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否一定要判決書生效后才能解除強制措施
根據我國法律的規定,刑事強制措施并不是判決書生效后才能解除的,刑事強制措施期限屆滿或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可以變更或者解除強制措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九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于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應當及時通知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九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被采取強制措施法定期限屆滿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予以釋放、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或者依法變更強制措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辯護人對于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采取強制措施法定期限屆滿的,有權要求解除強制措施。
二、刑事判決書生效時間是什么時候
一審刑事案件宣判后,判決書送達當事人的第二日起十日內為上訴期。上訴期內一審判決書的效力待定。上訴期內無上、抗訴情形的,上訴期滿后的那一日判決生效。如果上訴期的最后一日為節假日,節假日后的第一日為期滿之日。就是說,通常情況下,自判決書送達之日的第二日起數至第十日為上訴期,第十一日為判決書生效之日。如果第十日為節假日,將節假日后的第一日作為第十日,此日后的那一日為判決書生效日期。在上訴期內,當事人上訴或者檢察機關抗訴的,一審判決書的效力就始終處于待定狀態。
案件經過二審后,如果二審裁定維護原判決,該二審裁定書為終審裁定,送達后即發生法律效力。該裁定生效之日,一審判決書的效力即從待定狀態轉為生效狀態,此時一審判決生效。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刑事強制措施并不是判決書生效后才能解除的,刑事強制措施期限屆滿或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可以變更或者解除強制措施。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讀者可以到律霸網進行咨詢,律霸網有專業的律師為你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資糾紛處理流程有哪些
2021-01-03員工不簽勞動合同怎么辦呢
2020-11-20醫院患者走失是誰的責任
2021-01-18父母離婚誰是監護人
2021-01-04跨省辦理結婚證要有哪些具體的程序
2021-02-16發生交通事故,警察依據什么判定責任歸誰
2020-11-30就業協議的有效期限怎么算
2021-03-16房屋抵押后還不上流拍能住嗎
2021-03-20過擔保期保證人負責嗎
2020-11-07如何避免購房定金糾紛
2021-02-13什么是房屋中介,房屋中介費應該給多少
2021-01-18公司未與死亡員工簽訂勞動合同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021-03-04勞務工試用期不給工資是否違法
2021-01-30非壽險責任準備金計提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18游客滑雪受傷,旅行社應該承擔責任嗎
2021-03-13理財公司倒閉了怎么辦
2020-12-03意外受傷保險不理賠怎么處理
2021-02-16保險網簽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1保險合同解除的方式有哪些及解除后果是什么
2021-01-18住房保險是什么,住房保險有哪些好處
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