人民檢察院領導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的民事訴訟監督工作,上級人民檢察院領導下級人民檢察院的民事訴訟監督工作。

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檢察院作出的決定,有權予以撤銷或者變更,發現下級人民檢察院工作中有錯誤的,有權指令下級人民檢察院糾正。上級人民檢察院的決定,下級人民檢察院應當執行。下級人民檢察院對上級人民檢察院的決定有不同意見的,可以在執行的同時向上級人民檢察院報告。

第八條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在同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民事抗訴案件或者其他與民事訴訟監督工作有關的議題時,可以依照有關規定列席會議。

第九條人民檢察院辦理民事訴訟監督案件,實行回避制度。

第十條檢察人員辦理民事訴訟監督案件,應當依法秉公辦案,自覺接受監督。

檢察人員不得接受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不得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

檢察人員有收受賄賂、徇私枉法等行為的,應當追究法律責任。

第二章管轄

第十一條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調解書的監督案件,最高人民檢察院、作出該生效法律文書的人民法院所在地同級人民檢察院和上級人民檢察院均有管轄權。

第十二條對民事審判程序中審判人員違法行為的監督案件,由審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所在地同級人民檢察院管轄。

第十三條對民事執行活動的監督案件,由執行法院所在地同級人民檢察院管轄。

第十四條人民檢察院發現受理的民事訴訟監督案件不屬于本院管轄的,應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檢察院,受移送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檢察院認為不屬于本院管轄的,應當報請上級人民檢察院指定管轄,不得再自行移送。

第十五條有管轄權的人民檢察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轄權的,由上級人民檢察院指定管轄。

人民檢察院之間因管轄權發生爭議,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能解決的,報請其共同上級人民檢察院指定管轄。

第十六條上級人民檢察院認為確有必要的,可以辦理下級人民檢察院管轄的民事訴訟監督案件。

下級人民檢察院對有管轄權的民事訴訟監督案件,認為需要由上級人民檢察院辦理的,可以報請上級人民檢察院辦理。

第十七條軍事檢察院等專門人民檢察院對民事訴訟監督案件的管轄,依照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章回避

第十八條檢察人員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四條規定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有權申請他們回避。

前款規定,適用于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等。

第十九條檢察人員自行回避的,可以口頭或者書面方式提出,并說明理由。口頭提出申請的,應當記錄在卷。

第二十條當事人申請回避,應當在人民檢察院作出提出抗訴或者檢察建議等決定前以口頭或者書面方式提出,并說明理由。口頭提出申請的,應當記錄在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四條第二款規定提出回避申請的,應當提供相關證據。

被申請回避的人員在人民檢察院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緊急措施的除外。

第二十一條檢察長的回避,由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檢察人員和其他人員的回避,由檢察長決定。檢察委員會討論檢察長回避問題時,由副檢察長主持,檢察長不得參加。

第二十二條人民檢察院對當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請,應當在三日內作出決定,并通知申請人。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決定時向原決定機關申請復議一次。人民檢察院應當在三日內作出復議決定,并通知復議申請人。復議期間,被申請回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工作。

第四章受理

第二十三條民事訴訟監督案件的來源包括:

(一)當事人向人民檢察院申請監督;

(二)當事人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向人民檢察院控告、舉報;

(三)人民檢察院依職權發現。

第二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監督:

(一)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調解書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九條第一款規定的;

(二)認為民事審判程序中審判人員存在違法行為的;

(三)認為民事執行活動存在違法情形的。

第二十五條當事人向人民檢察院申請監督,應當提交監督申請書、身份證明、相關法律文書及證據材料。提交證據材料的,應當附證據清單

申請監督材料不齊備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要求申請人限期補齊,并明確告知應補齊的全部材料。申請人逾期未補齊的,視為撤回監督申請。

第二十六條本規則第二十五條規定的監督申請書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申請人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有效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有效聯系方式;

(二)其他當事人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有效聯系方式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負責人、有效聯系方式等信息;

