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訴案件的收案范圍
對自訴案件范圍,國外立法例主要采取特定化和泛化兩種方式。所謂特定化,就是刑訴法規定幾種特定的犯罪為自訴案件。如德國《刑事訴訟法》第374條規定,對于下列之一的犯罪行為,被害人可以通過自訴途徑予以追究,無需事先告訴檢察院:(1)非法侵入罪(刑法第123條),(2)不是針對《刑法典》第194條第四款所指政治團體的侮辱罪(刑法第185條至第187條a、第189條),(3)侵犯通信秘密罪(刑法第202條),(4)傷害罪(刑法第223條、第223a條、第230條),(5)威脅罪(刑法第241條),(6)損壞財產罪(刑法第303條),(7)《反不當競爭法》以及《專利法》、《實用新型專利法》、《半導體保護法》、《瀕危動、植物保護法》、《商標法》、《設計注冊法》、《版權法》、《造型藝術及攝影作品著作權法》等規定的犯罪。①所謂泛化規定方式,是指自訴案件范圍不局限于特定的犯罪案件,而是在法律原則上確認對一切犯罪或者對一切侵犯了公民人身和財產權益的犯罪,被害人和其他有自訴權的人都可以提起自訴。如英國對自訴案件范圍就未明確限制。但即使如此,由于自訴權人缺乏取證和訴訟能力,大部分案件仍然必須由警察機關偵查并由檢察機關提起并支持公訴。
我國1979年刑事訴訟法將自訴案件范圍限制在告訴才處理和其他不需要進行偵查的輕微刑事案件的范圍內,即特定的八種輕微刑事犯罪案件。1996年修改的刑事訴訟法擴大了自訴案件范圍,在自訴案件范圍的確定上,采取了將特定化與泛化相結合的方式。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的規定,自訴案件,包括告訴才處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以及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三類。對于第一類和第二類自訴案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刑事訴訟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等六家單位在共同制定的《關于刑事訴訟法實施中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六部委規定》)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的有關規定中明確規定了告訴才處理的案件包括侮辱、誹謗案;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虐待案及侵占案?!氨缓θ擞凶C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是指:(1)故意傷害案(輕傷);(2)重婚案;(3)遺棄案;(4)妨害通信自由案;(5)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案;(6)生產、銷售偽劣商品案件(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7)侵犯知識產權案件(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8)屬于刑法分則第四章、第五章規定的,對被告人可以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其他輕微刑事案件。這里采取了特定化的規定。第三類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則是泛化規定。法律沒有規定特定的犯罪案件,而是在法律原則上確認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案件,在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時候,可以提起自訴。
第一類告訴才處理,是指某些刑事案件,必須先由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提出控告,否則,法院則不予受理?!安桓娌焕怼笔侨嗣穹ㄔ禾幚戆讣囊粭l基本原則。根據刑訴法和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此類案件包括侮辱、誹謗案;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虐待案及侵占案。法律將這類案件對行為人的追訴權賦予被害人行使,是否向法院起訴完全取決于被害人的意志,國家不主動干預。是考慮到這類案件的社會危害性較小。97刑法將侵占案列入告訴才處理案件,也是考慮到被害人對涉及自己的財產有實際處分權,對他人侵占的財產是否起訴追究有權自行決定。對于此類案件屬于自訴案件,在理論上和實踐中基本上沒有爭議。
