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損害賠償是因債務人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合同義務而產生的一種民事責任。合同生效后,因債務人違約而使債權人遭受損害,當事人之間的原合同債務關系就轉化為損害賠償的債務關系。作為違約責任形式的損害賠償,與締約過失責任中的損害賠償、合同無效后的損害賠償、合同撤銷后的損害賠償所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僅能基于合法有效的合同存在之前提。如果合同不存在、無效或被撤銷,則不適用違約損害賠償。
2、損害賠償原則上僅具有補償性而不具有懲罰性。違約損害賠償是民事責任的一種,理應和其他民事責任一樣,從法律本性而言只具有補償功能而摒棄懲罰功能。再者,從民法等價有償原則出發,任何民事主體,一旦造成他人損害都必須以等量的財產予以補償,一方違約后,違約方必須賠償對方因違約而遭受的全部損失。違約損害賠償也完全適用這一原則,亦即:損害賠償應當具有補償性,其主要目的在于彌補或填補債權人因違約行為所遭受的損害。
根據《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 經營者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或服務有欺詐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即 一加一 賠償。由于該賠償的數額已經超出了受害人的實際損失,故屬于懲罰性損害賠償。此種賠償僅針對欺詐行為而適用,它只是合同違約損害賠償的一個例外,而非損害賠償的一般原則。
3、損害賠償以賠償受損方因對方違約行為而遭受的全部損害為原則。一方不適當履行或不履行合同,另一方不僅會遭受現有財產減少的損失,而且會遭受期待利益的損失。這些損失理應得到全部賠償。我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 。
4、損害賠償具有一定的任意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等條款規定了當事人訂立合同時,可以預先約定一方當事人在違約時應向對方當事人支付一定數額的金錢。這種方式可以對違約賠償的范圍和數額進行約定,也可以對損害賠償的計算方法進行約定。同時,當事人也可以預先約定免責條款免除其未來的違約責任,包括損害賠償責任。當然,這種約定以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秩序為限。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外合資銀行變更股東需要做什么
2021-01-25一般保證連帶共同被告
2021-03-13學校是否可以做質押
2021-01-10訴訟離婚的條件是什么,如何提離婚訴訟
2021-01-09治安處罰規定的責任年齡限制
2021-03-15交通事故怎樣選定管轄法院
2020-11-15肇事致人死亡肇事者逃逸怎么處罰
2021-03-03股權轉讓需要承擔債務嗎
2020-12-08私人地皮有土地使用證可以買賣嗎
2021-03-14道路施工占住商戶有賠償嗎
2021-02-20購房定金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12新房子剛買就賣有稅嗎
2021-01-01雇傭關系怎么證明
2021-01-03用人單位使用已經辭職的員工參與拍攝的宣傳視頻,是否侵犯個人肖像權
2021-01-30企業勞動爭議調解的手續是怎樣的
2021-02-08壽險如何理賠,保險金是否可以作為遺產繼承
2021-01-18保險公司的業務流程及分類有哪些
2021-01-08人壽保險的壽險保費有哪幾類
2021-02-11壽險投保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8保險合同為什么會終止
2020-12-01