(三)申請監督請求和所依據的事實與理由。

申請人應當按照其他當事人的人數提交監督申請書副本。

第二十七條本規則第二十五條規定的身份證明包括:

(一)自然人的居民身份證、軍官證、士兵證、護照等能夠證明本人身份的有效證件;

(二)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營業執照副本、組織機構代碼證書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身份證明等有效證照。

對當事人提交的身份證明,人民檢察院經核對無誤留存復印件。

第二十八條本規則第二十五條規定的相關法律文書是指人民法院在該案件訴訟過程中作出的全部判決書、裁定書、決定書、調解書等法律文書。

第二十九條當事人申請監督,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委托代理人。

第三十條當事人申請監督符合下列條件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受理:

(一)符合本規則第二十四條的規定;

(二)申請人提供的材料符合本規則第二十五條至第二十八條的規定;

(三)本院具有管轄權;

(四)不具有本規則規定的不予受理情形。

第三十一條當事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九條第一款的規定向人民檢察院申請監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不予受理:

(一)當事人未向人民法院申請再審或者申請再審超過法律規定的期限的;

(二)人民法院正在對民事再審申請進行審查的,但超過三個月未對再審申請作出裁定的除外;

(三)人民法院已經裁定再審且尚未審結的;

(四)判決、調解解除婚姻關系的,但對財產分割部分不服的除外;

(五)人民檢察院已經審查終結作出決定的;

(六)民事判決、裁定、調解書是人民法院根據人民檢察院的抗訴或者再審檢察建議再審后作出的;

(七)其他不應受理的情形。

第三十二條對人民法院作出的一審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依法可以上訴但未提出上訴,而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九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的規定向人民檢察院申請監督的,人民檢察院不予受理,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二)審判人員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等嚴重違法行為的;

(三)人民法院送達法律文書違反法律規定,影響當事人行使上訴權的;

(四)當事人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無法行使上訴權的;

(五)當事人因人身自由被剝奪、限制,或者因嚴重疾病等客觀原因不能行使上訴權的;

(六)有證據證明他人以暴力、脅迫、欺詐等方式阻止當事人行使上訴權的;

(七)因其他不可歸責于當事人的原因沒有提出上訴的。

第三十三條當事人認為民事審判程序中審判人員存在違法行為或者民事執行活動存在違法情形,向人民檢察院申請監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不予受理:

(一)法律規定可以提出異議、申請復議或者提起訴訟,當事人沒有提出異議、申請復議或者提起訴訟的,但有正當理由的除外;

(二)當事人提出異議或者申請復議后,人民法院已經受理并正在審查處理的,但超過法定期間未作出處理的除外;

(三)其他不應受理的情形。

第三十四條當事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九條第一款的規定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由作出生效民事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所在地同級人民檢察院控告檢察部門受理。

當事人認為民事審判程序中審判人員存在違法行為或者民事執行活動存在違法情形,向人民檢察院申請監督的,由審理、執行案件的人民法院所在地同級人民檢察院控告檢察部門受理。

第三十五條人民法院裁定駁回再審申請或者逾期未對再審申請作出裁定,當事人向人民檢察院申請監督的,由作出原生效民事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所在地同級人民檢察院控告檢察部門受理。

第三十六條人民檢察院控告檢察部門對監督申請,應當根據以下情形作出處理:

(一)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依照本規則規定作出受理決定;

(二)屬于人民檢察院受理案件范圍但不屬于本院管轄的,應當告知申請人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檢察院申請監督;

(三)不屬于人民檢察院受理案件范圍的,應當告知申請人向有關機關反映;

(四)不符合受理條件,且申請人不撤回監督申請的,可以決定不予受理。

應當由下級人民檢察院受理的,上級人民檢察院應當在七日內將監督申請書及相關材料移交下級人民檢察院。

第三十七條控告檢察部門應當在決定受理之日起三日內制作《受理通知書》,發送申請人,并告知其權利義務。

需要通知其他當事人的,應當將《受理通知書》和監督申請書副本發送其他當事人,并告知其權利義務。其他當事人可以在收到監督申請書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書面意見,不提出意見的不影響人民檢察院對案件的審查。