第二類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读课幎ā分忻鞔_規定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是指:(1)故意傷害案(輕傷);(2)重婚案;(3)遺棄案;(4)妨害通信自由案;(5)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案;(6)生產、銷售偽劣商品案件(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7)侵犯知識產權案件(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8)屬于刑法分則第四章、第五章規定的,對被告人可以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其他輕微刑事案件。但是這類案件不同于告訴才處理的案件,告訴才處理的案件只能由自訴人提起自訴,而此類案件屬于可自訴也可公訴的案件,在此類案件發案時,若被害人尚不明確誰是犯罪行為人或者沒有充分的證據證明是被告人實施的犯罪時,被害人有權向公安機關報案和控告,公安機關應作為公訴案件立案偵查。也就是說能否作為自訴案件是由被害人有無充足證據決定的。當被害人能夠提供充分的證據時就可以向法院起訴而成為自訴案件,而沒有足夠的證據時,被害人有權向公安機關報案控告。即使被害人遭受犯罪侵害后不主動地報案和控告,公安機關發現犯罪事實或犯罪嫌疑人并認為有必要時也應立案偵查。在被害人不控告不起訴的情況下,司法機關發現犯罪事實或犯罪嫌疑人時應當進行立案偵查。只有這樣才符合法律規定,也才能切實維護被害人的合法權益。
上述八種案件被確定為由法院直接受理的輕微刑事案件,解決了被害人在向公安機關控告而公安機關認為案件不嚴重、不需要偵查而不予立案時,以保證被害人控告權的行使。但在賦予被害人起訴權的同時,也加重了被害人的義務,即須舉證證明被告人有罪并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類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從性質上講,此規定中的自訴案件是從公訴案件轉化而來的,公訴不究,自訴啟動,自訴是作為一種補救措施來運用的,其提起是以國家不啟動訴訟程序為前提的,二者在發生時間上存在前后。對此類案件,理論上又稱之為“公訴轉自訴”。關于公訴轉自訴案件范圍的規定,《刑事訴訟法》有兩條規定。一是第一百四十五條規定“對于有被害人的案件,決定不起訴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將不起訴決定書送達被害人,被害人如果不服,可以自收到決定書后7日以內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申訴,請求提起公訴。人民檢察院應當將復核決定告知被害人。對人民檢察院維持不起訴決定的,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被害人也可以不經申訴,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人民檢察院應當將有關案件材料移送人民法院。”二是第一百七十條第三項的規定,即“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屬于自訴案件。因這兩條規定明顯存在不協調的地方,對自訴案件具體性質或范圍未作出明確限定,造成實踐中對法律適用上的不一致,從而導致自訴案件范圍的隨意擴大。對此筆者的觀點是,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是專門規定自訴受理案件范圍的條款,并且在受理的范圍上涵蓋了公安機關和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的案件。因此,應該以該條的規定確定“公訴轉自訴案件”的范圍。但是,對于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作嚴格的解釋,因為從《六部委規定》對第二類第八種自訴案件和第三類“公訴轉自訴”的規定來看,兩者既有明顯的區別,同時也有一定的聯系。前者明確規定為《刑法》第四、第五章的犯罪,并且規定了犯罪的程度,而后者規定為侵害被害人人身和財產權力的行為,但對犯罪的程度沒有限制。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后者對前者的犯罪類型作了限制,意在排除《刑法》第四章中侵犯公民民主權力的犯罪。而后者對此類犯罪的程度比前者的條件有所放寬,意在使即使是嚴重的侵犯被害人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在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時,亦可通過自訴的途徑加以救濟。但并不是說凡是侵犯了受害人人身和財產權力的犯罪都可以自訴。
