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審中,被告進一步辯稱道,雙方所訟爭的借貸行為發生在合伙期間,借款系被告在合伙期間向原告支付用于合伙事務的,現合伙期間的帳務尚未結算,原告的訴訟行為實際上是利用管理合伙期間帳目的便利進行惡意訴訟。
法院審理后認為,原、被告及陳某之間所簽訂的合伙協議書,對各合伙人在所組建的工程處的工作分工、事務處理和盈虧分擔、退伙、財務制度、人員任聘、財務權屬、利潤分配等進行了明確約定,合伙關系依法成立。合伙人應對合伙期間的經營活動共同決定、共同承擔民事責任。原告未能提供證據證明訟爭借款系合伙之外另行發生的債權債務關系,不包含在“墊資款”中;況且第3次借款時被告明確注明其身份是“經辦人”,同時有多名證人證言佐證了被告對事實的主張,可以認定被告向原告的“借款”行為系其向管理合伙組織財務的原告付款用于合伙事務的職務行為。本案原、被告雙方對合伙期間的帳目未予結帳清算,債權債務關系尚不明確,故對原告起訴要求被告歸還借款的請求,不予支持。
承辦人高法官告訴律霸網小編,近年來,因為錯打債務便條引發的官司屢屢發生,既有人由于接受錯便條而使債權落空的,也有人由于出錯便條而承擔了本不應承擔的債務的,希望人們能從本案吸取教訓,不要讓類似的悲劇重演。
【點評】
本案的焦點主要是債務便條的識別問題。債是按照合同的約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規定,在當事人間產生的特定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債具有三個要素,即債的主體,包括享有權利的債權人和承擔義務的債務人;債的內容,指債權人享有的債權和債務人負有的義務;債的客體,即債權和債務指向的對象。債的產生也同其它法律關系一樣,基于一定的法律事實。所謂法律事實是指法律規范規定的、能夠直接引起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的條件或根據。法律事實分為兩大類:法律事件和法律行為。法律事件是指法律規定的,不以當事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事實。如死亡引起的法定繼承之債。法律行為是指依當事人的自覺意志而作出的,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事實。如簽訂合同產生的合伙之債。《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32條規定:“合伙人投入的財產,由合伙人統一管理使用。合伙經營積累的財產,歸合伙人共有。”也就是說,合伙一經成立,合伙人投入的財產即轉為合伙組織的財產,不再歸合伙人個人所有。本案中,原告張某投放合伙組織的“墊資款”,即已轉為合伙組織的財產,原告使用該款應視為使用合伙組織的財產。《民法通則》第34條同時規定:“合伙人可以推舉負責人。合伙負責人和其他人員的經營活動,由全體合伙人承擔民事責任。”風險與權利如影隨形,這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則。被告參與合伙組織后,就應當承擔相應的風險。當然,合伙組織決定解散并達成財產分割協議后,控制財產的合伙人如果不履行協議,就會在原合伙人之間形成債權債務關系。而本案的合伙帳目未經清算,且無證據證明原、被告在合伙之外存在私人債權債務關系,故對原告的訴訟請求,不能予以支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糾紛能否增加訴訟請求
2021-02-13人格權的積極職能是什么
2020-11-17財產保全后會面臨什么法律風險
2020-11-20連帶債務執行應注意什么
2021-01-152020年浙江省各市消費者投訴協會電話及聯系地址是什么
2021-03-03事實收養如何認定
2021-02-07遺產繼承到法院起訴怎么辦
2020-12-28什么是婚姻自由原則
2020-12-01法定繼承的繼承順序是什么 法定繼承時遺產如何分配
2021-01-24因公殉職撫恤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10擔保合同需要債務人知道嗎
2021-03-04夫妻共同財產分割中的股權處置方式
2021-03-19土地侵權糾紛是否屬于行政前置
2021-02-13借他人身份入職工傷如何賠償
2021-02-02簽約后沒幾天就離職要扣錢嗎
2021-03-11勞動者不同意調崗單位解除合同是合法行為嗎
2021-01-24飛機晚點延誤險賠償
2021-03-07保險合同當事人解決合同爭議的方式有哪些
2021-01-29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3-20弄清免責條款 保險合同上沒簽字鬧糾紛
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