第三十八條控告檢察部門應當在決定受理之日起三日內將案件材料移送本院民事檢察部門,同時將《受理通知書》抄送本院案件管理部門。

第三十九條當事人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認為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程序中審判人員存在違法行為或者民事執行活動存在違法情形的,可以向同級人民檢察院控告、舉報。控告、舉報由人民檢察院控告檢察部門受理。

控告檢察部門對收到的控告、舉報,應當依據《人民檢察院信訪工作規定》、《人民檢察院舉報工作規定》等辦理。

第四十條控告檢察部門可以依據《人民檢察院信訪工作規定》,向下級人民檢察院交辦涉及民事訴訟監督的信訪案件。

第四十一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民事案件,人民檢察院應當依職權進行監督:

(一)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二)審判、執行人員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等行為的;

(三)依照有關規定需要人民檢察院跟進監督的。

第四十二條下級人民檢察院提請抗訴、提請其他監督等案件,由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案件管理部門受理。

依職權發現的民事訴訟監督案件,民事檢察部門應當到案件管理部門登記受理。

第四十三條案件管理部門接收案件材料后,應當在三日內登記并將案件材料和案件登記表移送民事檢察部門;案件材料不符合規定的,應當要求補齊。

案件管理部門登記受理后,需要通知當事人的,民事檢察部門應當制作《受理通知書》,并在三日內發送當事人。

第五章審查

第一節一般規定

第四十四條民事檢察部門負責對受理后的民事訴訟監督案件進行審查。

第四十五條上級人民檢察院可以將受理的民事訴訟監督案件交由有管轄權的下級人民檢察院辦理。交辦的案件應當制作《交辦通知書》,并將有關材料移送下級人民檢察院。下級人民檢察院應當依法辦理,不得將案件再行交辦,作出決定前應當報上級人民檢察院審核同意。

交辦案件需要通知當事人的,應當制作《通知書》,并發送當事人。

第四十六條上級人民檢察院可以將案件轉有管轄權的下級人民檢察院辦理。轉辦案件應當制作《轉辦通知書》,并將有關材料移送下級人民檢察院。

轉辦案件需要通知當事人的,應當制作《通知書》,并發送當事人。

第四十七條人民檢察院審查民事訴訟監督案件,應當圍繞申請人的申請監督請求以及發現的其他情形,對人民法院民事訴訟活動是否合法進行審查。其他當事人也申請監督的,應當將其列為申請人,對其申請監督請求一并審查。

第四十八條申請人或者其他當事人對提出的主張,應當提供證據材料。人民檢察院收到當事人提交的證據材料,應當出具收據。

第四十九條人民檢察院應當告知當事人有申請回避的權利,并告知辦理案件的檢察人員、書記員等的姓名、法律職務。

第五十條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應當聽取當事人意見,必要時可以聽證或者調查核實有關情況。

第五十一條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可以依照有關規定調閱人民法院的訴訟卷宗。

通過拷貝電子卷、查閱、復制、摘錄等方式能夠滿足辦案需要的,可以不調閱訴訟卷宗。

第五十二條承辦人審查終結后,應當制作審查終結報告。審查終結報告應當全面、客觀、公正地敘述案件事實,依據法律提出處理建議。

承辦人通過審查監督申請書等材料即可以認定案件事實的,可以直接制作審查終結報告,提出處理建議。

第五十三條案件應當經集體討論,參加集體討論的人員應當對案件事實、適用法律、處理建議等發表明確意見并說明理由。集體討論意見應當在全面、客觀地歸納討論意見的基礎上形成。

集體討論形成的處理意見,由民事檢察部門負責人提出審核意見后報檢察長批準。

檢察長認為必要的,可以提請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

第五十四條人民檢察院對審查終結的案件,應當區分情況作出下列決定:

