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違約是合同在履行過程中一個比較常見的情況,如果一方違約那么就有可能造成合同的解除。此時,違約方需要向守約方承擔一定的損害賠償責任。多數時候合同里面都有關于違約的條款約定。究竟合同違約條款有哪些?以下是具體介紹。
1、預期違約。即在合同履行期限到來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的行為。預期違約最早來源于英國法庭的判例,即1853年奧徹斯特訴戴納特爾案。后被英美法系國家廣泛采納,并形成一項制度。因此我國《合同法》第108條明確規定:“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 方可以在履行期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笨梢钥闯鲱A期違約分為明示違約和默示違約兩種形式,且守約方有選擇權,可以積極要求賠償,也可消極等待。
2、不履行。即完全不履行,指當事人根本未履行任何合同義務的違約情形。從不履行的原因看,既可能是當事人雖然能夠履行但是拒絕履行,也可能是當事人不能履行債務。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或拒絕履行債務,債權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追究債務人的違約責任?! ?/p>
3、遲延履行。即指在合同履行期限屆滿而未履行債務。包括債務人遲延履行和債權人遲延履行。債務人遲延履行是指合同履行期限屆滿,或者在合同未定履行期限時,在債權人指定 的合理期限屆滿,債務人未履行債務。債權人遲延履行表現為債權人對于債務人的履行應當接受而無正當理由拒不接受,即遲延接受履行。
4、不適當履行。即指雖有履行但履行質量不符合合同約定或法律規定的違約情形。包括瑕疵履行和加害給付兩種情形。瑕疵履行是指一般所謂的履行質量不合格的違約情形。加害給付,是指債務人因交付的標的物的缺陷而造成他人的人身、財產損害的行為。分別規定于《合同法》第112條和第113條?! ?/p>
另外,債務人未按合同約定的標的、數量、履行方式和地點而履行債務的行為,主要包括:(1)部分履行行為;(2)履行方式不適當;(3)履行地點不適當;(4)其他違反附隨義務的行為。這些也應當屬于不適當履行。
合同違約的情況主要包括了上述四個方面,即預期違約、不履行、延遲履行和不適當履行。無論是出現哪一種情況,守約方都可以要求對方就此進行賠償,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希望律霸小編帶的內容能夠對你有所幫助,感謝你的閱讀!
勞動合同中違約金的規定
勞動者應當如何支付違約金?哪些情形下支付?
合同法違約金的相關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林地耕地征收土地時如何認定
2021-02-12貨車剎車失靈乘客跳車身亡,車輛掛靠公司有責任嗎
2020-12-01組織、領導、積極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
2021-03-22婚內出軌是否影響財產分割
2021-03-01房屋賣了又辦理抵押是否可以強制執行
2021-01-03框架合同是否需要約定有效期
2021-02-23越權代理與無權代理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17代拍協議范本
2021-01-31租房怎么防中介風險
2020-12-17室內設計和施工哪個更好
2021-02-25怎么約定商業秘密
2021-03-05員工實習期間應得工資
2020-12-06懷孕期間,單位能單方調崗降薪嗎
2021-02-09數據倉庫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0-12-02工傷意外險理賠多少錢
2020-12-07產品責任險的特點有哪些
2021-03-19飛機延誤幾小時有賠償
2021-01-23推薦最佳車險方案
2021-03-01意外事故保險公司是否可以不負責賠償
2020-11-10深圳一女子墜橋身亡,能獲人身意外險理賠嗎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