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醫院發生醫療事故后需要承擔什么責任
醫院在發生醫療事故后一般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和行政責任。在發生醫療事故后,醫院應該首先需要對造成醫療事故原因進行確定,根據造成醫療事故原因來確定相關人員責任,如果構成刑事犯罪的,則還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五章第四十六條至第五十二條規定、第五十五、五十六條規定以及《刑法》第三百三十五條規定,依法承擔下列責任:
(1)民事賠償責任:賠償患者或家屬經濟損失。各項賠償項目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已有詳細規定,可以對號入座。具體數額的確定,患方可以通過衛生行政部門調解確定,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賠償訴訟確定。各項賠償項目確定后一次性支付,賠償結束后不得再反悔。
(2)行政責任:對于醫療機構,由衛生行政部門根據醫療事故等級和情節,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責令限期停業整頓直至由原發證部門吊銷執業許可證。對于發生醫療事故的人員,衛生行政部門或以責令暫停6個月以上1年以下執業活動;情節嚴重的,吊銷其執業證書。
(3)刑事責任:對負有責任的醫務人員依照《刑法》第三百三十五條關于醫療事故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醫療事故處理程序
1.一旦發生醫療糾紛,病員及其家屬有權在發生事故或事件不良后果發生后1年之內提出醫療事故或者事件的鑒定。
2.病員死亡的,其家屬應當在病員死亡后或收到尸檢報告單后15天內提出醫療事故或者事件的鑒定。其中尸檢的申請,則應當在病員死亡后48小時內提出,由所在地衛生局指定的病理解剖部門進行。
3.醫療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對首次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鑒定結論書之日起15日內,向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申請鑒定。
對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鑒定結論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4.雙方當事人對鑒定結論沒有異議的,可以就處理方案進行協商;協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向區、縣或醫科大學申請處理。對該處理決定不服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接到處理通知書之日起15日內,向所在省、自治區或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申請復議,亦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對所在省、自治區或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所作的處理決定或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理決定或復議決定通知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醫療事故鑒定內容有哪些?
醫療事故鑒定費用由誰出
醫療事故打官司的期限是多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網絡籌款能不能視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
2020-12-09隴南武都十級傷殘賠多少
2021-01-30車禍事故如何傷殘認定
2020-12-08沒煙草證賣煙怎么處理
2021-03-21治安拘留十天可以保釋嗎
2021-01-11股東之間贈與股權有規定嗎
2020-12-16故意傷害輕傷一級會判刑嗎,怎么判
2021-01-16沒有房產證只有購房合同可以保全嗎
2021-03-18各主要城市對終止合同的經濟補償金有何規定
2021-01-26終身壽險是什么意思
2020-11-08建設工程設計責任保險條款
2021-02-09固定資產火災保險事務處理準則
2020-12-24有保險撞死人保險公司全賠嗎
2020-12-17保險合同民事欺詐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2020-11-14保險經紀人過錯行為的責任有哪些
2021-03-17撞傷牙齒鑲牙在意外傷害險的理賠范圍呢嗎
2020-12-22CIF價格條件下貨運保險發生貨損如何索賠
2021-02-16收費停車場車被劃 保險公司不賠償應找保管人
2021-01-16什么叫代理?
2021-02-16拆遷已婚的女兒還有賠償嗎
202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