(一)提出再審檢察建議;

(二)提請抗訴;

(三)提出抗訴;

(四)提出檢察建議;

(五)終結審查;

(六)不支持監督申請。

控告檢察部門受理的案件,民事檢察部門應當將案件辦理結果書面告知控告檢察部門。

第五十五條人民檢察院在辦理民事訴訟監督案件過程中,當事人有和解意愿的,可以建議當事人自行和解。

第五十六條人民檢察院受理當事人申請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調解書監督的案件,應當在三個月內審查終結并作出決定。

對民事審判程序中審判人員違法行為監督案件和對民事執行活動監督案件的審查期限,依照前款規定執行。

第二節聽證

第五十七條人民檢察院審查民事訴訟監督案件,認為確有必要的,可以組織有關當事人聽證。

根據案件具體情況,可以邀請與案件沒有利害關系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特約檢察員、專家咨詢委員、人民調解員或者當事人所在單位、居住地的居民委員會委員以及專家、學者等其他社會人士參加聽證。

第五十八條人民檢察院組織聽證,由承辦該案件的檢察人員主持,書記員負責記錄。

聽證應當在人民檢察院專門聽證場所內進行。

第五十九條人民檢察院組織聽證,應當在聽證三日前通知參加聽證的當事人,并告知聽證的時間、地點。

第六十條參加聽證的當事人和其他相關人員應當按時參加聽證,當事人無正當理由缺席或者未經許可中途退席的,不影響聽證程序的進行。

第六十一條聽證應當圍繞民事訴訟監督案件中的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等問題進行。

對當事人提交的證據材料和人民檢察院調查取得的證據,應當充分聽取各方當事人的意見。

第六十二條聽證應當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一)申請人陳述申請監督請求、事實和理由;

(二)其他當事人發表意見;

(三)申請人和其他當事人提交新證據的,應當出示并予以說明;

(四)出示人民檢察院調查取得的證據;

(五)案件各方當事人陳述對聽證中所出示證據的意見;

(六)申請人和其他當事人發表最后意見。

第六十三條聽證應當制作筆錄,經當事人校閱后,由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拒絕簽名蓋章的,應當記明情況。

第六十四條參加聽證的人員應當服從聽證主持人指揮。

對違反聽證秩序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予以訓誡,責令退出聽證場所;對哄鬧、沖擊聽證場所,侮辱、誹謗、威脅、毆打檢察人員等嚴重擾亂聽證秩序的,依法追究責任。

第三節調查核實

第六十五條人民檢察院因履行法律監督職責提出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當事人或者案外人調查核實有關情況:

(一)民事判決、裁定、調解書可能存在法律規定需要監督的情形,僅通過閱卷及審查現有材料難以認定的;

(二)民事審判程序中審判人員可能存在違法行為的;

(三)民事執行活動可能存在違法情形的;

(四)其他需要調查核實的情形。

第六十六條人民檢察院可以采取以下調查核實措施:

(一)查詢、調取、復制相關證據材料;

(二)詢問當事人或者案外人;

(三)咨詢專業人員、相關部門或者行業協會等對專門問題的意見;

(四)委托鑒定、評估、審計;

(五)勘驗物證、現場;

(六)查明案件事實所需要采取的其他措施。

人民檢察院調查核實,不得采取限制人身自由和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等強制性措施。

第六十七條人民檢察院可以就專門性問題書面或者口頭咨詢有關專業人員、相關部門或者行業協會的意見。口頭咨詢的,應當制作筆錄,由接受咨詢的專業人員簽名或者蓋章。拒絕簽名蓋章的,應當記明情況。