也就是說,“公訴轉自訴”中強調的是犯罪行為的性質,而非犯罪的后果。如果被告人實施的行為不是侵犯公民人身權力的行為或者侵犯財產權力的行為,即使造成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或財產權力的后果,受害人也不能因為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而享有自訴權。比如交通肇事的受害人就不能因為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而向法院提起自訴。理由就在于交通肇事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雖然造成了侵害公民人身權利的后果,受害人并不享有自訴權。也許有人認為這僅僅是立法技術上的問題,對此應該作目的解釋,認為法律之所以這樣規定,是為了解決實踐中存在的被害人告狀難的情況,目的就在于擴大自訴案件的范圍,加強和完善對犯罪的追訴機制,更好的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但須知現代刑事起訴制度是一種以公訴為主的制度。在保留自訴的國家,原則上將自訴案件的范圍限制在情節比較輕微和侵犯的直接客體為公民個人權益方面的犯罪。②在我國修改刑訴法時對是否增加此規定本身就存在爭議,雖然最后增加了這一規定,但對于其范圍并沒有擴大到任何犯罪都可以自訴的程度。另外,在這里有必要對“不予追究”稍作分析,根據刑訴法有關條款的規定,“不予追究”是指公安機關和檢察院對行為人不追究刑事責任,并終止刑事訴訟程序的訴訟活動。對于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形式,在實踐中認識并不一致,較為普遍的觀點是指不立案和不起訴。筆者認為還應包括撤消案件。構成這種自訴案件,可以說是由公訴案件轉化成的自訴案件。也就是說這類犯罪案件本應屬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的范圍,并應由檢察機關依法向法院提起公訴,但是在公安和檢察機關不予追訴,被害人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護和實現的情況下的一種補救性的起訴方式。
二、提起自訴的條件
根據《刑事訴訟法》和最高法院《解釋》的有關規定,人民法院受理的自訴案件必須符合四個條件:1、屬于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范圍;2、屬于受訴人民法院管轄;3、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告訴的;4、必須有明確的被告人、具體的訴訟請求和證明被告人犯罪事實的證據。
在此有必要說明的是,對于自訴案件的主體范圍,根據《刑事訴訟法》第八十八條和《解釋》第一百八十七條的規定,法院受理的自訴案件必須是“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告訴的”。這就涉及自訴案件被害人的主體是僅限于公民個人,還是包括法人的問題,但立法上不太明確。對此,有一部分學者認為,在侵犯財產權利的案件中,法人往往是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從而引起自訴。筆者同意這一觀點,其主要理由是:法人的財產權益可能因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損害,從而在事實上成為刑事被害人。我國刑法分則規定的侵犯財產方面的犯罪,許多就是直接侵害法人的合法權益。從“被害人是指遭受犯罪行為直接侵害的人”這一概念出發,法人符合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三)項規定的自訴人條件。借鑒有些國家立法先例,自訴案件的起訴主體并不限于自然人。如德國刑事訴訟法第374條第3項規定:“具有法人資格的團體、公司和其他協會在民事訴訟中可以提出這種請求的,在他們為被害一方當事人時,則民事訴訟中代表他們的人,也具有在刑事訴訟中提出自訴的權利”。所以,法人為被害人時,也可以由其法定代表人提起自訴。③
