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證期間與保證債務訴訟時效期間的異同點
現行《擔保法》第15、25、26條對保證期間的設置和效力作了規定“保證合同應當包括以下內容‘保證的期間’”(15條)“一般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與前款規定的保證期間,債權人未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債權人已經提起訴訟或者仲裁的,保證期間適用訴訟時效中斷的規定”(第25條):“連帶責任保證的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債權人有權自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和前款規定的保證期間,債權人未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
不難看出,保證期間是指債權人有權向保證人行使權利的限定時間,其雖與保證訴訟時效期間具有接近一致的功效,期間的經過能免除保證人的責任,且都有借以督促債權人積極主動行使權利,但其與訴訟時效存在的差異卻也是顯而易見的。具體而言:
1、保證期間與保證債務訴訟時效期間的客體不同。
在保證人與債權人的相互的關系中,保證人對債權人負擔的是保證債務,相對應,債權人對保證人享有的保證債權,此債權具有特殊性,保證人在保證合同中所允諾的義務對債權人而言只是期待權,并不具有現實的效力。換言之,債權人只有在主債務履行期屆滿后向保證人發給給付要求時,債權始生效力。而一般債權的請求權,只要債務履行期限屆至,債務人就有履行給付的義務,就發生效力,不以債權人發給給付要求為生效條件。
保證期間是為保證人利益而設的,眾所周知,保證人在保證主債權債務關系中只有義務而無權利,保證期間的價值就在于維持原事實狀態,(即債權人不享有現實請求權),而對否定原事實狀態的權利的行使進行期限界定,而這種權利也就稱為形成權,它的行使使雙方之間形成了現實債權債務關系,使保證債權的請求權得以成立。
從本質上來說,筆者以為保證期間針對的是債權人形成權的行使期限。
一般說來,訴訟時效應從權利人能夠行使請求權時起算,而權利人之能夠行使請求權,從客觀上看,必須權利確受侵害;從主觀上看,必須權利人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所以《民法通則》第137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我國民法對訴訟時效后果的處理,是使當事人僅喪失請求法院強制保護其權利的可能性,但實體權利本身仍然存在,此時的權利淪為自然債,不在法律強制范圍之內。債權人在保證期內要求保證人履行給付后,保證人不履行債務的,進入保證債務訴訟時效期間。
2、保證期間與保證債務訴訟時效期間長短不同。
《擔保法》規定的保證期間分為約定保證期間和法定保證期間,法定保證期間為六個月,但這只是任意性的規范,如果當事人約定的期限不同于法定期間,從其約定。對保證期間不加任何限制的規定使得實踐中常出現這樣的情況:當事人約定保證人的保證責任直至債務人將主合同履行完畢時解除。即主債務人將主合同履行完畢時解除。主債務不滅,保證人永遠要承擔保證責任。這樣約定有悖設立保證期間的立法宗旨,保證期間價值在于維持原事實狀態,對債權人行使權利進行期限界定,促其盡快行使,即法律的愿意是希望債權債務早日得到履行。
對此約定究竟是視為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依法定為六個月,還是依其約定過長超過主債務普通訴訟時效期間定為二年,筆者傾向于認為保證期間長于二年的,即視為當事人沒有約定保證期間,應適用法定保證期間六個月。對當事人約定保證期間與主債務履行期一致的,同樣應視為沒有約定,按照法定期間六個月來確定保證期間,以利于保護債權人的利益。
關于保證債務的訴訟時效,《擔保法》對此問題沒有作出特別規定,因此應當適用《民法通則》對訴訟時效期間作出的一般性規定,即保證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的普通訴訟時效期間。
3、保證期間與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點不同。
《擔保法》規定了兩種形式的擔保,即一般保證和連帶責任保證。其起算點都始于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但是,由于一般保證具有補充性,保證人享有檢索抗辯權(又稱先訴抗辯權),即在主債務糾紛未經審判或仲裁,并就債務人財產依法強制執行仍不能履行債務前,保證人對債權人可以拒絕承擔保證責任。這樣債權人在主債務履行期屆滿后要求保證人履行給付,該行為會因保證人行使檢索抗辯權而阻卻。而債權人在主合同糾紛經過審判或仲裁,并就債務人的財產依法強制執行后再要求保證人履行給付,可能會超過保證期間,此時如果認定債權人因保證期間屆滿而喪失要求保證人履行給付的請求權,顯失公平,因此,法律特別規定,債權人已就主合同提起訴訟或者仲裁的,保證期間適用訴訟時效中斷的規定。(《擔保法》第25條第2款)該中斷的狀態是延續的,一直持續到訴訟程序或者仲裁程序完成并就債務人財產強制執行完畢之后。中斷狀態完成后,保證期間重新計算。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十級傷殘等級評定標準和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04勞動爭議調解書還可以上訴嗎
2021-01-12下設子公司是否屬于公司分立
2020-12-05利用區塊鏈信息服務從事違法活動如何處罰
2020-12-09一審法院違反級別管轄審理是否有效
2021-02-21什么是轉繼承
2020-12-06關于勞務糾紛中侵權損害賠償的規定
2021-02-21被房屋中介騙了找誰
2021-01-02無產權證房產轉讓可否公證
2021-03-04勞動關系與勞務關系如何區別
2021-01-11承包關系中賠償責任
2021-01-22辭職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0-12-22補繳社會保險是否屬于勞動糾紛
2020-12-02飛機延誤可以退票嗎
2021-01-31訂立保險合同分哪些階段
2021-01-12財產保險合同受益人如何確定
2021-03-10在被保險人同意的視角下談贈與人身保險合同
2021-02-27水路運輸貨物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0-11-202020最新人身意外保險賠償標準是多少
2021-01-04追討賭資被殺身亡,保險公司應否理賠?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