第六十八條人民檢察院對專門性問題認為需要鑒定、評估、審計的,可以委托具備資格的機構進行鑒定、評估、審計。

在訴訟過程中已經進行過鑒定、評估、審計的,一般不再委托鑒定、評估、審計。

第六十九條人民檢察院認為確有必要的,可以勘驗物證或者現場。勘驗人應當出示人民檢察院的證件,并邀請當地基層組織或者當事人所在單位派人參加。當事人或者當事人的成年家屬應當到場,拒不到場的,不影響勘驗的進行。

勘驗人應當將勘驗情況和結果制作筆錄,由勘驗人、當事人和被邀參加人簽名或者蓋章。

第七十條需要調查核實的,由承辦人提出,部門負責人或者檢察長批準。

第七十一條人民檢察院調查核實,應當由二人以上共同進行。

調查筆錄經被調查人校閱后,由調查人、被調查人簽名或者蓋章。被調查人拒絕簽名蓋章的,應當記明情況。

第七十二條人民檢察院可以指令下級人民檢察院或者委托外地人民檢察院調查核實。

人民檢察院指令調查或者委托調查的,應當發送《指令調查通知書》或者《委托調查函》,載明調查核實事項、證據線索及要求。受指令或者受委托人民檢察院收到《指令調查通知書》或者《委托調查函》后,應當在十五日內完成調查核實工作并書面回復。因客觀原因不能完成調查的,應當在上述期限內書面回復指令或者委托的人民檢察院。

人民檢察院到外地調查的,當地人民檢察院應當配合。

第七十三條人民檢察院調查核實,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拒絕或者妨礙人民檢察院調查核實的,人民檢察院可以向有關單位或者其上級主管部門提出檢察建議,責令糾正;涉嫌犯罪的,依照規定移送有關機關處理。

第四節中止審查和終結審查

第七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中止審查:

(一)申請監督的自然人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表明是否繼續申請監督的;

(二)申請監督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三)本案必須以另一案的處理結果為依據,而另一案尚未審結的;

(四)其他可以中止審查的情形。

中止審查的,應當制作《中止審查決定書》,并發送當事人。中止審查的原因消除后,應當恢復審查。

第七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終結審查:

(一)人民法院已經裁定再審或者已經糾正違法行為的;

(二)申請人撤回監督申請或者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且不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

(三)申請監督的自然人死亡,沒有繼承人或者繼承人放棄申請,且沒有發現其他應當監督的違法情形的;

(四)申請監督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沒有權利義務承受人或者權利義務承受人放棄申請,且沒有發現其他應當監督的違法情形的;

(五)發現已經受理的案件不符合受理條件的;

(六)人民檢察院依職權發現的案件,經審查不需要采取監督措施的;

(七)其他應當終結審查的情形。

終結審查的,應當制作《終結審查決定書》,需要通知當事人的,發送當事人。

第六章對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的監督

第一節一般規定

第七十六條人民檢察院發現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規定情形之一的,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再審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第七十七條人民檢察院發現民事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再審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第七十八條下列證據,應當認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一項規定的“新的證據”:

(一)原審庭審結束前已客觀存在但庭審結束后新發現的證據;

(二)原審庭審結束前已經發現,但因客觀原因無法取得或者在規定的期限內不能提供的證據;

(三)原審庭審結束后原作出鑒定意見、勘驗筆錄者重新鑒定、勘驗,推翻原意見的證據;

(四)當事人在原審中提供的,原審未予質證、認證,但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主要證據。

第七十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二項規定的“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

(一)認定的基本事實沒有證據支持,或者認定的基本事實所依據的證據虛假、缺乏證明力的;

(二)認定的基本事實所依據的證據不合法的;

(三)對基本事實的認定違反邏輯推理或者日常生活法則的;

(四)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其他情形。

第八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六項規定的“適用法律確有錯誤”:

(一)適用的法律與案件性質明顯不符的;

(二)認定法律關系主體、性質或者法律行為效力錯誤的;

(三)確定民事責任明顯違背當事人有效約定或者法律規定的;

(四)適用的法律已經失效或者尚未施行的;

(五)違反法律溯及力規定的;

(六)違反法律適用規則的;

