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生醫療糾紛的處理原則有哪些?
1、堅持不以醫療事故鑒定為前置的原則;
2、堅持醫患雙方地位平等的原則;
3、堅持過錯原則。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四十六條規定,發生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醫患雙方可以協商解決;不愿意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調解申請,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二、醫療事故的處理流程是什么?
1、發生醫療事故爭議,醫患任何一方都有權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申請醫療事故鑒定,填寫申請表格,或醫患雙方共同向醫學會申請鑒定。
2、縣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調解及協助醫患雙方向醫學會提出醫療事故鑒定申請。當醫療事故爭議調解不成功,患者家屬可以在知道醫療爭議之日起一年內向市醫學會提出醫學鑒定,或者直接向市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3、衛生行政部門接到申請書10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并書面通知申請人。
4、患者死亡,醫患雙方不能確定死因或者對死因有異議的,應當在患者死亡后48小時內進行尸檢;具備尸體凍存條件的,可以延長至7日。尸檢應當經死者近親屬同意并簽字。尸檢由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取得相應資格的機構和病理解剖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尸檢應由提出異議一方交納尸體檢驗費。醫療單位或者病員家屬拒絕進行尸檢,或者拖延尸檢時間超過四十八小時,影響對死因的判定的,由拒絕或拖延的一方負責。
5、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對受理的醫療事故鑒定申請,5個工作日內移交給市醫學會。
6、按有關規定,提出要求鑒定的一方,應先向市醫學會交納醫療事故爭議鑒定費。若鑒定結果為醫療事故,則該鑒定費由醫療機構支付;若鑒定結果不是醫療事故,則該鑒定費由提出鑒定方支付。
7、市醫學會組織專家進行醫療事故爭議鑒定。
8、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將鑒定結論送達申請人及另一方當事人。
9、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若鑒定結果不是醫療事故,醫療機構是不用賠償任何費用的;若鑒定結果為醫療事故,則按《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五十條的規定進行賠償。
處理醫療事故必須醫患雙方共同配合才行,特別是患者家屬,即便醫療事故已經給患者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后果,患者家屬也不能通過找醫鬧或其他違法行為來處理醫療糾紛,患者家屬拒不配合處理,且造成嚴重后果的,也要承擔法律責任。
醫療糾紛訴訟的絕對時效是多久?
醫療糾紛處理方法
醫療糾紛訴訟的訴訟時效、程序分別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宅基地加蓋二層合法嗎
2021-03-03勞動糾紛需多長時間處理完
2021-01-17盜版被告怎么賠償
2020-11-22勞動者如何快速有效討薪
2021-01-18買地鐵房的注意事項
2020-12-07老年人有要求贍養人交付贍養費的權利嗎?
2020-11-18老公有外遇離婚財產怎么分割
2020-11-19對方虛假數據下簽的合同有效嗎
2021-01-10在商場摔傷,商場不理怎么辦
2021-01-03停崗留薪人員年限到了后還能回原單位上班嗎
2021-01-152020年疫情期間辭退員工的補償是多少
2020-12-25勞動調解用人單位可以不到場嗎
2020-11-29哪些情況下勞動爭議不得仲裁
2021-02-02產品責任糾紛歸責與舉證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2-14詳解相互保險公司的優劣勢
2020-12-01被保險人家屬在不在保險所指“第三者”范疇內呢
2020-11-20經營健康保險的公司要提交準備金評估報告嗎
2021-01-08保險公司未盡到告知義務酒駕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0-11-25在公司交的保險可以取出來嗎
2020-12-27老人還能買保險嗎,該回避什么險種,適合什么險種及有什么投保竅門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