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開一事一申請怎么理解
“一事一申請”的原則是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工作的意見》的規定:“在實際工作中,有時會遇到一個申請要求公開分屬多個行政機關制作或保存的政府信息,有的申請公開的信息類別和項目繁多,受理機關既不能如需提供,又難以一一指明哪條信息不存在,哪條信息屬于哪個行政機關公開,影響了辦理時效。
為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申請人盡快獲取所申請公開的信息,對一些要求公開項目較多的申請,受理機關可要求申請人按照“一事一申請”原則對申請方式加以調整:即一個政府信息公開申請只對應一個政府信息項目”。
根據此規定,按照“一事一申請”原則,規定分事申請,是針對信息類別和項目繁多或者由多個部門保存、制作的政府信息,為方便工作及辦理時效,而不能作為政府機關刁難老百姓、推諉、官僚的利器。
整體來講,我國的司法環境有待改善及政府機關依法行政的意識及執行力度不夠,造成不公正、不公平的事情眾多,擁有14億人口大國,如果不能完善法治,那么再輝煌的物質成就也會毀于一旦。作為一位法律工作者,也只能為法治的推進付出力所能及的努力。
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的概念
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根據自身生產、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各級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申請獲取相關政府信息的行為。
從行政機關的角度看,依申請公開信息和主動公開信息是政府信息公開的兩種基本方式,二者存在互補和轉換的關系。兩種公開方式在制度設計的功能上不同:主動公開信息是為了滿足社會公眾普遍的信息需求,是行政機關對社會公眾“點對面”的服務。依申請公開信息是為了滿足特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個人信息需求,是行政機關對特殊需求人群的“點對點”的服務。
社會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信息對社會主體的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影響和作用越來越大。據相關統計,行政機關目前掌握著80%的信息,包括行政管理信息、市場信息、服務信息、宏觀決策信息、社會環境信息等等。這些信息對于促進資源合理配置、規范市場經濟秩序,進而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更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進行生產、生活、科學研究和做出各項決策的基礎和先決條件。因此,一方面行政機關應當主動公開其掌握的政府信息,另一方面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向行政機關申請獲取政府信息。
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的形式要求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行政機關申請獲取政府信息需提交申請,這既是具體行使《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賦予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權的行為體現,也是行政機關具體履行依申請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供政府信息職責的前置程序。因此,《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的形式要求:
1.載體要求。《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二十條明確指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行政機關申請獲取政府信息的,應當采取書面形式。為適應互聯網發展和電子政務的需要,提出書面形式的變通形式——數據電文。同時,從方便申請人的角度出發,規定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口頭提出,由行政機關代為填寫以形成書面材料。
2.申請內容要求。《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二十條第二款明確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內容上的三個要求:一是申請人基本信息應當明確,包括申請人的姓名、名稱;二是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的內容描述。關于這一點,實踐中往往容易被理解為“對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內容明確”。事實上,此條只是規定了申請人提出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時應當對所需要的政府信息內容做出描述,這是政府信息公開申請“形式上的要求”,至于該“內容描述”是否明確、是否與自身生產、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有關等等,則是在當事人向行政機關提出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由行政機關受理后根據不同情形進行處理的階段應該考慮的問題。三是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的形式要求。此條明確的是申請人要求行政機關以何種方式向其提供政府信息。從實踐中看,當事人可以選擇書面材料以及光盤、磁盤、電子郵件等形式。
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的實質要求——“三需要”
當事人向行政機關提出政府信息公開申請,除應當具備上述形式要求外,還應當具備實質要求。所謂實質要求是指《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十三條規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向行政機關申請政府信息公開需根據“自身生產、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即“三需要”。此條規定的是申請人申請政府信息的內容與申請者需要之間的關系。這種規定的預設是申請人申請政府信息公開,往往不是為了公開而公開,而是為了實現與其自身利益有關的其他目的。