(七)適用法律明顯違背立法本意的;

(八)適用訴訟時效規定錯誤的;

(九)適用法律錯誤的其他情形。

第八十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七項規定的“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

(一)應當組成合議庭審理的案件獨任審判的;

(二)人民陪審員參與第二審案件審理的;

(三)再審、發回重審的案件沒有另行組成合議庭的;

(四)審理案件的人員不具有審判資格的;

(五)審判組織或者人員不合法的其他情形。

第八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九項規定的“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

(一)不允許或者嚴重限制當事人行使辯論權利的;

(二)應當開庭審理而未開庭審理的;

(三)違反法律規定送達起訴狀副本或者上訴狀副本,致使當事人無法行使辯論權利的;

(四)違法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其他情形。

第二節再審檢察建議和提請抗訴

第八十三條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發現同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再審檢察建議: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六)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回避的審判人員沒有回避的;

(七)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于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八)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九)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

(十)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十一)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第八十四條符合本規則第八十三條規定的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應當提請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抗訴

(一)判決、裁定是經同級人民法院再審后作出的;

(二)判決、裁定是經同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作出的;

(三)其他不適宜由同級人民法院再審糾正的。

第八十五條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發現同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提請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抗訴:

(一)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二)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第八十六條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發現民事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再審檢察建議,也可以提請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抗訴。

第八十七條對人民法院已經采納再審檢察建議進行再審的案件,提出再審檢察建議的人民檢察院一般不得再向上級人民檢察院提請抗訴。

第八十八條人民檢察院提出再審檢察建議,應當制作《再審檢察建議書》,在決定提出再審檢察建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將《再審檢察建議書》連同案件卷宗移送同級人民法院,并制作決定提出再審檢察建議的《通知書》,發送當事人。

人民檢察院提出再審檢察建議,應當經本院檢察委員會決定,并將《再審檢察建議書》報上一級人民檢察院備案。

第八十九條人民檢察院提請抗訴,應當制作《提請抗訴報告書》,在決定提請抗訴之日起十五日內將《提請抗訴報告書》連同案件卷宗報送上一級人民檢察院,并制作決定提請抗訴的《通知書》,發送當事人。

第九十條人民檢察院認為當事人的監督申請不符合提出再審檢察建議或者提請抗訴條件的,應當作出不支持監督申請的決定,并在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制作《不支持監督申請決定書》,發送當事人。

第三節抗訴

第九十一條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調解書,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調解書,發現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二百零八條規定情形的,應當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第九十二條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應當制作《抗訴書》,在決定抗訴之日起十五日內將《抗訴書》連同案件卷宗移送同級人民法院,并制作決定抗訴的《通知書》,發送當事人。

第九十三條人民檢察院認為當事人的監督申請不符合抗訴條件的,應當作出不支持監督申請的決定,并在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制作《不支持監督申請決定書》,發送當事人。下級人民檢察院提請抗訴的案件,上級人民檢察院可以委托提請抗訴的人民檢察院將《不支持監督申請決定書》發送當事人。

第四節出庭

第九十四條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的案件,人民法院再審時,人民檢察院應當派員出席法庭。

第九十五條受理抗訴的人民法院將抗訴案件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的,提出抗訴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指令再審人民法院的同級人民檢察院派員出庭。

第九十六條檢察人員出席再審法庭的任務是:

(一)宣讀抗訴書;

(二)對依職權調查的證據予以出示和說明。

檢察人員發現庭審活動違法的,應當待休庭或者庭審結束之后,以人民檢察院的名義提出檢察建議。

第七章對審判程序中審判人員違法行為的監督

第九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八條第三款規定的審判程序包括:

(一)第一審普通程序;

(二)簡易程序;

(三)第二審程序;

(四)特別程序;

(五)審判監督程序;

(六)督促程序;

(七)公示催告程序;

(八)海事訴訟特別程序;

(九)破產程序。

第九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八條第三款的規定適用于法官、人民陪審員、書記員。

第九十九條人民檢察院發現同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程序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