另外,自訴案件是否應當受起訴時效的限制,法律未作特殊規定,但這并不意味著自訴案件不受追訴時效的限制。對此我國《刑法》第八十七條至八十九條對犯罪追訴時效作了一般規定,因此,自訴人提起自訴自訴應當在追訴時效期限內提出。也就是說,自訴案件的起訴時效適用《刑法》關于犯罪時效的一般規定。關于自訴案件的起訴時效,國外立法例主要有兩種做法。一是與我國相同,由刑法典規定追訴時效,起訴時效適用刑法典追訴時效的一般規定。另一種是對自訴案件的起訴時效作特別規定,主要以德國、奧地利等大陸法系國家為代表。奧地利刑事訴訟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為六個星期,意大利刑法典第一百二十七條規定為三個月,均從自認人知悉時開始計算。德國法律也規定為三個月。從這些規定來看,在這些國家中,自訴時效不同于一般的犯罪追訴時效。犯罪追標時效期限從犯罪之日起計算,而自訴時效則是以自訴人得知犯罪行為時起計算,性質上更接近于民法規定的提起侵權行為之訴或損害賠償之訴的時效概念。
可見,僅以犯罪的追訴時效約束被害人的自訴權,并不能明確限定公訴轉自訴案件的訴訟期限。但是,如果不明確規定這一訴訟期限,而無期限地承認這部分案件被害人的自訴權,則既不利于社會關系的穩定,也不利于保護被告人的合法權益。并且隨著證據的散失或證據證明力的耗散,也為查明案件、公正審判以及充分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權益增加了難度。因此有關立法及司法解釋應當明確規定此類案件的訴訟期限,以對被害人自訴權的及時行使予以引導和督促。
三、自訴案件的立案審查
自訴案件的立案審查包括形式審查和實質審查。形式審查主要是指對訴狀、證據及起訴手續的形式要件審查處理,如訴狀不合要求或者存在瑕疵,可指令自訴人在規定期限內予以補正,訴狀、證據及相關手續欠缺,應令原告在一定期限內補辦等。實質審查主要指對訴的利益、訴訟請求的范圍與正當性、證明起訴成立的證據的證明力、法院管轄權問題的審查處理。自訴案件的立案審查應當進行形式審查還是實質審查,在理論和事務上均有爭議。有人認為立案審查僅僅是形式審查,主要是對自訴人的訴狀或口訴筆錄是否符合法定的要求、有無明確的被告人和具體的訴訟請求、有無證明被告人犯罪的證據等進行審查,至于主體是否合法、是否有本院管轄、證據是否確實充分則是在審理中解決的問題,而不應當在立案審查時解決,否則,在立案中就確定被告人有罪或無罪,審理便只是徒具形式而已。比如對證據的審查,自訴人提供了被告人犯罪的證據,符合形式要件,就應當立案,經審理若自訴人提供的證據不能證明被告人有罪,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即可。而不應當在立案階段就對證據的證明力進行審查。另一種觀點則是,刑事自訴案件的立案審查應當是實質審查,認為,刑事自訴案件的立案審查不同于民商事案件的立案審查,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一條和最高法院《解釋》第一百八十八條的規定,對于自訴案件,人民法院對自訴案件審查的內容包括:是否符合自訴案件的收案范圍;證據是否充分;犯罪是否已過追訴時效期限;被告人是否死亡;被告人是否下落不明;是否就同一事實又告訴的等等。由此認為,人民法院對自訴案件的審查不僅要審查案件的程序性問題,同時也要審查案件的實體性問題,這與人民法院對公訴案件僅作形式審查是有原則區別的。從刑事訴訟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來看,都要求自訴人提供證據,而且要求提供“足夠的證據”,即要達到一定的證明標準,否則,其起訴將被駁回。自訴人在起訴時的舉證要達到的證明標準,立法上沒有明確規定,僅用“有證據證明”,“有足夠證據”,以及“證據充分”來說明。這些詞涵蓋的范圍實在太不確定,尤其是“證據充分”是對證據的數量要求,不僅在立案時要求“證據充分”,而且在偵查終結,提起公訴以及做出判決時都要求“證據充分”這樣一來,使得自訴案件在立案與審判時的證明標準似乎一樣,造成了一些法院對自訴案件的立案審查要求立案時自訴人的舉證達到以做出判決時所需的證據數量。④因此無怪乎有自訴人說,能立上案,官司就算贏了。由于這個標準不是很具體,如果理解的過低,就容易導致訴權的濫用,過高則使被害人權利不能得到較好的保障,使可能構成犯罪的人逍遙法外。筆者認為,刑事自訴案件的立案審查主要是形式審查,其理由是,起訴時自訴人提供的證據能證明其訴訟主張所包含的基本事實(如犯罪構成中的主體、客觀方面)存在就算是“足夠”了,對于證據的真偽可不予追究過細,只要不是明顯的偽證即可,沒必要做到“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笆聦嵅磺?,證據不足”應當是法院的判決標準,而不是自訴人的起訴標準,如果把兩者混為一談,實質上會使法院在立案審查時就對實體問題進行了審查而且作出實體認定”。⑤當然,如果自訴人連證明基本事實的證據都沒有,那么他在訴訟中也是很被動的,并且會導致行使訴權與履行義務的不對稱,不利于社會秩序的穩定;如果要定位為證據充分確鑿,就會浪費訴訟資源,畢竟開庭審理階段還要開示證據和質證,并且還會導致自訴人可能因不能達到證明責任標準而被迫放棄起訴權,其合法權益便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護,也不利于對犯罪行為進行有效的追訴。
