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損害賠償是因債務人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合同義務而產生的一種民事責任。合同生效后,因債務人違約而使債權人遭受損害,當事人之間的原合同債務關系就轉化為損害賠償的債務關系。作為違約責任形式的損害賠償,與締約過失責任中的損害賠償、合同無效后的損害賠償、合同撤銷后的損害賠償所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僅能基于合法有效的合同存在之前提。如果合同不存在、無效或被撤銷,則不適用違約損害賠償。
2、損害賠償原則上僅具有補償性而不具有懲罰性。違約損害賠償是民事責任的一種,理應和其他民事責任一樣,從法律本性而言只具有補償功能而摒棄懲罰功能。再者,從民法等價有償原則出發,任何民事主體,一旦造成他人損害都必須以等量的財產予以補償,一方違約后,違約方必須賠償對方因違約而遭受的全部損失。違約損害賠償也完全適用這一原則,亦即:損害賠償應當具有補償性,其主要目的在于彌補或填補債權人因違約行為所遭受的損害。
根據《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 經營者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或服務有欺詐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即 一加一 賠償。由于該賠償的數額已經超出了受害人的實際損失,故屬于懲罰性損害賠償。此種賠償僅針對欺詐行為而適用,它只是合同違約損害賠償的一個例外,而非損害賠償的一般原則。
3、損害賠償以賠償受損方因對方違約行為而遭受的全部損害為原則。一方不適當履行或不履行合同,另一方不僅會遭受現有財產減少的損失,而且會遭受期待利益的損失。這些損失理應得到全部賠償。我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 。
4、損害賠償具有一定的任意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等條款規定了當事人訂立合同時,可以預先約定一方當事人在違約時應向對方當事人支付一定數額的金錢。這種方式可以對違約賠償的范圍和數額進行約定,也可以對損害賠償的計算方法進行約定。同時,當事人也可以預先約定免責條款免除其未來的違約責任,包括損害賠償責任。當然,這種約定以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秩序為限。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金融借款保證人免責的情形
2021-01-10喝多少酒就達到酒駕標準
2020-12-23律師費可以申報破產債權嗎
2021-01-24基層法院可以將案件移送中院管轄嗎
2020-11-11交通事故認定書怎么確定
2021-01-15南京辦理勞動關系轉移的備案新政是怎樣的
2021-02-09小貸公司無抵押無擔保貸款的申請條件是哪些
2021-01-31商業銀行從事不正當競爭怎么辦
2020-11-08如何申請限制出境
2021-02-09學生課間玩游戲受傷學校該負責任嗎
2021-01-04勞動關系與勞務關系如何區別
2021-01-11單位現在突擊裁員要給勞動者補償嗎
2021-02-14工程勞務分包合同是否有效
2020-11-29勞務派遣合同應該注意什么內容
2021-02-28工資停發多久算是勞動關系終止
2020-12-27山東省事業人員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3-13實習協議重要嗎,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2-17涉外勞動爭議管轄權歸屬問題解答
2021-01-23保險合同的輔助人可以有哪些
2020-11-21為什么保險合同中受益人欄是不可以為空白的?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