(一)判決、裁定確有錯誤,但不適用再審程序糾正的;

(二)調解違反自愿原則或者調解協議的內容違反法律的;

(三)符合法律規定的起訴和受理條件,應當立案而不立案的;

(四)審理案件適用審判程序錯誤的;

(五)保全和先予執行違反法律規定的;

(六)支付令違反法律規定的;

(七)訴訟中止或者訴訟終結違反法律規定的;

(八)違反法定審理期限的;

(九)對當事人采取罰款、拘留等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違反法律規定的;

(十)違反法律規定送達的;

(十一)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的;

(十二)審判人員實施或者指使、支持、授意他人實施妨害民事訴訟行為,尚未構成犯罪的;

(十三)其他違反法律規定的情形。

第一百條人民檢察院依照本規則第九十九條提出檢察建議的,應當制作《檢察建議書》,在決定提出檢察建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將《檢察建議書》連同案件卷宗移送同級人民法院,并制作決定提出檢察建議的《通知書》,發送申請人。

第一百零一條人民檢察院認為當事人申請監督的審判程序中審判人員違法行為不存在或者不構成的,應當作出不支持監督申請的決定,并在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制作《不支持監督申請決定書》,發送申請人。

第八章對執行活動的監督

第一百零二條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在民事執行活動中違反法律規定的情形實行法律監督。

第一百零三條人民檢察院對民事執行活動提出檢察建議的,應當經檢察委員會決定,制作《檢察建議書》,在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將《檢察建議書》連同案件卷宗移送同級人民法院,并制作決定提出檢察建議的《通知書》,發送當事人。

第一百零四條人民檢察院認為當事人申請監督的人民法院執行活動不存在違法情形的,應當作出不支持監督申請的決定,并在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制作《不支持監督申請決定書》,發送申請人。

第九章案件管理

第一百零五條人民檢察院案件管理部門對民事訴訟監督案件實行流程監控、案后評查、統計分析、信息查詢、綜合考評等,對辦案期限、辦案程序、辦案質量等進行管理、監督、預警。

第一百零六條民事檢察部門在辦理案件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在作出決定之日起三日內到本院案件管理部門登記:

(一)決定中止和恢復審查的;

(二)決定終結審查的。

第一百零七條案件管理部門發現本院辦案部門或者辦案人員在辦理民事訴訟監督案件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及時提出糾正意見:

(一)法律文書使用不當或存在明顯錯漏的;

(二)無正當理由超過法定的辦案期限未辦結案件的;

(三)侵害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訴訟權利的;

(四)未依法對民事審判活動以及執行活動中的違法行為履行法律監督職責的;

(五)其他違反規定辦理案件的情形。

具有前款規定的情形但情節輕微的,可以向辦案部門或者辦案人員進行口頭提示;情節較重的,應當向辦案部門發送《案件流程監控通知書》,提示辦案部門及時查明情況并予以糾正;情節嚴重的,應當向辦案部門發送《案件流程監控通知書》,并向檢察長報告。

辦案部門收到《案件流程監控通知書》后,應當在五日內將核查情況書面回復案件管理部門。

第一百零八條案件管理部門對以本院名義制發的民事訴訟監督法律文書實施監督管理。

第一百零九條人民檢察院辦理的民事訴訟監督案件,辦結后需要向其他單位移送案卷材料的,統一由案件管理部門審核移送材料是否規范、齊備。案件管理部門認為材料規范、齊備,符合移送條件的,應當立即由有關部門按照相關規定移送;認為材料不符合要求的,應當及時通知辦案部門補送、更正。

第一百一十條人民法院向人民檢察院送達的民事判決書、裁定書或者調解書等法律文書,由案件管理部門負責接收,并即時登記移送民事檢察部門。

第一百一十一條人民檢察院在辦理民事訴訟監督案件過程中,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提出有關申請、要求或者提交有關書面材料的,由案件管理部門負責接收,需要出具相關手續的,案件管理部門應當出具。案件管理部門接收材料后應當及時移送民事檢察部門。