因為自訴案件的審查主要是形式審查,但也有實質審查,所以這種審查往往既涉及案件程序性問題,又涉及案件實體性問題,具有對案件審理裁判的性質,所以在審查的程序上應當符合正當程序的要求。因此,審查標準應當明確,審查過程應有當事人參與,審查結果應受救濟途徑的制約。這種審查處理雖一般以書面審查形式進行,但必要時應通知當事人到場,以法庭調查的形式進行,審查處理決定的作出也應以合議庭合議的方式進行。
四、自訴案件立案審查后的處理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自訴狀或者口頭告訴第二日起十五日內作出是否立案的決定,并書面通知自訴人或者代為告訴人。對于自訴案件,人民法院經審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說服自訴人撤回起訴,或者裁定駁回起訴:(一)不符合本解釋第一百八十六條規定的條件的;(二)證據不充分的;(三)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四)被告人死亡的;(五)被告人下落不明的;(六)除因證據不足而撤訴的以外,自訴人撤訴后,就同一事實又告訴的;(七)經人民法院調解結案后,自訴人反悔,就同一事實再行告訴的。同時還給定對于已經立案,經審查缺乏罪證的自訴案件,如果自訴人提不出補充證據,應當說服自訴人撤回起訴或者裁定駁回起訴。另外《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于自訴刑事案件立案程序問題的電話答復》曾對那些經人民法院初步調查,明顯不構成犯罪或證據不足,不能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是不予立案還是駁回起訴的問題,其答復意見是:一、自訴刑事案件的立案和開庭前的審查是刑事訴訟中兩個不同的階段。對于自訴刑事案件的控告材料,人民法院應當先根據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決定是否予以立案。然后對立案的自訴刑事案件再依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六條的規定,進行開庭前的審查。二、對于不構成犯罪的自訴刑事案件的控告材料,根據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人民法院應當不予立案;并且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請復議。但是,筆者認為,刑訴法及司法解釋對立案前后的處理方式沒有加以區別,對證據不足的自訴案件無論是在立案前還是立案后均以駁回起訴處理,混淆了刑事訴訟的程序,應建議作出區別性的規定。因為從嚴格意義上講,自訴案件在審查立案階段尚未進入刑事訴訟程序,人民法院應和審查民事、行政案件立案時一樣,應當作出不予受理的書面裁定,以對自訴人的起訴權作出積極明確的否定評價。自訴人對裁定不服,和民事、行政案件的起訴人一樣有權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對于其中可由公安機關受理的,亦可同時建議被害人向公安機關控告。另外在審判實踐中,人民法院審查自訴案件立案時若發現證據不足,僅向被害人口頭告知不予受理而未給被害人作出明確的書面裁定,或者向被害人作出書面答復等做法,其方式也是欠妥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公證活動相關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
2021-01-09自己和房主簽的租房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25肇事司機逃逸如何處理
2020-12-16交通事故民事官司如何打
2020-11-28車損險賠償范圍
2020-12-29家暴打青紫是輕傷嗎
2021-02-20家庭暴力可以離婚嗎
2020-12-22房產贈與給侄子要交契稅嗎
2021-03-15勞動局怎么認定行為是勞務派遣
2021-01-11投保后可以享有的服務有哪些
2020-12-23免責條款有效性認定的法律要件有哪些
2021-02-15比例再保險經營方面的條款有什么
2021-03-07人身保險合同常見糾紛剖析
2020-11-09企業未繳納社會保險費用要面臨哪些行政處罰
2020-12-27出口產品責任保險的國際法律訴訟環境
2021-02-15被保險人 TheInsured
2020-11-27購買人壽保險時的注意事項
2021-01-15承包合同糾紛算什么類型的案件
2020-11-22集體土地出讓需要村民簽字嗎
2021-01-04家里裝了監控拆遷有賠償嗎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