那么,如何把握申請人向行政機關申請政府信息公開是依據“自身生產、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本文認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向行政機關提出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時,往往主觀上就會認為申請獲取的政府信息與其自身生產、生活、科研等有特殊需要,排除那些純粹為了申請而申請的、懷著給行政機關制造麻煩的不當目的等等極端少數情況,一般可以認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行政機關提出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時主觀上其申請獲取的政府信息與其自身有特殊需要的關聯。這一標準即為“主觀標準”。
之所以在政府信息公開申請階段對“特殊需要”采取“主觀標準”,主要基于如下考慮:第一,向行政機關申請獲取政府信息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一項權利,在當前行政機關主動公開政府信息還不能滿足社會公眾需要的情形下,尤為重要。第二,在這項權利中,當事人提出申請是否根據“自身生產、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如果判斷權掌握在行政機關手中,那么這項權利會大大打折扣,行政機關會基于自身考慮以“與申請人自身生產、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沒有關系”為由將大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拒之門外。相反,采取主觀標準,即是否根據“自身生產、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由申請人自身來判斷,既是保障當事人這一項權利的需要,也是《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立法宗旨所在。[9]第三,在申請環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行政機關提交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是一項程序性的權利,只要申請人符合了信息公開申請的形式要件以及主觀特殊需要,就可以被認為是一項符合《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要求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如果在申請環節就以“與申請人自身生產、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沒有關系”為由剝奪掉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權,不僅不符合《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立法宗旨,也是無任何法律依據的。在《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十三條中規定的“可以根據生產、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只是為了限制那些純粹為了申請而申請、懷著給行政機關制造麻煩的目的而申請等等不符合《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立法精神的極端少數情形,也就是說,這一規定只是具有“引導”“規范”等作用,而不應當被理解為行政機關可以以此為理由剝奪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權。第四,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施行<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10]中指出“對申請人申請公開與本人生產、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無關的政府信息,可以不予提供”,往往容易被誤解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向行政機關申請政府信息公開時需具備“與本人生產、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有關”。其實不然,實際上本條規定的并不是在政府信息公開申請階段,而是行政機關在處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時的規定,并沒有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政府信息公開的申請權作出限制,并不是申請政府信息公開的“必要條件”。其次,上述誤解實際上是法律解釋上的不當,不當之處在于:將政府信息公開處理階段的規定經過反面解釋套用到政府信息公開的申請階段。
因此,關于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的實質要求,也即申請人向行政機關申請政府信息公開是否根據“自身生產、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應當從基于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權的立場出發,采取申請人方的“主觀標準”。
從上面可以看出政府信息的公開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便利,由于信息的公開,人們可以更好的行使監督權,律霸網小編呼吁大家要加強行使監督權,努力完善政府機關的服務,做到更好的從民眾出發,到民眾中去,信息的公開方便人們的辦事,增強辦事效率,是這個社會所提倡的珍惜時間。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賠償有什么法定程序
2021-03-18被遣送出境是什么意思
2021-02-27承租人優先購買權被侵犯后應怎么尋求救濟
2020-12-20擔保抵押同意書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07無錢還債擔保公司拖車合法嗎
2021-03-21車禍幾年之后死了還用負刑事責任
2020-12-05訂婚后女方要求退婚怎么辦
2021-01-09交通事故訴訟費能否稅前扣除
2021-02-07學校應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2021-02-28什么是業主委員會,業主委員會成立條件有哪些
2020-12-06實踐中 如何認定勞動關系解除的時間
2021-02-18什么是以房養老
2021-01-24存款保險事關錢包,12件事你必須知道
2021-01-28產品責任險中保險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1-02-06出國旅游保險選購要注意的點有哪些
2020-11-23什么是人身保險合同
2020-11-18試析保險合同中的幾對基本概念是什么
2021-03-22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 由何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2020-12-22汽車自滑撞死司機保險也得賠
2020-11-11交通事故保險怎么理賠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