第十章其他規定

第一百一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提出改進工作的檢察建議:

(一)人民法院對民事訴訟中同類問題適用法律不一致的;

(二)人民法院在多起案件中適用法律存在同類錯誤的;

(三)人民法院在多起案件中有相同違法行為的;

(四)有關單位的工作制度、管理方法、工作程序違法或者不當,需要改正、改進的。

第一百一十三條民事檢察部門在履行職責過程中,發現涉嫌犯罪的行為,應當及時將犯罪線索及相關材料移送本院相關職能部門。

人民檢察院相關職能部門在辦案工作中,發現人民法院審判人員、執行人員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等違法行為,可能導致原判決、裁定錯誤的,應當及時向民事檢察部門通報。

第一百一十四條人民檢察院向人民法院或者有關機關提出監督意見后,發現監督意見確有錯誤或者有其他情形確需撤回的,應當經檢察長批準或者檢察委員會決定予以撤回。

上級人民檢察院發現下級人民檢察院監督錯誤或者不當的,應當指令下級人民檢察院撤回,下級人民檢察院應當執行。

第一百一十五條人民法院對人民檢察院監督行為提出建議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在一個月內將處理結果書面回復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對回復意見有異議,并通過上一級人民法院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提出的,上一級人民檢察院認為人民法院建議正確,應當要求下級人民檢察院及時糾正。

第一百一十六條人民法院對民事訴訟監督案件作出再審判決、裁定或者其他處理決定后,提出監督意見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對處理結果進行審查,并填寫《民事訴訟監督案件處理結果審查登記表》。

第一百一十七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按照有關規定跟進監督或者提請上級人民檢察院監督:

(一)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抗訴案件作出的判決、裁定、調解書仍符合抗訴條件的;

(二)人民法院對人民檢察院提出的檢察建議未在規定的期限內作出處理并書面回復的;

(三)人民法院對檢察建議的處理結果錯誤的。

第一百一十八條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適用法律確屬疑難、復雜,本院難以決斷的重大民事訴訟監督案件,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請示。

請示案件依照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下級人民檢察院請示件、下級人民檢察院向最高人民檢察院報送公文的相關規定辦理。

第一百一十九條制作民事訴訟監督法律文書,應當符合規定的格式

民事訴訟監督法律文書的格式另行制定。

第一百二十條人民檢察院可以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發送法律文書。

第一百二十一條人民檢察院發現制作的法律文書存在筆誤的,應當作出《補正決定書》予以補正。

第一百二十二條人民檢察院辦理民事訴訟監督案件,應當按照規定建立民事訴訟監督案卷。

第一百二十三條人民檢察院辦理民事訴訟監督案件,不收取案件受理費。申請復印、鑒定、審計、勘驗等產生的費用由申請人直接支付給有關機構或者單位,人民檢察院不得代收代付。

第十一章附則

第一百二十四條本規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本院之前公布的其他規定與本規則內容不一致的,以本規則為準。

(法規來源)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徐圣佳

徐圣佳

執業證號:

13301201911108491

浙江援手律師事務所

簡介:

多年法律工作經驗,為當事人爭取最大權益。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徐圣佳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律常識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丹县| 赤水市| 汽车| 赤峰市| 石泉县| 彭州市| 华安县| 晴隆县| 嘉祥县| 洞头县| 兰西县| 敦煌市| 淳化县| 河南省| 万荣县| 云梦县| 安新县| 赤壁市| 浑源县| 巫山县| 噶尔县| 吉水县| 堆龙德庆县| 内丘县| 柘荣县| 横峰县| 毕节市| 武乡县| 江源县| 英德市| 元谋县| 阿尔山市| 长岛县| 磐安县| 儋州市| 玉屏| 东阳市| 乐安县| 炎陵县| 营山县| 乌鲁木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